殷志强建议应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 2005-01-26 ]
点击:[ 11342 ]
殷志强(省政协常委、民革省委副主委)针对我国目前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用地过度、扩张过快、规划滞后、市容雷同、交通拥挤、定性模糊等“城市病”等一系列现象,指出我国的城市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此,建议:
1、应适度控制城市建设规模。世界城市发展史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并不是越大越好。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普遍存在着交通、管理、环保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现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建设已减速,代之而起的是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的配套协调发展。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城市建设规模应适度控制,不应该搞大城市、特大城市,应大力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配套的卫星城镇,相互分工,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2、城市建设应张扬个性、淡化共性。例如,澳大利亚的城市特色非常明显,个性十足:堪培拉的“权力”、悉尼的活力、墨尔本的魅力、布里斯班的潜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国的老城市特色也非常明显,北京、上海、南京、西安、苏州、扬州、无锡各不相同,不仅面貌不同,性质不同,气象万千。但是,伴随着老城的拆迁、改造,新城区的兴起,城市的特色越来越不明显,个性越来越模糊,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有一条步行街,都有几个购物广场、市民广场,都有一批高楼,布局相似,形态呆板,色泽单调,缺乏个性,趋同化倾向严重,这是必须避免的。没有特色与个性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缺乏竞争力的城市。
3、城市建设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城市是政治的中心,经济的枢纽,文化的纽带,人民的舞台,形态多样,功能多重,应是城市的本质。因此,城市建设既是一门科学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例如,澳大利亚城市最大的魅力体现在文化艺术上,不仅到处有博物馆、美术馆、历史建筑和园林,而且城市规划、道路连接、区域分界也具有艺术性,没有单调的路途,没有不协调的建筑,没有不和谐的色彩,处处是景观,处处是图画,城在林中,人在树中,景在花中,体现出设计的匠心、艺术的品质。而我国的城市建设强调的是规划,注重的是局部、单体,从而缺乏全面的协调,导致城市形象、城市精神得不到提升,文化格调不高。
4、城市交通应分类指导。近两年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程度远远超出拥有更多汽车的发达国家城市,其主要症结就在于城市交通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调控手段。我国的城市交通应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大中城市应优选发展公交、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限制家庭小汽车,中小卫星城镇应鼓励使用家用小车。这样既不会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能缓解大中城市的交通压力,还有利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另外,应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大中城市拥有车位者方可购买小车,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城市乱停车的现象。
5、闹市区不等于中央商务区。现在国内的大中城市纷纷兴建中央商务区(CBD),大多建在闹市区。闹市区不等于商务区。中国城市的闹市区只能是购物中心,不能作为商务区,商务区的要求比购物中心高得多,它需要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高素质的人文情怀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