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06-04-14 ]
点击:[ 6300 ]
民革江苏省委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服务业也有了很大发展。自1985年国家开始提出第三产业的概念和发展任务起,20年来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8%,占GDP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5%,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我省服务业的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服务业比重偏低。从产业基础看,国际上是“两个70%”:国际化大都市GDP的70%、就业人口的70%都集中在现代服务业,占了绝对比重。与此相比,江苏还存在很大差距,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江苏的现代服务业提升还存在很大空间。
2、服务业增速下降。近几年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发展,增长速度低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与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不相协调,与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新任务不相适应。
3、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受行政性垄断、行业与地区开放度的限制,以及体制与机制的制约,现代服务业行业发展不平衡,层次水平有待提高,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过低,与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其他服务业发展层次偏低、服务空间有限,尤其是体现国际大都市特色的信息咨询、医疗服务、法律服务、设计等知识服务业发展有待提高。
总之,我省服务业发展仍存在着总量不大、供给不足、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已成为制约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瓶颈,影响到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力争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总量在2004年基础上实现倍增,结构明显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达到40%。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制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应该对江苏现代服务业有准确的功能定位,加快制定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应在保持第二、第三产业并重与协调发展的同时,力争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加快产业的融合发展与创新,依托高层次服务业集聚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构筑“高增值、强辐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增强江苏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2、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地建设
尽管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商务办公形态,但是CBD依然有着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其规模集聚效应、信息汇聚放大效应、氛围示范效应、商务心理效应等都是现代“虚拟技术”所无法取代的。目前,江苏在一些城市范围内有部分区域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务楼宇,但目前的发展都是由所在各市自行建设,全省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这对江苏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利的。为此建议突破行政区划,从推进功能提升的角度,由省政府划定若干区域,统一规划,建立现代服务业高地。
3、进一步加快国际化建设
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及国际制造业向中国的新一轮转移,国际现代服务业也将大规模进入,这为江苏大力引进国际服务业主体,提高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建设中要大力提高国际化水平。一方面在商务楼宇群的建设中,积极引进国际高资质的投资者参与开发、建设,提高楼宇群的建设档次和硬件设施水平;另一方面在招商引资中,要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放大江苏配置国内外资源的能量。抓住跨国公司内部服务业外包的机遇,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采购中心、服务中心、财务中心和国际知名中介服务机构入住现代服务业高地,积极拓展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的宽度和深度。
4、进一步加快市场化建设
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在许多政策方面争取先试先行,突破体制瓶颈。建议放松对现代服务业的管制,推进部分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使外资更多地参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准公共服务的开放力度,同时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透明、资源共享。 5、进一步加快产业化建设
目前,江苏的现代服务业还没有形成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做得不深、不透,现代服务业企业没有一块叫得响的牌子。建议明确产业定位,选择重点发展行业,利用产业政策导向功能,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有信用、有知名品牌的大企业,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实现江苏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6、进一步加快社会化建设
加快社会化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以外的附属服务剥离成社会化的专业服务。积极推进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的转变。企事业单位及有条件的政府机构,其后勤服务设施都要面向社会开放,营利性的后勤服务机构都要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兴办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原由政府主办的社会事业方面,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在保持社会事业功能和特征的前提下,要实现主管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与资产管理职能相分离,依托市场机制,吸引社会多元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力求达到社会事业商品价值增量的目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