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民革全省优秀提案征集汇编及2008参政议政成果交流会议的预通知

发布日期:[ 2008-10-17 ]   点击:[ 5668 ]

民革各市委、民革省委机关各处室:

  经研究,将于近期召开民革全省优秀提案征集汇编及2008年参政议政成果交流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11月上旬,南京。

  二、出席人员:民革各市委驻会副主委,民革省委机关各处室负责人。

  三、会议内容:

  1、讨论《群英风采——江苏民革优秀提案选集》编辑方案,研究、布置优秀提案征集汇编工作。

  2、讨论、交流重点提案选题及调研计划、调研成果,为明年“两会”做准备。

  四、会议要求

  1、请与会代表就如何做好优秀提案征集汇编工作提出建议。

  2、确定本市参与优秀提案征集汇编工作的特约编辑人员(1人),于会前将名单报民革江苏省委调研处。

  3、请与会代表结合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民革江苏省委2009年大会发言、重点提案选题提出建议。

  4、已经形成书面调研成果的,请打印一份带到会上,或以电子邮件形式发至:jsmgdyc@sohu.com。

  正式通知10月下旬发出。

  联系人:尹 琦  张 婕

  电话:025—83167332

  Email:jsmgdyc@sohu.com

  附件:1、《群英风采——江苏民革优秀提案选集》编辑方案(征求意见稿)

     2、《群英风采——江苏民革优秀提案选集》编辑参考样本(征求意见稿)






                         民革江苏省委办公室

                         2008年10月17日

  附件1:

  《群英风采——江苏民革优秀提案选集》编辑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编辑目的

  反映我省民革组织、民革党员,特别是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近年参政议政成果,交流参政议政特别是提案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全省民革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

  二、编辑体例

  全书选择60-80个左右优秀提案,个人与集体提案各占50%,同时兼顾省直和各市委会的入选比例,按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众生活等内容分类排列。

  入选提案从提案正文、答复意见、社会反响(包括领导督办、主管部门督办、媒体报道)、落实情况、提案人感言等方面加以全面表达。除文字外,还要提供与提案相关的图片。

  三、入选要求

  入选提案必须是近五年来全省民革组织、民革党员各方面的优秀提案,要求选题角度新颖,立意高深,分析问题透彻,建议对策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对解决具体问题有一定的实际效果。对领导批示提案、政协主席督办提案、重点提案、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提案优先入选。

  四、提案征集、编辑程序及出版时间

  2008年10月拟定编辑方案;

  2008年10-11月征集入选提案;

  (1)各市根据方案要求,推荐、上报拟入选的提案

  (2)民革省委审核确认

  (3)各市特约编辑进行编辑加工后上报民革省委(按照编辑体例要求,做到“齐、清、定”)

  (4)民革省委进行汇总编辑,送交出版

  2008年12月汇总、编辑入选提案;

  2009年3月交付出版;

  2009年5月出书。

  五、编委组成

  殷志强、徐雁、张坚勇、朱振中、袁策、沈红亮、祁文帆、章念翔、许行健、谭震、曹瑞光、石景秀、赵又晴、王国华、丁南、余宗价、胡臣友、雷中、曾宪苓、黄列、任晓红、刘宁、尹琦、张婕

  特约编辑:尹琦、张婕,民革各市委1人。

  六、编辑参考样本(见后)

  (一)提案正文

  (1)案由(标题)

  (2)标明:政协江苏省××市第×届委员会第×次会议第×号提案,××××年

  (3)正文

  (二)答复意见

  (1)答复单位

  (2)答复标题

  (3)答复文号

  (4)答复内容

  (三)社会反响

  (1)领导批示

  领导人职务、批示时间、批示内容

  (2)主席督办(或部门督办)

  督办纪要

  (3)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多的,可先作概述,再选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报道文章。

  媒体(报刊、网站等)名称、具体时间、标题及具体内容。

  (四)落实情况

  (五)有关图片

  调研图片、督办图片、落实图片等,每件提案2-3幅照片。尽量少一些会议照片,多一些活动照片;

  (六)提案人感言

  七、总目录样式

  提案一………………………………………………………………页码

  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页码

  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对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09号提案的

  答复………………………………………………………页码

  领导批示………………………………………………………页码

  主席督办………………………………………………………页码

  媒体报道………………………………………………………页码

  落实情况………………………………………………………页码

  提案人感言……………………………………………………页码

  提案二………………………………………………………………页码





  附件2:

  《群英风采——江苏民革优秀提案选集》编辑参考样本

  
  (一)提案正文

      


     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政协江苏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9号提案,2006年)

  当前,我省实现人均GDP2500美元,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然而,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也越来越严重地面临着资源、环境和科技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胡锦涛主席去年(2005年)10月在江苏考察工作时也强调,江苏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走在前列。

  自主创新,企业是主体。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江苏所具有的人才、经济优势,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很大潜力,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与自主创新相比,引进技术风险较小,虽然前期资金投入高,但实施周期较短、见效较快。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存在投资风险大、项目实施周期长等问题。如果自主创新工作失败,企业除遭受巨大损失外,企业领导要承受决策失误等巨大压力。这些使企业决策者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勇气。特别是只许成功、不容失败,只重当期绩效、忽视长期绩效的政绩考评体系,影响着企业决策者的战略思维,影响着对技术创新的战略地位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建立

  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处于“四缺状态”:一缺创新平台。我省内资企业有科技机构的,仅占总数的6%;企业研发机构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建设滞后,设施落后。二缺创新人才。大量高层次人才聚集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远离企业,远离市场。三缺创新成果。企业的发明专利相对较少,大量科技成果还是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完成。2004年,我省企业承担的研发课题仅占总数的13%,高校科研院所占70%。四缺转化能力。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中试环节和工程化环节能力跟不上,科研成果产业化不够。

  (三)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2004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1.38%,全省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62%,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有限的科技投入中,还存在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投入效率不高等问题。有些投入名为支持高新技术,实际投入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上,真正用于研发的并不多。我省用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资金比例仅为1:0.11,而发达国家在1:5乃至1:8以上。政府各部门掌握的资金,基本各自为战,比较分散;有些设立的资金,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如各地风险投资基金,基本未投入创新活动。

  (四)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不明显

  我国现行科技税收政策,激励的侧重点在产业链的下游,虽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规模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却抑制了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同时,科技税收政策体系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且政策的适用存在着区域间、内外资企业间、盈亏企业间的差异,加之政策的优惠方式单一,执行过程烦琐僵化,实施成效大打折扣。此外,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不相协调,财政、金融、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尚存在一系列制度缺陷。这些使得政策对创新的激励作用不能彰显,不能有效地鼓励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要提高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切实解决上述影响自主创新的各种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

  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是前提。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从本质上讲,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行为,更是政府的责任。建议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国企考核体系,发挥政府在促进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激励企业家自主创新行为,激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来培育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内部激励机制。对技术创新人员的奖励要真正兑现到位,将创新成果与个人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技术人员创新的原动力。

  二、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一站两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建立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平台;通过分配政策、评价政策、奖励政策等政策导向,支持企业吸纳高层次创新人才;促进企业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战略联盟,大力推动行业共性技术、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坚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学研联合,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决策主体、研究开发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和创新利益的分配主体。

  三、切实把技术创新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

  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依据我省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在全社会投入的比重;充分发挥担保贷款、风险投资、债券证券市场等的功能,加大支持创新的融资力度;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优化投入结构,确定合理的资金投向。改变过去投入偏重产业链下游的做法,加大对产业链上游——研究开发的投入;根据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有效选择创新投入的战略方向和重点。加强对创新资金投入的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完善科技税收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建立以促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税收政策体系。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突出体现以激励技术创新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设计思想;将科技税收政策的激励重点由产业链下游调整到上游,由简单鼓励企业规模化发展转向重点鼓励自主创新;由现行的对产业普惠式的政策激励逐步调整到重点鼓励国家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上来;将以直接税收减免优惠为主转变到以间接的研发投入抵扣为主的方式上来;将以单纯吸引投资和引进技术为主逐步调整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为主的政策上来;同时,允许企业的研发投入在一定年限内结转,并给予企业以选择政策优惠方式的自主权利。

  五、优化企业创新环境,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实施人才战略,为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建设科技资源公共平台,为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大力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实事求是的创业风尚,逐步形成以创新为荣、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


  


  (二)答复意见

         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对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09号提案的答复

           (2006)苏经贸提字第65号
省民革:

  你委在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提案,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进一步认真分析当前我省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有效地落实提案所提出的建议,4月24-27日由省政协牵头,我委会同省科技厅和民革省委赴苏南和苏中地区开展了调研。在无锡市和南通市分别召开有关部门、企业和高等院校座谈会,到无锡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和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就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进行调研。现根据调研的情况和省科技厅的会办意见,将提案答复如下:

  一、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

  (一)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撑作用增强。“十五”期间,我省进一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2005年底,全省国家和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共性技术中心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一站两中心”达到309家,其中国家和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97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04家,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中心8家。“一站两中心”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达到2.47%,2005年申请专利2086件,占全省企业专利申请总数的18%。“一站两中心”已经成为支撑我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建设了一批新型创新载体,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14家,省级工程中心94家,建有222条中试生产线、164个试验基地,仪器设备总值16.6亿,承担了1479多项国家级各类计划任务,获得专利1700多项,获得国家及省级奖256项,技术服务、推广各类成果2898项,取得技术收入18.48亿元,逐步建立起以创新绩效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动态管理机制。

  (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十五”期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最具带动性的先导产业。2005年是实施“双倍增”计划的第三年。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928.17亿元,增长34.38%,提前两年完成双倍增目标,“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35%。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提高,达到24.28%,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税523.18亿元,同比增长32.86%,高出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幅近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达到25.6%,在2004年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持平的基础上,2005年首次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

  (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已逐步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2005年,全省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达270亿元,是“九五”末的3.69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48%;全省财政科技拨款36.9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23%;科技创业投资达60.2亿元以上。全省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省R&D总投入的比例超过70%,研发机构占全部研发机构的比例接近80%,研发活动人员占全部研发活动人员的比例70%,承担了70%以上的各级科技项目,获得专利占全省总数的40%左右,企业正逐步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开发进程加快。“十五”期间,我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迅猛增长,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由全国第五位跃升至第三位。2005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达34811件,比“九五”末增加了26449件,年均增长33%;专利授权量达13580件,比“九五”末增加了7155件,年均增长16%。其中,全省企业申请专利数量达11157件,授权专利5436件,分别占32%和40%。2005年,全省企业开发新产品突破10000项,企业新产品销售额占企业全部产品销售额的比例平均达到30%。

  (五)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我省共有民营科技企业6300多家,比2001年翻了一番,51.81%的企业拥有独立的研究与开发部门;研发经费154.6亿,占总收入的2.29%;企业总收入6760亿元,是2001年的13倍。企业主要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占3.1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16.06%,达到国内领先的占41.03%,共申请专利7285件,授权专利3555件,申请专利数和授权专利数占全省的比例分别为31%和31.4%。

  (六)产学研联合不断深化。产学研联合已经成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全省企业的新产品70%是产学研联合开发成功的。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三位一体的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不断涌现。到2005年底,197家国家和省认定的技术中心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共建的研究开发机构307个。以产学研联合方式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建立的8个行业技术中心,促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各地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产学研合作论坛、技术洽谈会、成功推介会等,全方位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2005年,在已经立项的105个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中,有81个是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与省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项目就有45个,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合作的项目达26个。同时,我省加强与国防科工委系统的科技合作,共同举办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对接洽谈会,签订合作项目450多项。

  (七)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了初步成效。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省第一大支柱产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提升了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省120家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示范试点企业信息化迈出实质性步伐,90%的企业已应用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基本管理软件;78%的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并在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55%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系统;68%的企业信息化年均综合效益超过500万元。全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试点企业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多方面为信息化推进营造了良好环境。今年初,由省经贸委联合东南大学组织编写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指南》正式出版发行,它既系统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知识,也凝聚了我省近年来企业信息化的实践经验,通俗、简明、实用、操作性强。省经贸委将以这本企业信息化的实用工具书发行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全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继续抓好一批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和示范项目,继续分行业重点推动纺织、化工、医药等行业信息化。

  企业技术创新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薄弱,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技术创新体系仍需加强建设。产学研联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尚需创新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还需加强。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全省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R&D)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比重还低于1%。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缺乏,企业技术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不能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不足,大力鼓励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氛围还不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等配套机制尚未形成。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制定和完善政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为贯彻落实中央作出的《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的精神,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大决策,制订和出台了《江苏省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其中针对江苏企业自主创新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积极发展各类创业投资以及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细化了各项政策措施,强化了相关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该政策的出台,将为我省企业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创新能力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省经贸委和省有关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省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深入领会《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年活动。经省政府同意,省经贸委将筹备召开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研究提出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制定发布主要工业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鼓励发展、限制、淘汰的技术、产品目录,走以科技进步为主动力的工商业经济内涵式、集约型发展道路。省政府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加强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保护和支持,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主导科技创新活动,激励对引进技术与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等政策措施,加强对科技政策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促进依法行政和管理,优化有利于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政策环境。

  (二)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加快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和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重视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共性技术中心等“一站两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一批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引导企业加大对创新能力建设所需重点研发试验设施、检测设备、关键工程软件的购置,提高企业研发装备水平,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2、实施建设和提升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工程。面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思路,大力整合全社会技术创新资源,面向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需求,以工业设计、加工成型、可靠性技术、系统集成、基础装备、绿色制造、制造业信息化等共性产品与技术为重点,启动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提高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升级的促进和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开放式、跨地区、国际化的研发机构。加快推进以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用、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学数据采集与共享、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为重点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业者的需求,加快建设以标准创业流程服务、创业辅导培训、技术转移与产权交易、创业投资等科技创业综合性服务和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新药创制、环保技术与装备等专业孵化器建设为重点的科技创业服务平台。

  3、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培育工程。抓紧制定和组织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保障措施。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今年省经贸委组织开展了2006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参加了“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温家宝总理亲临了江苏展区视察,听取了江苏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情况介绍,对我省的做法和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下一步,将抓紧研究制定《江苏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建立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协作机制。建立重大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实施“正版正货”承诺推进计划,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保护有力,诚实经营、守法经营、市场信誉高、群众信得过的品牌商贸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管理全过程,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力争2006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达到4万件,专利授权量达到1.8万件。加快重点专利新产品产业化,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专利新产品形成新的规模经济效应。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我省名牌产品的技术含量,引导社会人才、技术、资金、能源等资源向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集中,做强做大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发展,拉长名牌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

  4、实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在继续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给予政策支持。依托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推进重大装备的自主研究开发与制造。定期发布禁止和限制引进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业技术目录,防止盲目重复引进。以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围绕高效运输装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环保设备、信息装备、农业装备等为重点,依托产学研结合,开展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与关键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5、实施产学研联合工程。更有效地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在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机制,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社团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政策建议

  1、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领导协调小组,加强对产学研相结合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建议由省领导牵头,经贸、科技、财政、计划、税务、教育等部门参加,成立产学研联合开发和重点攻关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及时对产学研相结合工作和重点课题的攻关进行指导和协调。设立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发的专项资金,制定政策鼓励支持产学研结合。打破体制分割和隶属关系的界限,以课题为纽带,整合人才资源,创造产学研连接的人才流动模式。支持和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举办各种形式的“官、产、学、研”合作的交流会、成果推介会等。

  2、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金融支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创新投融资体系。一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调整各级政府的科技经费支出结构,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倾斜,以贴息或补助形式引导、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开发试产、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等。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经费纳入企业年度预算,并实行独立核算或企业内单列科目、分项核算。列入省重点扶持的大企业大集团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的制定,并确保每年的科技投入。三是引导社会投入。定期发布重点技术创新领域指南,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推进银企合作,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企业技术创新,逐步形成多元化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3、建立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二要深化产学研联合机制,以市场为导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多种形式地广泛开展产学研联合。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机制。三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知识产权的产生与转移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推进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战略,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保护。四要建立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制定促进创业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为主的方式,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市场。

  4、培育高素质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要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打破论资排辈的现象,使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二要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为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三要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建立符合科技人才规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人才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的指标和要素。改革和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四要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以打破所有制限制、消除部门条块分割、统筹区域发展、“引进来、走出去”为核心,促进国内外技术人才产业内流动、产业间流动、区域间流动、国际间交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5、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与服务。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技术创新法制建设,强化规划引导,建立健全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统筹机制。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建立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联系与指导制度,完善技术创新统计与分析工作,积极贯彻技术创新各项政策与措施,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典型宣传力度,全面提高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服务的水平。鼓励发展各类能够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建立全省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专家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间的沟通和预警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在推进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二〇〇六年六月十五日

  

  (三)领导批示

  《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案,得到中共江苏省委、政府高度重视。2006年3月21日,省长梁保华批示:“民革江苏省委提出的建议很好,请桃林、永顺同志在起草创新大会文件时加以吸收。”副省长张桃林批示:“请省科技创新大会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吸收有关建议。”

  

  (四)省政协主席督办

  省政协将该提案列为主席督办提案。4月份,省政协会同承办单位省经贸委、省科技厅,及提案单位民革省委赴无锡、南通开展提案督办调研。6月8日召开专题会议对提案进行了督办。

             江苏省政协督办重点提案纪要

  6月8日,省政协就民革江苏省委提出的“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第109号提案),在省经贸委召开督办会议。省政协副主席冯健亲,副秘书长、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殷志强等出席会议。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邹国忠主持会议。与会人员听取了省经贸委副主任戴跃强和省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同志关于提案办理情况以及全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情况的通报。之前,提案单位、提案承办单位和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于4月24日—27日赴无锡市、南通市进行了调研。

  现将有关事宜纪要如下:

  (一)提案认为,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江苏所具有的人才、经济优势,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很大潜力,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建立,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性不强。为此建议,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切实把技术创新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完善科技税收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优化企业创新环境,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二)省经贸委主办意见:1、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2、深化产学研联合,构筑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3、完善和落实科技财政税收政策,建立以促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财税体系;4、培育和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中间服务体系;5、实施人才战略,培育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队伍;6、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力度;7、探索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如风险投资机制、产学研互动机制、用人机制等。

  省科技厅协办意见:1、根据梁保华省长和张桃林副省长的批示,在起草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文件时,认真研究、吸收民革江苏省委的建议;2、制定《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实施细则,近期出台;3、做好现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4、培育创新型企业,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同时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一站两中心”建设。

  (三)与会委员对提案办理给予肯定,并建议,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支持企业建立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平台;政府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坚持不懈,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逐年提高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在全社会投入的比重;充分发挥担保贷款、风险投资、债券证券市场等功能,加大支持创新的融资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尽可能为企业创新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四)冯健亲副主席作了总结讲话。他强调,要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使我省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走在前列。通过机制建设,解决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问题。要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国企考核体系,激励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激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来培育核心竞争力;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及市场竞争规则,让企业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中深切体会自主创新、自有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技术人员创新的原动力。强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正确引导,积极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氛围。

  
  

  (五)媒体报道

              省政协为全省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当“高参”

                2006年11月18日 来源:新华报业网


  本报讯  江苏省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反映社情民意,开展专题民主监督,并且通过大量的提案、建议案、社情民意和调研报告,为全省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当“高参”。

  ……

  记者注意到,在政协委员提案中,很多提案紧贴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对全省科学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省委和省政府领导同志多次就提案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有关部门研究、吸纳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民革江苏省委提交的“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提案,建议要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国企考核体系,激励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及市场竞争规则,让企业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中深切体会自主创新、自有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该提案的督办过程中,委员们还与承办单位一起,分别赴无锡、南通进行调研,结合察看到的情况进一步建言献策。这件提案所提建议,有不少被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政策文件及时采纳。

  ……



          协商调研谋新篇  齐心协力促和谐

          ——2006年省政协主席督办重点提案追踪

            崔东进(新华日报2006年11月30日)

  2006年,省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共提出796件提案,内容涉及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3月下旬,省政协九届四十次主席会议研究,确定10件重点提案,由主席、副主席牵头督办。这10件重点提案,紧贴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督办重点提案的过程,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民主协商的过程,是增进共识的过程,更是改进和推动工作的过程。

  ……

  推动创新促进发展

  ……

  民革江苏省委十分关注企业自主创新问题,今年提交了“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提案,由冯健亲副主席督办。4月24日至27日,民革江苏省委和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与承办单位一起,赴无锡、南通市进行调研。通过考察,委员们不仅对技术创新的前景增强了信心,而且结合企业实际建言献策。冯健亲在督办会上指出,要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国企考核体系,激励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同时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及市场竞争规则。这件提案所提建议,有的被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政策文件所采纳。

  ……


            省政协督办重点提案——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扬子晚报 2006年6月9日)

  本报讯  6月8日,省政协副主席冯健亲率部分委员,就《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提案进行重点督办。

  在今年年初的省“两会”上,民革江苏省委经过调查研究后提交了《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提案。提案认为,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江苏所具有的人才、经济优势,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很大潜力,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建立,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不明显。

  省经贸委、省科技厅接办提案后,邀请提案单位和政协委员到无锡、南通的有关企业作了调研和协商。督办活动中,委员们听取了提案办理情况的介绍,并就进一步提高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言献策。

  委员们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战略选择。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走在前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通过机制建设,解决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问题,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激励企业家自主创新行为,激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来培育核心竞争力。强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内部激励机制。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支持企业建立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平台。政府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坚持不懈,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逐年提高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在全社会投入的比重;充分发挥担保贷款、风险投资、债券证券市场等的功能,加大支持创新的融资力度。正确引导,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尽可能为企业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提案督办中,冯健亲还就提案办理情况和抓好落实工作讲了话。

  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省委副主委殷志强,民革界省政协委员贾鲁、陈星莺,民革省委调研处处长胡臣友,民革省委委员陆金桂参加督办活动。



  (六)落实情况

  2006年4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等三个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吸纳了民革提案的主要建议。

  2006年7月,省经贸委召开全省企业技术进步会议,落实鼓励创新有关政策,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五大工程,以“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为主题,开展“科技创新促进年”系列活动。

  三个文件落实民革省委提案建议:

  在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方面,《决定》指出,要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障碍,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完善对国有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考核,把科技创新创业对地方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科研工作绩效的主要依据。

  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决定》指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要向企业倾斜。《通知》规定,设立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对我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进行奖励,每年奖励人数不超过2名,每名奖励200万元,其中50万元奖励个人,150万元用于资助获奖者主持的科研创新活动。获奖者享受省级劳模待遇。

  在加大投入方面,《通知》要求各级政府把财政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保证科技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财政性科技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并重点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

  在完善税收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方面,《通知》规定,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按其价值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不提取折旧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加速折旧。经税务部门审定,其科技人员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据实扣除。

  省经贸委落实民革提案建议:

  1、经省政府同意,省经贸委召开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制定发布主要工业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鼓励发展、限制、淘汰的技术、产品目录。

  2、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提出实施五大工程: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建设和提升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工程、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培育工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产学研联合工程。

  3、以“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为主题,开展“科技创新促进年”系列活动,组织好863重大科技成果展示洽谈、自主创新科普周、科技富民等10项专题活动。

  4、根据《纲要》要求,制定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认真组织落实《纲要》、《决定》和《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5、积极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育和激励力度、增加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提案人感言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