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民革南京市委会、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统战部指导,民革南京市秦淮区基层委员会、南京梅兰芳京昆艺术研究会主办,南京昆曲社承办的民革南京市秦淮区党员教育基地揭牌暨第二期“秦淮雅集”昆曲艺术薪火相传活动举行。民革南京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王真理、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南京市秦淮区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奚巍蔚,曲社清曲非遗传承人、南京昆曲社社长汪小丹,古琴金陵派国家级传承人、中国琴会理事、民革南京中山支部党员桂世民,民革江苏省委会文化艺术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革南京艺术学院支部主委孙铿亮,著名二胡演奏家、江南丝竹非遗传承人、民革江苏省直雨花台文艺支部党员甘梵,南京文史专家金戈,南京市曲艺家协会理事、南京市秦淮区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白雪莲,南京市民间文艺家民间音乐研究会副会长、民革南京市秦淮区康养支部党员孔宣桥等应邀出席活动,民革南京市委会宣传处负责人、民革南京市秦淮区基层委员会主委张茜及民革党员代表参加。
活动中,王真理、奚巍蔚、汪小丹、张茜为民革南京市秦淮区党员教育基地揭牌。甘氏后人汪小丹、甘梵、孔宣桥分别就民乐以及昆曲艺术传承作主题分享。孔宣桥说,昆曲是中国“百戏之师”,其文辞华丽典雅,曲调清逸婉转,舞姿细腻优美,富于诗的意蕴、画的风采,浓缩中国古典文学、歌舞、戏剧、美术精粹。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走入大众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长期以来,甘家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友恭”家训的教化下,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学有所长、家风儒雅的后世子孙。母亲汪小丹带着我们持续挖掘金陵甘氏文人清曲,数十年坚守,在国内外举办讲座、演出,创办的南京梅兰芳京昆艺术研究会,得到了梅葆玖等戏曲名家的支持与肯定。桂世民分享了他与甘氏家族的渊源及对其走上古琴艺术道路的重要作用。孙铿亮从民乐教育人才培养与创新江苏地方特色课程角度,分析了昆曲艺术如何走进高校并融入实践教学课程中。金戈从其所著《金陵世家》一书剖析了甘氏族人数代传承的“昆曲要跟着文化走”的艺术理念。白雪莲分享了昆曲艺术作为中国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历程及在传承人口述记录的重要意义。
张茜表示,在民革南京市委会和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统战部的关心和指导下,民革南京市秦淮区基层委员会积极响应,对标民革中央以“四位一体”全面推进自身建设工作部署,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强化民革党员教育基地的创新实践和示范引领,逐步推进该基地建设工作,通过走访、调研、座谈和意见征求等方式,由孔宣桥、郑宽涛等民革党员提议,在民革南京市秦淮区文教、康养等支部联合推动下,在民革南京市基层委员会中率先创建了第一个民革党员教育基地。民革南京市秦淮区基层委员会将在民革南京市委会的领导下,巩固已有成果,拓展新的领域,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双重驱动力,贡献出具有南京秦淮特色的工作思路与方案。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发挥优势,服务发展大局;增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大力弘扬“三杆四爱”新风尚,传递“中山博爱”之声,为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凝聚力量、发挥作用。
会后,与会领导及嘉宾还参观了南京昆曲社百年传承纪念活动现场。期间,甘家昆曲第五代传人、汪小丹的外孙,年仅六岁的小传人孔际翰小朋友表演了经典昆曲名段,获得全场热烈掌声。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9996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