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对台工作的特色和思考

发布日期:[ 2007-09-04 ]   点击:[ 6570 ]

                 宋颂康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符合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的重要主张,对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台海和平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民革是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祖国统一事业的参政党,做好促进祖国统一工作既是民革的工作重点,也是民革参政议政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一、历程和特色

  1、民革的“台湾情结”

  由于民革与国民党的历史渊源以及广大成员与台湾各界人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民革在对台工作中有特殊的“台湾情结”,这就是爱台爱国情、和平统一情和骨肉手足情,这些特殊“情结”亦使民革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中多了一份使命感、亲情感和紧迫感。

  以民革无锡市委会的成员构成为例,其第一代老成员中几乎百分之百是原国民党政权留在大陆的旧人员,他们中有原黄埔军校毕业的抗日将士、起义回归官兵、宽释人员。其中还有三位老同志是60到80年代冒着生命危险辗转第三地(日本、泰国、香港)从台湾回到故乡的成员。第二代人员中有百分之五十左右是台属台胞和民革老成员的后代,而第三代人员中有直接对台关系的就相对不多。但这些宝贵的资源在对台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锡民革就通过各种关系成功地接待了多批来无锡访问的台湾重要人士,如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

  2、曲折的工作历程

  民革的对台工作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很多老成员都有过亲身经历,这些经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封闭对抗时期(1949年—1978年),当时两岸处于高度敌对状态。民革很多老成员在极左年代,特别是文革期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那时的对台工作也处于“不能作为”的停滞状态。

  ②开放缓和时期(1979年—1990年)。两岸关系走向开放缓和接触期。邓小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新方针,但民革大部分同志还心有余悸,因此仍“不敢作为”。

  ③动荡多变时期(1990年—2000年),这个时期的两岸关系从“九二共识”到李登辉“一边一国”的紧张对峙,民革很多人员想出力又无从着手,对台工作似乎处于“不善作为”。

  ④危机转机时期(2001年至今),尽管陈水扁当局上台后不断操弄统独议题,多次制造两岸危机,但中共中央机智沉着应对,特别是胡总书记邀请国、亲、新三党主席相继访问大陆,两岸关系出现了转机和良机。民革各级组织在对台工作中也跃上了“积极作为”的新台阶。无锡民革从2003年起连续3年单独组团赴台考察调研探亲,了解台情,融合乡情(台湾同乡会接待),提升亲情,在对台祖统工作中开始“有所作为”。

  3、特色的工作理念

  ①“国家统一,匹夫有责”。祖统工作不仅是执政党的神圣使命,也是民革等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对台工作不仅是台办一个部门的职能,也是每个民革党员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和神圣权利。

  ②民革各级组织在对台工作方面具有三大特色优势,即过去的历史优势、现实的资源优势和未来的超脱优势。所以民革对台工作应该拓展更广泛的空间,打造更具特色的平台,开创更辉煌的未来。

  ③“积极参与、认真研讨、务实建言”是民革做好对台工作的三部曲,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理应成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使者,为祖国统一大业添砖加瓦。

  二、现状和课题

  对台工作具有严肃性、复杂性和敏感性,目前尚有许多不足,如了解不够,研讨不够,参与出力更不够,在思想认识上有很多盲区和误区,在行动上也刚起步,新情况、新课题很多,但对台工作的空间很大。

  民革中央要求我们,要更加全面准确把握今年对台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更加深入地贯彻中共中央对台大政方针,更有力地推动民革祖统工作的开展。总体思路是: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深化内涵、开拓创新、打造精品。为了把新时期、新形势下民革地方组织的对台工作做实做好,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研讨:

  一、准确把握和理性疏导台湾民意,探索粉碎“法理台独和公投议题”图谋的突破口。

  孙中山先生早就教导我们“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胡锦涛总书记也在《新形势下对两岸关系四点意见》中指出,“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因此了解民意、疏导民意、顺应民意,两岸和平统一才有坚实基础,法理台独才会名存实亡。为此,从以下工作着手:

  ①客观地解读台湾近代史

  台湾人民曾经历了二次痛苦的殖民统治,回归后又遭国民党政府严酷统治(极权和威权年代),历史无情地给他们打上了“屈辱年代、孤儿悲情”的深刻烙印,所以我们必须理解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给台湾人民造成的巨大伤痛。抚平这样的创伤需要时间,更需要柔情和真情,任何急迫和粗暴就如同伤口撒盐,绝不是好的选项。

  ②平和地填平“本土人”和“外地人”的鸿沟,理性地分隔“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的差异。

  台湾地区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历史上先后有过七次移民潮,至今原住民仅占2%,其余的“闽南人”“客家人”和“外省人”都是大陆先后移民去台湾定居后形成。陈水扁挑动族群对立无非为“统独”制造议题(他本人的祖籍就是福建)。由于历代移民在台湾深耕细作,繁衍后代,逐渐和本土人融成一片,情感上已和台湾难以割舍,这是正常的热爱故乡、故土的本土情,这种本土意识和少数台独顽固分子鼓吹的“主体意识”和“主权性”有着显著的区隔和差异,所以不宜把“本土意识”混同于“主体意识”,更要强化宣传“主体意识”带来的严重危害,以有效阻隔“本土意识”不向“主体意识”靠拢。

  ③更有力地落实“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大政方针

  台湾是一个比较开放和注重民意的多元社会,我们必须务实地深入了解掌握台湾南和北、绿与蓝、民和官的动态,切忌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真正落实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就必须贯彻求同存异的包容理念,不断扩大共识,缩小差异,更要让有泛绿色彩的基层民众感受到我们不断释出的和解善意。目前民革中央邀请台湾南部民众和台湾青少年一代来大陆观光交流,不失是一个明举良策。

  二、广交新老朋友,倡导双向交流互动,在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上实现较大突破。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复杂多变,民革原先联系的对象和范围有逐步萎缩的趋向,为此要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在广交朋友上重点实现以下几个重大转折:

  ①在阶层上实现从官向民的转折;②在年龄上实现从老向轻的转折;③在地域上实现从北向南的转折;④在意识上实现从深向浅的转折;⑤在界别上实现从政向商的转折。

  三、务实建言出力,把民革对台祖统工作列入履行参政议政重要职能及民革经常性重要工作的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民革地方组织和广大成员在对台祖统工作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此项工作列入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大事来抓紧、抓实,让每个民革成员了解台情、关注国家统一,务实建言,献策出力。

  ①尽快搭建民革各级组织和台湾各界交流互动的平台,并畅通双向互相交流的管道,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在组团上予以优先。

  ②民革的对台工作应以民间交流为主体,学术交流为载体,经济互补为优先,不断扩大交流和提升影响力。让台湾民众了解我们的心意诚意,也使我们真实地了解台湾的社情民意,通过撰写统战信息、社情民意和调研报告以供决策部门参考,并加强民革内部的交流研讨以利资源共享。

  ③建议在民革各级组织成立一个专门为台商台胞台属提供热心服务的义工组织。无锡民革近几年发挥了这个组织的奉献精神和热诚服务精神,在法律、医疗、教育、金融等方面发挥民革成员界别广泛的优势,为台商台胞台属排忧解难,提供多方位服务,深得他们的好评,这批义工已成为我们民革系统对台祖统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未来和愿景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把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紧紧相连。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都应以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也都应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只有跨越历史恩怨、党派利益和意识形态之争,国家统一、经济发展、人民富强的愿望才能早日实现。

  1、国家统一富强愿景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和力量在重新组合,以应对中国迅速崛起这个现实。如果台独阴谋得逞,国家统一、经济崛起和民族富强的前景都将蒙上极大的阴影。两岸相关部门曾达成“九二共识”,后因各种干扰,两岸错失了和谈统一的佳机,但是,我们相信,包括台湾2300万人民在内的十三亿多中国人,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国家利益至上、民族福祉为重的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最佳选项。

  2、同根同文同源愿景

  台湾地区74%的“闽南人”和12%的“客家人”的祖籍都在大陆,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台湾民众赴大陆寻根祭祖,这是继承中华民族“不忘本”的优秀品德,而极少数顽固台独分子的数典忘祖终将被多数有良知的台湾人民所唾弃。

  “书同文、车同轨”,共同的历史文化也是维系两岸往来和走向统一的重要载体。民革可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方面多做两岸青少年的工作,让青年一代认同中华历史和文化的魅力。孙中山先生是振兴中华、维护国家统一的一面伟大旗帜,孙先生的“民本、均富、共和”的治国理念应该是两岸共识的交集点,民革全体成员应该学好中山思想,并在两岸和解的实践中发扬光大。

  3、理性爱心创新愿景

  首先,必须客观理性地正视两岸尚未统一的现状。这是内战的产物、冷战的延续和美方干预的结果,如何早日实现两岸和谈统一,结束“分治”状态,既需要两岸执政者理性、爱心和创新的极大勇气,更需要集民间的博大智慧,在一个中国的大框架下,按照“求同存异”的大原则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并规划好近期、中期、远期的统一进程目标和行动纲领,最终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爱心是维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道德的核心,博爱宽容共享更是两岸同胞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骨肉情、同胞情、乡土情是两岸永远割舍不断的情感生命线,要进一步发挥同乡会和宗亲会等民间组织在两岸民间交流中的巨大潜能。

  创新则是创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源泉,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两岸关系复杂多变的今天,必须不断创新对台工作模式,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扫除统一的层层障碍,才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的重任。胡总书记力邀台湾地区三党领导人来访,在创新解决台湾问题模式上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早日实现三通,加快实现两岸经济融合步伐则是创新对台工作的下一步重头戏,民革在创新对台工作方面也有很多课题待解,工作上还有很大的空间,用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来解读当前民革的对台工作,则可以理解为对台祖国统一大业尚未成功,全体民革同志必须继续努力。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