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日期:[ 2008-09-03 ]
点击:[ 6364 ]
民革无锡市委员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并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强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程度。
这些年来,中共无锡市委、市政府在抓好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布局;加强对水资源、水环境的整治,改善水环境,重建水生态;全面推进绿色无锡建设,大力植树造林;开展了创建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活动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生态文明的建设。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市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与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环境污染增加,生态质量下降,环境承载总量不堪重负。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在取得丰硕经济成果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污染和资源高度消耗的代价:
一是全市国土开发强度达23.7%,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中心城市水平。
二是水环境质量不高,太湖水质为中富营养水平,总磷平均浓度达到四类水平、总氮平均浓度劣于五类,地表水有机污染严重,居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为水质型缺水城市。
三是大气环境质量不稳定,2007年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虽然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类标准,但酸雨发生率仍高达83.1%。
四是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在城郊、公路沿线和工业集聚地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大量积聚,农田、菜地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突出。单位面积污染负荷超过承载能力50%-100%。
以上这种环境污染的状况继续下去将全面超出环境承载总量,彻底打破生态平衡,使环境恶化的状况长期不可逆转,也使经济社会失去发展载体,难以生存延续。
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倾向在少数领导干部中依然存在。
少数干部还是习惯于以GDP的增长速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追求发展速度的冲动常常大于保护环境的约束,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出现矛盾的时候,更多的会选择前者;当“快”与“好”发生冲突的时候,更多的会选择“快”、选择“速度”。比如,2003年到2006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执行环评的比例分别占48.1%、71.2%、31.2%、34.3%;执行环评的建设项目的比例分别为76%、50%、36%、27%。可见项目投资建设单位和企业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导致环境评价执行不力。全市近百个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大部分环境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个别还是空白点,园区排污总量居高不下,也反映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追求经济发展不惜牺牲环境利益的思维方式至今还在影响少数领导干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三、环境整治措施缺少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治理措施的落实尚不完全到位。
(一)科学治太缺少技术支撑。太湖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以及防藻技术、蓝藻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还缺乏很有成果的基础性研究。
(二)生活污水处理还没有完全到位。花了大量财力铺设污水管网2100公里,市区污水日处理能力由近31万吨增加到近80万吨。但是,那么长的污水管网,不等于沿线的污水都流进去;从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水不等于都达标。钱荣路改造后铺设了污水管,沿线的太湖学院等几万师生的生活污水仍然没有接进污水管网;新建的藕塘职教园区十万师生的生活污水也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特别是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污水处理问题还很突出。
(三)城市内河的清淤工作没有坚持下去。在成功地完成五里湖清淤工作后,梅梁湖的清淤工作迟迟没有启动。
(四)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含量居高不下,这几年我市肺癌发病率呈上升态势。近几年新建了一些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垃圾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恶英排放还没有有效地监测和有力的监管。
为了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城市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我们建议:
一、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
首先,要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我市环境和资源面临的严峻局面,清醒地认识到以我们的资源供给能力、污染排放总量、环境自净能力以及必须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基本现实,不允许我们去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必须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环保优先”、“环保先导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总量与环境容量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互动,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确保经济发展在环境容量内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环保优先和环保先导发展的理念,增强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要增加环境信息的透明度,科学准确地监测和披露环境信息,既要让广大市民看到经过大力整治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有所好转,又要让广大市民知道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还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更需要每一个市民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广大市民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广大市民人人都来关心环保、个个都来参与环保。要广泛宣传日常生活中的环保知识和技巧,引导市民养成“文明、节俭、卫生、环保”的生活习惯 ,发动广大市民加强环保的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社会义务监督员制度,落实环境污染举报有奖制度,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参与度。
二、加强环境和生态科学研究,提高整治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是建议成立专门的研究咨询机构,对我市的环保和生态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重大环保项目的实施和整治措施提供技术指导。
二是走科技治水之路。如:太湖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以及防藻技术、蓝藻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制水先进工艺及水源地水质保护等有关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以及工业废水、农村生活废弃物及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等开展科技攻关。继续做好城市内河的河道清淤工作,并尽快启动梅梁湖的清淤工程。
三是要加大对生活污水的截流接管力度。建议由市政公用事业局统一实施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对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工业集中区以及有关单位的污水要限期接入污水管网,做到自来水管接到那里,污水管网就铺到那里。要提高污水处理厂,尤其是镇区、企业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保证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对新开发区域的污水处理要切实做到规划、建设、管理同步落实。
四是在注重水环境治理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大气环境的治理。针对大气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含量高的问题,要进一步做好工厂企业的脱硫和消烟除尘等工作;加强对建筑工地、拆迁工地的管理,不断扩大路面洒水覆盖面;继续提高绿化造林覆盖面;加快退城进园步伐,加速淘汰“五小”企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机动车数量和尾气排放。环保部门要开展对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的监测和监管。
三、按照“环保先导发展”建立产业调整导向机制,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根据环境容量决定经济发展,采用倒逼机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严格限制环境污染的增量,严把项目环评和能耗评价关,坚决削减环境污染存量。
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服务外包为主的高端服务业,推进传统企业向高新企业转移。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低产出行业和“新五小”企业。
三是继续强力推进节能降耗、节能减排,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发展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扶持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和产业园区,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基地建设。要把生态农业和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发挥农业生态功能,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农业生态保护修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