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逻辑 看民主党派的政治价值
发布日期:[ 2009-03-09 ]
点击:[ 6164 ]
黄 列
30年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共中央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革的历史教训,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确认了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的根本变化,作出了国家工作重点实行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当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现代化进程的时候,我国面临着计划经济垄断生产和分配造成商品短缺和普遍贫穷的困境,中国共产党从国际国内的实践经验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取代传统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于市场经济是以分工和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为前提的,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显示出巨大的活力,这就催生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也要求我们改革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并且用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来改造公有制经济。中共十五大前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基本确立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形式总要以人格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经济矛盾和问题总是要产生“政治聚集”效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必然引起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引起社会阶层的分化。如何对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如何面对社会力量的分化和贫富不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也就是说,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时代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果断地肯定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面对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和社会阶层的新情况,为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兼顾各方面群众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要求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一步一步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逻辑。
根据这一发展逻辑,我们可以预见,下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然高度关注公平正义,关注民主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在政治学看来,政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在本质上主要考虑的是利益关系问题,经济主要考虑的是物质财富问题,文化主要考虑的是精神财富问题。30年来,我国社会已经并正在悄然发生一些重大变化,人们从短缺经济时期对物质财富的渴望逐步转变为现今对社会公共品的追求,建立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成为时代的要求。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共享机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过去的30年,如果说中国发展最快的是经济,那么改革最慢、最艰难的则是政治体制。而民主党派则可以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发挥独特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独特优势。民主党派促进各界人士广泛的政治参与,保证各界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拓宽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民主党派有利于优化中国政治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扩大整合的边界和效力,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融入政治体系,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政治团结、社会和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力量的壮大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使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也面临空前的挑战。如何保持高度一元化的领导体制与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民主党派作为实行中国政党制度和协商民主的主体,为我国政治体制一元领导与多元参与在民主法治框架下的有机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能,它既可以适应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又能够保持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消除一元化领导体制下政治参与的“膨胀”危机。从当代中国的发展逻辑可以展望,民主党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30年来,民主党派不仅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且自身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民主党派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科学阐明了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性质,明确了新时期民主党派的任务、地位和作用,并且第一次把中国多党合作纳入政治制度的范畴之内,使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民主党派也明确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完成了一次新的历史性转变。1982年,中共中央明确了多党合作的十六字方针。1987年中共十三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底,中共中央颁发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4号文件,第一次以执政党文件形式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多党合作事业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1993年,中国政党制度被载入宪法,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中共十五大和十六大又分别将这一制度列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发布,这一文件的贯彻落实,对新世纪新阶段参政党进一步搞好自身建设并履行好自己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不断巩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蓬勃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开辟了前景无比光明的道路。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民主党派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政治功能的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必将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