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孙中山的“公仆”理念与其实践

发布日期:[ 2007-01-08 ]   点击:[ 9165 ]

                万 东
  
  一、孙中山是“公仆”理念提出的第一人

  1866年,孙中山出身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代,全家七口人全靠租种两亩半族田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十分艰苦。孙中山6岁就开始下田干活,12岁的时候才有机会走出乡村来到他大哥孙眉打工的(美国)檀香山读书。孙中山自幼聪颖好学,志向远大,当他看到国内广大城乡缺医少药,17岁时便立志行医为民。在学医、行医的几年间,他曾数度远赴欧美,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他窥涉百家、博古览今,几乎读遍欧美各大图书馆里所有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的书籍。知识的积累为他以后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创建其思想体系,特别是提出“公仆”理念打下坚实基础。

  1894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的反清组织“兴中会”;1905年又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带有革命政党性质的“同盟会”;第一次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奋斗纲领;此后孙中山发动领导了8次武装起义,加上此前的2次,一共10次,虽然全部失败,但孙中山愈挫愈勇、越战越强,辛亥一役,终于胜利。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孙中山十分推崇美国政治家林肯的“民治、民有、民享”学说,在“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规抚欧美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创获者”的基础上,民主思想在孙中山心中生根,他的“官员皆为人民公仆”理念亦在此基础上而“独见”。

  孙中山首次提出“公仆”这一理念,是在1906年12月《民报》创刊一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孙中山说:“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官吏却是国民的公仆”。孙中山还说:“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何谓“公仆”,《辞海》的解释为“公众的仆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所有官员皆为人民的公仆。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提出“公仆”理念的第一人。他的民主思想对于当时尚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发聋振聩的,他的“公仆”理念,不仅是一篇解放思想,号召亿万民众向封建主义宣战的檄文,更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面“官员皆为人民公仆”的旗帜,并永远昭示后人。

  二、誓为人民的“公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其时孙中山正在海外为革命筹款。闻讯后立即取道欧洲回国,当他到达上海的第4天,即12月29日,就被正在南京举行的各省代表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欣喜万分,当日即复电:“今日代表选举,乃认文为公仆,自顾材力,诚无以当。”三天后,他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誓词中说:“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被全国人民拥戴为国家元首的孙中山自称“公仆,”立志为众“图谋幸福”,第一次将它的“公仆”理念实践于自己及其所领导的全体官员,这不仅充分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与以往所有农民阶级的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表明孙中山决心将新政府建设成人民“公仆”型的政府,从而真正实现“为众服务”。

  此后孙中山在施政中一再强调“公仆”理念。他说:“创建民国,实行民权则是以人民为主人,以官吏为奴隶的。”“上至大总统,下至一般职员,今日便都在人民之下,皆为人民公仆也。”“封建时代只有一人做皇帝,现在四万万人民作主,也就是四万万人做皇帝。”“至于管理政府的人,便要付之于有能的专门家。把那些专门家不要看作尊贵的总统、总长,只把他们当作赶汽车的车夫或者是当作看门的巡捕,或者是弄饭的厨子,或者是诊病的医生,或者是做屋的木匠,或者是做衣的裁缝,无论把他们看作是哪一种工人,都是可以的。人民要有这样的态度,国家才有办法,才能进步。”孙中山还在一次不满一千字的临时演说中,7次以“人民公仆”自勉。

  孙中山一生以“公仆”自称,勤政为民。有许许多多的感人事例:

  有一天,孙中山要出席一个会议,因路途不远,便徒步前往,但到了会场大门口,却被警卫人员拦住说:“今天孙大总统要来这里演讲,闲杂人严禁入内。”孙中山笑着说:“孙大总统不也是一个普通人吗?他只不过是老百姓的一个公仆而已。”说着便拿出名片,点头微笑着走进会场。又一天,一位80岁的萧姓盐商从扬州赶到南京要瞻仰大总统风采。这个老人一进孙中山的办公室就行起拜见皇帝的三跪九叩大礼。孙中山见状赶紧扶起老人,告诉他:“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老人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答:“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队伍里去,和人民一样。”这位老人回去后兴奋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1912年初,正值南北对峙之时,是战是和,孙中山准备体察民意之后,再做最后的决定。于是便来到夫子庙,见得月台茶社门前聚集着许多人,随即借来一张桌子,站上去操着一口广东音的普通话,就时局问题发表起演说:“……目前我们中国有南北两个政权,一个是我们的共和政府,一个是北方的满清王朝,论政治形势,我们优于满清,若讲军事实力,则满清胜过我们。有人主张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也有人主张用武力去推翻清王朝,你们认为怎么办?是和好还是战好?”由于南京历史上多次饱受战乱之苦,所以人群中不时喊出:“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的口号声。这时孙中山说:“我是孙中山,你们的意思我知道了。”此时,大家才知眼前这位气宇轩昂的演讲者就是受全国人民拥戴的大总统,惊喜之后,人群中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三、廉洁一生 人间楷模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对政治、经济、司法、文化、教育等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精神文明方面,孙中山在提出“公仆”理念的同时,又提出了“廉洁”的理念。他在《告诫同志》一文中谆谆告诫全党:革命胜利了,我们的同志决不可“借革命来谋得一个人的私利,以革命这条路来作终南捷径,来升官发财。”孙中山还指出:不完全打倒清王朝及其腐败的统治,从而建立一个贤良、廉洁的政府,都是不可能的。“中国何为贫弱至是也?曰:官吏贪污、政治腐败之为害也。”可见孙中山已洞察出“腐败”将成为革命内部的主要敌人,保持“公仆”队伍的革命性、廉洁性,才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还在就任大总统的回国途中,孙中山就已经在考虑新政府的“廉洁”问题。他对采访的记者说:“组建新政府,则盖设棚厂以代之。”到南京后,孙中山又以节俭的精神将大总统府和自己的官邸设在原两江总督府的旧屋内,不要添置一砖一瓦。还明确规定:无论是政府房舍、官员的薪给都应奉行节俭的原则。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发动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庞大的起义经费,除了募集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的赞助款外,皆由孙中山和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所出。庚子惠州起义后,孙中山的个人财力已经耗尽,此后他自己及其家属的生活费用全靠哥哥孙眉和革命同志的接济。

  据史料记载:孙中山任大总统期间的待遇与一般职员一样,除享受供给制以外,每月只能领到30元军用券,没有任何的特殊。其间一位日本友人以为他身居大总统,必定积蓄多多,便函商应急。孙中山复函:“倾其所有,只此20元奉上,愧甚。”这就是孙中山经济状况的真实写照。孙中山辞去大总统后,袁世凯曾以高官厚禄利诱他,被孙中山坚决拒绝。他说:“然他人出血汗犹未得偿,我能缅颜独被优异耶。”此后孙中山又为中国革命努力奋斗了十三年,依然是恪守力行,两袖清风,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在《家事遗嘱》中写道:“吾一生尽瘁国事,不治家产,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然他的(上海)住宅则是旅居加拿大的革命友人于1916年募款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逝世后,留下的物质财富只有书籍和随身衣物。但孙中山甘为人民公仆,一生廉洁的光辉形象,则是中国人民的一笔永享不尽的精神财富。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