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廖运泽廖运昇同志二三事
发布日期:[ 2007-03-12 ]
点击:[ 7638 ]
王宏徐
五十年代初我加入民革后,经常到南京汉口路(后迁到成贤街)民革机关参加一些会议活动,当时曾听说过安徽廖家大湾廖氏三兄弟的片断情况。廖运泽、廖运昇、廖运周分别是黄埔军官学校一期、四期、五期毕业生;在抗战时期是英勇抗日的高级军官;解放战争时期又都是反对内战、起义的将领,人誉为廖氏三杰。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廖运泽担任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主委、省人大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廖运昇担任南京市城建局副局长、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民革南京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民革省委副主委;廖运周担任民革中央常委、监委会副主席。
他们紧跟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原则,善于团结同志,使所担任的革命工作,特别是民革工作做出了一定成绩,并打下了扎实的工作基础。他们的高大形象至今难忘。他们在领导岗位上有职有权,认真、敬业,廉洁奉公。廖运昇同志还喜爱古典文学,善于作诗,公余之暇,吟诗作对,有时也引经据典,讲一些成语,谈一些工作上、生活上的幽默,因此有人称他为“儒将”。我有幸在他们领导下,言传身教,受益匪浅。时值他们诞辰纪念日之际,怀念之余,谨就忆及我接触到的廖运泽、廖运昇两老二三事,书此以作纪念。
廖运泽同志参加过南昌起义,文革期间在家养病时拒写有关林彪在南昌起义时的假材料,八十年代初在报刊上披露后,已是全省乃至全国知晓的佳话,为大家敬佩。他在文革后担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同时担任民革江苏省委主委,由于两处办公机构均在总统府,他上班时,先到人大机关的办公室看文件或参加会议,然后再到民革省委听工作汇报看材料,或研究、检查工作,从不间断,十分认真,不辞劳累;活动期间,他不仅听,而且提出问题,乃至做出结论,使工作顺利开展。
1980年,廖运泽的夫人患病,急需用的药当时南京医药公司缺货,需到上海去取,时间急迫,机关领导派我出差去沪,回来时根据规定填好旅费报销单,廖老知道后,取去单据,也没有看,当即全部撕毁,他说,这是我的私事,全部由我付,不要报销,如此公私分明,是我第一次遇到的事,使我深受教育。还有一件事,八十年代初,市场上食品仍较紧张,政协行政处代购一批食品,分配给大家,由各人分摊菜款及费用,分给廖老的一份他总拒收,退回政协,他说,大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排队,这一份分给大家。这些事看似小事,但不断为人称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985年廖运泽同志还兼任南京黄埔同学会会长,此后虽卧病在家,仍坚持接待黄埔校友,他说,今天祖国要统一,民族要团结,中华要振兴,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愿与黄埔同学携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也是廖老热爱祖国的最大遗愿。这是廖运泽同志留给我的一些回忆。
1953年南京发生大水灾,我当时在人民银行工作,被派到龙潭配合粮食局抢购即将为大水吞没的群众余粮,船停在指挥部大船旁边,看到当时担任市城建局副局长的廖运昇同志,他站在船头指挥抢险,风雨交加中,一会儿到江堤察看,一会儿与工作人员研究,毫不间息,雨衣遮不住风雨,他满身潮湿,鼓励大家,高喊:“我们要分秒必争”、“减少老百姓损失”等等。由于他亲临前线,指挥坚定,加之身材高大,形象威武,声音洪亮,很受注目,大家深为感动,有力推动了防汛工作的进行。
60年代初,民革机关从白下路搬到长江路总统府内办公后,当时省和南京市民革的职能部门仍合署办公。廖运昇同志当时是民革南京市委主委,他与当时民革市委副主委杨宗炯均驻会办公,同坐在一室,他很尊重杨老,经常互相商量工作、学习,倾听杨老的意见,会议上均请杨老讲话,二人关系非常融洽。
由于省市民革机关合署办公,工作的着眼点不相同,这是很自然的事,廖运昇同志坦诚、直率地向省领导提出建议和意见,经几次研究,顺利解决了工作程序、工作关系等问题。在合署办公的十年中,工作上没有发生大的矛盾与纠纷,更没有影响工作的开展,廖老起了很大的作用。
写到这里,想起两位廖老离开我们已有二十余年了。他们的风范和对我们的教导记忆犹新,恍如昨日,不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