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物保护印象记
发布日期:[ 2005-01-26 ]
点击:[ 5514 ]
束有春
2004年5月初,我随江苏省人大代表团赴意大利,就文物保护问题进行了短期考察。我们先后在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庞贝等地进行了走马观花式的考察,同时,与意大利威尼托大区文物局的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时间转瞬即逝,但有些印象可能是终身难忘的,对我们做好文物工作有一定的启发。
一、意大利十分注重历史文化古城风貌保护。
一座历史文化古城的风貌主要通过一处处文物古迹,一条条历史街区,以及城市的原有历史格局等不同元素来体现。在我们考察的这几座城市中,古代文化底蕴均十分丰厚,注重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已经成为政府及全社会自觉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三种现象:一是注重对单体文化遗存的保护。在我们考察的这几座城市,保存好一处处古代文化遗存,那怕是保存一段残垣断壁、一个古代的引水槽、一个地下城门的门楼,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现代建筑理念中保留古代文化元素,将古代文化遗存有机整合、镶嵌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新老文化融为一体,相互映衬,十分和谐,给人感觉这座城市的上空洋溢着无穷的历史韵味。现代城市的设计者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果遇到古代文化遗存,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改变新建筑的结构和环境布局,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留出空间,“拆毁”历史文化遗存的举动常被视为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二是注重城市格局的历史延缓性和完整性。罗马等城市均有千年以上的城市发展史,但城市格局及历史文脉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保护。罗马整座城市呈现一种“古罗马”———“老罗马”———“新罗马”三种风格并存的局面。古罗马、老罗马城中的大量文物古迹得以原状保存,新的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发展。威尼斯整座城市分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区三大块,游人参观的主要是历史文化保护区。而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老城,四周环水,城内河网畅通,临河建筑与一座座桥梁,使老城处处洋溢着历史的韵味和无穷的活力;城内的古建筑、古桥梁等保存完好,城市格局保持古老风貌,不见有大兴土木的场面。佛罗伦萨作为十四世纪西方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大量传统建筑以及与建筑相关联的雕塑、绘画等均保存完整,游人置身其间,似徜徉在历史文化艺术的长河之中。庞贝古城遗址与维苏威火山相邻,依照原样完整保护,可称得上是一座“没有屋顶”的古代城市,透过一条条道路、一处处残损的历史遗存,我们不难领略出当年这座城市的繁华景象。当年的庞贝城城市布局规整,建筑规模宏伟,文明程度发达,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人们在为两千多年前的人类智慧与文明而感叹时,同时也会沉静在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深深思考之中。三是注重历史文化古城风貌原真性的保护。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历史文化古城区,现代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城市的历史风貌并没有改变,而是得到了有效保护。在古城区,我们不见有现代广告、招帖等“牛皮癣”现象,更难见有与古代文化遗迹不相协调的新建筑。从单体建筑到街道、广场,到整个古城的历史原真性保存较好。
二、意大利在文物古迹保护方面,与我国同中有异。
意大利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国家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主体,文物保护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赞助为辅。意大利的专家们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1966年,威尼斯发大水,对市区文物古迹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和一定破坏。为防止雨水对文物古迹进一步造成破坏,意大利威尼托大区文物部门筑起了一个流动性堤坝保护工程,同时对一些受浸文物进行防潮脱水保护处理。当时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拨了一些款以外,大部分维修保护经费是由威尼托大区政府提供。对于一些日常性的文物维修保护,所需经费除政府投入部分以外,社会力量赞助也占有相当比重,尤其是对一些艺术品的维修保护,主要是依靠社会力量投资。二、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建立健全。在意大利,国家有文化遗产保护部,负责对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指导;各大区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局,负责对大区内的文物进行保护指导;各省、市又设有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具体从事文物维修保护工作。这些机构共同构成了全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政府的一些政策、法令能得到及时贯彻落实,使文物维修保护工作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开展。三、文物维修保护工作规范化,由专门的业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意大利的文化遗迹十分丰富,文物类别主要以古建筑、石刻、雕塑、绘画等见长,因此,各大区成立了专门的建筑、石刻、雕塑、绘画类文物维修办公室。这些办公室除具备日常的行政管理职能外,要负责向有关职能部门提供文物维修的计划、建议、技能和知识等,负责对不同类别的文物维修方案进行审定和审核,所有文物维修方案必须首先得到有关专业办公室的批准后方可实施。四、在文物维修保护工作中,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一般是,对需要进行维修的文物残损现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调查、勘探、测绘,维修方案制作也尽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重要文物,为避免人手触摸对文物本体造成损害,就采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扫描复制。在对一些石质文物的裂隙处理方面,时常采用聚脂等现代化学方法进行粘接。对一些壁画、纺织品、石膏像等的维修保护,在进行表面清理时,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但在进行修复时,要尽量采用传统工艺。五、文物维修中,注重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与可识别原则相结合。意大利的文物建筑一般是砖石结构与砖木结构两种,而以砖石结构占绝对比例。由于用材的不同,所以,抗风化、抗腐朽的程度不同。在对文物进行维修过程中,意大利的专家们十分尊重前人的劳动,一般来讲,超过百年以上的文物,在维修时,要尽量保持前人维修的成果,既要坚持“可识别”原则,又要做到“不改变原状”。对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珍贵文物,如果破损严重,在将其维修好了以后,可将原件放进博物馆进行收藏,同时,再复制一件放在原处。这样既做到了对原有文物的有效保护,同时也给游人提供了一个可资观赏的实体,并通过文字形式向游人进行说明。
三、文物景点及博物馆开放形式多样
意大利文物古迹丰富,吸引了世界上大量游客前往参观。从我们考察的情况看,参观文物古迹与博物馆,是实行免费开放与全部收费或局部收费相结合的。一、在敞开性的公共文化场所,文物遗迹一般是免费让游人参观的。意大利的众多文物古迹,一般都是与城市的广场、公园等相融合,对这种类型的文物古迹,游人是可以亲临其境,直接领略体悟的。有的是作为一个大的历史文化遗存整体保护的。如果是公益性的文化遗存,如保存完好的建筑类,可以继续发挥使用功能,同时游人可以免费进入参观;但如果是一处相对完整的、带有封闭性的文化遗迹,游人前往参观时,还是要购买门票的,如参观古罗马斗兽场、参观庞贝城遗址等,就必须购买门票。二、意大利的宗教文物特别丰富,教堂建筑一般是免费向游人开放的,但教堂里特别珍贵的文物,游人若想观看,需要付相应的费用。如人们在威尼斯参观圣马可教堂时,若想在教堂内再参观圣马可的棺墓,就需另外再买票。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控制游客人数,一方面也是向游人说明该文物价值非同一般。三、博物馆(尤其是艺术博物馆)并非完全免费开放。意大利是个博物馆大国,全国包括画廊、陈列馆在内,约有博物馆3500处左右。博物馆分为国立博物馆、公立博物馆、教会博物馆、企业、基金会兴办的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有的是免费的,有的是要收取门票的。我们在意大利期间,因为时间太紧,加之要不断购买门票,为节省开支,许多博物馆就未去成。如位于佛罗伦萨的著名的乌菲齐画廊就是意大利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就因排队买票参观的人太多,加之时间太紧,我们就只好放弃。总之,意大利的文化遗存在向游人开放时,并非一刀切,而是实行免费开放与收费参观相结合。
当然,意大利的文物保护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据意大利专家反映,主要是文物维修材料来源匮乏问题,其次是文物维修人才队伍断层现象严重问题。历史上的意大利,作为发达较早的帝国主义国家,有许多文物建筑材料是靠“掠夺”别国资源而来的,因此,要对历史遗存下来的建筑进行维修,解决原材料供给是个重要问题,但意大利的专家们讲,现在国内的“库存”里还有余货,近期问题不大。在意大利,由于文物维修的技术大都是靠口口相传而缺乏专业的书面资料,因此,许多年轻人对传统的工艺、传统材料缺乏认识和掌握,年轻一代缺乏保护文物的专业技能等。对此,意大利方面已引起了高度重视。意大利文物维修保护专家大都集中在高等院校里,为做好对文物的维修保护,在罗马等地均成立有专门的文物修复研究所,这些研究所一般要有高等院校的专家参加。高等院校继续发挥着文物人才的摇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