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巴黎
发布日期:[ 2005-03-09 ]
点击:[ 5589 ]
路时进
我们去巴黎正赶上60年未遇的凉夏,多雨且湿润,古老的现代都市用霏霏细雨欢迎我们一行来之东方的客人。车沿着塞纳河前行,恬静的塞纳河在雨雾中像一条波光粼动的青色绸带,依傍在河道两岸的众多哥特式的古建筑在烟雨中平添了几分朦胧与妩媚,这让初来乍到的同伴们涌出几许急于走近她、触摸她的渴望。
徜徉香榭丽舍大道
我们在巴黎近郊的旅店落脚,日程十分紧凑。或许是热心肠的东道主刻意安排的吧,无论是乘车前往技术交流的GUARRO CASAS公司,还是外出观光,香榭丽舍大道似乎总是必由之路。每天,当汽车穿越这个被法国人自豪的称为“法兰西第一大道”时,我们都会被迷人街景所吸引。从方尖碑,到凯旋门,一块块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一座座中世纪风格的浮雕,将多少惊心动魄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事件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的定格。傍晚,奔波了一天的我们悠闲地坐在街边的酒吧里喝咖啡,感觉是那样的惬意。望着不远处,旧时君王寝宫的窗户里透出柔柔的灯光,你会感到生活中的巴黎幽雅而高贵,象迟暮的美人。导游说,这些建筑大多已改造成风格迥异的顶级宾馆,是当代世界各国显要所青睐的下塌宾馆。环顾协和广场四周古老的灯柱,望着街巷深处一栋栋拿破仑帽子式的小楼,使人对莫泊桑、巴尔扎克时代车水马龙的繁华萌生出无限遐想......。历史沧桑,文化积淀,使一条大道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也许就是香榭丽舍大道的魅力所在。
的确,漫步香榭丽舍大道,你仿佛荡漾在时尚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中世纪风格的门庭与奢华时尚的店堂浑然一体,使你在古典的雅致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世界著名的“路易•威登”皮件制造公司的巨型手包广告耸立在街道的转弯处,“雷诺”、“宾利”和一些叫不出名的跑车疾驶而过,众多如雷贯耳的国际顶级品牌公司云集在这里,向世界展示着自身的实力。在国内,人们常常将品牌与品牌产品等同起来,其实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再好的品牌产品也有过时的时候,只有不断注入新的科技元素,品牌才能愈老愈值钱。品牌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符号了,经典品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段历史及知识科技等“软资源”优化的缩影。用这种眼光去看香榭丽舍大道上的品牌商店,他们仿佛不是在推销商品,倒更像一场专题的时尚艺术展示会,以其鲜明的风格、昂贵的价格以及每一个品牌背后隐藏着的历史故事,向世人推展理念,解读潮流。
巴黎不愧为香水之都,在巴黎的街上,鳞次栉比的香水店、擦身而过的法国女郎,使你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法兰西袭人的气息。即便是初来乍到的中国大老爷们耳濡目染香水王国的魅力,也变成了时尚香款的崇拜者。经过女同胞们的“短暂培训”,对“香奈尔”、“CD”、“兰蔻”等经典香水也算略知一二,纷纷为远在家乡的娇妻、爱女、情人选购。不知何故,同伴们都十分偏好“香奈尔5号”,逛街归来,几乎每个人的行囊中都有几款不同包装的“CHANEL NO.5”。后来听懂行的人说,“香奈尔5号”品位不俗,曾是上流社会贵族小姐的首选香款,一时之间,我们对古诗“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了一种新的感悟。在欧洲考察途中,法国香水的香氛,一直在我们的旅行车中弥漫着,历经数百年锤炼的法国经典香水已演变成的不朽文化,就这样向世界各地撒落。
朝圣世界艺术的“麦加"
到巴黎,谁能不去博物馆?!在巴黎市区和郊外,散落着许多风格迥异的宫殿。随着岁月的流失,当年的宫殿大多已成为收藏文化瑰宝的博物馆。由于时间关系,在众多的博物馆中我们只去了凡尔赛宫和卢浮宫。卢浮宫馆藏四十多万件珍贵艺术品,而最著名的大概就是镇馆的“三宝”了。经过长长的排队,我终于站在仰慕已久的艺术大师的巨作之前,在柔和的光线下,无头的古希腊胜利女神栩栩如生(萨莫特拉斯作品)、没有眉毛的蒙娜丽莎神秘地微笑着(达芬奇作品)、断臂的维纳斯身姿柔美(米罗作品)。我想,有时作品的残缺却隐含着一种博大的美,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如果说,卢浮宫凝聚了"三个名女人"的魅力,那么,凡尔赛宫则描绘了路易十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三个名男人"兴盛与衰落的故事。凡尔赛宫和我们北京的故宫相似,极具有“帝王气”,气势宏伟,金碧辉煌。我拿着相机,在殿堂中转悠,每一盏吊灯、每一幅壁画,甚至宫廷花园里的一石一木,都可圈可点,美不胜收,我这个“摄影师”真不知舍弃什么是好。其实巴黎本身就是一座唯美的博物馆。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只有法国这样的国家才能创造巴黎",走近巴黎,才能领悟这句话的深奥含义。聪明的法兰西人用凡尔赛宫、用圣心尼花园,用巴黎整座城池向你诉说路易十四的显赫、拿破仑的雄心、法国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历代法兰西皇帝的权势、财富与辉煌......。巴黎的博物馆已成为全世界艺术家心中的麦加。
在如此之多的艺术珍品面前,能让中华儿女昂首挺胸的是卢浮宫门前的玻璃金字塔,他是美籍华人贝聿铭的杰作。阳光从玻璃的金字塔穿过,卢浮宫的入口处显得宽敞透亮,现代质感的玻璃金字塔与远处协和广场埃及方尖塔遥相呼应,东方人的智慧与西方古老的文明相得益彰。记得儿时读历史故事,总在想,为什么十六世纪以前都是东方人战胜西方人,而十六世纪以后总是西方人打败东方人。现在想来,早期的人类社会东西方似乎没有太大差别,正如敦煌的壁画与卢浮宫的原始雕塑差不多,当西方科学兴起后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西方文艺的复兴。这使我想起吴冠中先生说过的话:法兰西的祖宗不抽鸦片,收集了大量艺术珍品,巴黎众多的博物馆永远是民族的骄傲,永远吸引着全世界的艺术朝圣者。圆明园成了废墟,凡尔赛却依然矗立。逝去的已经逝去,未来才属于自己。
塞纳河畔拾贝
友人说,巴黎一步一景,这话一点不夸张,散落在塞纳河畔的每一栋古建筑,都会让你回味无穷。巴黎的古建筑保护得很好,许多中世纪特色的建筑如同画卷一般将法国历史展现在您的眼前。在巴黎的老城区,许多建筑的门前都有一块小小的铜牌,上面标明该楼寓的建筑年代:1643年、1792年......,纤细的阿拉伯数字向人们展示着数百年来法国建筑风格的变迁,那是不同时期的巴黎人留给整个人类的文化遗产。这让人想起国内旧城改造中的城市拆迁,高楼大厦的兴起永远和推土机的轰鸣声联系在一起,“破旧方能立新”似乎成了国内城建公认的定律,南京的明城墙、民国的建筑群、六朝古都的风貌在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推进中还能剩下多少?建国初期,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就曾为北京古建筑的拆除而流泪,苏州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中,有专家提出“修旧如旧”的新思路,巴黎老城改造的成功经验也许能给国人一些启迪。沧桑不等于腐朽,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不仅是当地人的祖产,也是整个人类文化遗产,物质条件的制约与文化遗产的继承应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塞纳河水从巴黎圣母院旁静静地流过。和着悠扬的钟声,我们走进巴黎圣母院。殿堂威严而肃穆,我不是基督教徒,但教堂圣洁而神圣的氛围感染着我,也感染着每一个人,令红尘中的人们洗尽铅华,超然物外。我不由地想起电影《巴黎圣母院》中丑陋而善良的撞钟人卡西莫多,寰宇苍穹,人间万象,无论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还是信奉基督教的法国人,惟有真诚与善良才是美的真缔。我默默地坐在长凳上,邻座一对青年人正在虔诚地祈祷着,他们也许是在为自己的亲人们祈祷,也许是在为美好的世界祈祷。环顾周围,我也禁不住点亮一支2欧元的小蜡烛,点点烛光如繁星闪烁,我似乎进入了一个天上人间的对接空间。
在塞纳河畔,偶然也可以看到几位年迈的老人孤寂无语地坐在长凳上,一张报纸,一只牧羊犬,悠闲自在,巴黎的老人喜欢以这样的方式度过午后的时光。注视着这样一副街景,让我想起故乡南京,明城墙边,参天的老榆树下,一杯香茗,一副棋盘,一群老人,悠然自得。从东方到西方,从天子到庶民,老有所乐,颐养天年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画卷。
接待我们的人一定是个唯美主义者,在巴黎短暂的逗留中,我们抽空去了“枫丹白露”,严格的说,那是巴黎的郊外。“枫丹白露”的法文原意是美泉,因为那里有一汪清澈的泉水,周围环绕着大片苍绿的枫丹白露森林,拿破仑和几代法兰西皇帝都喜欢在这里狩猎,今天这里依然是巴黎人远足与野餐的最佳选择之一。我们去时,正值初夏,见到公路上很多急驶而过的房车,其外型如同国内的面包车,车内卧室、厨卫等饮食起居的用品一应俱全,象一个舒适流动的家,开车露营非常便利。法国人十分钟情这种车,称其为:CHRAVAN,即“大蓬车”的意思。当年的吉普赛人乘着大蓬车到处寻找生活的欢乐,今天,法国人驾驶着这种现代“大蓬车”,举家前往“枫丹白露”度假,去享受返朴归真的田园生活。“拼命的挣钱,尽情地享乐”法国人悠闲浪漫的生活理念能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迪呢?
当然,巴黎并不一切都那么美好,地铁里“洋流氓”的随手涂鸦不堪入目,这一点与佛罗伦萨大相径庭。佛罗伦萨的“街头艺术画”大多出之于孩子们的手笔,商场、写字楼、甚至教堂的外墙上都时不时地冒出几笔稚气的随手涂鸦,有的充满了童趣,有的根本看不出什么意思,与豪华的办公楼、威严的大教堂似乎很不协调,在国内这些乱七八糟的涂抹肯定会和修下水道之类的“牛皮癣”广告一道在卫生城市的创建中给冲洗掉。但意大利人却认为,这些孩子们的“随笔画”说不准就孕育着又一个“达芬奇”,阻止这些儿童的涂抹,或许就埋没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天才,因此,必须予以保护。意大利“盛产”艺术大师,是否与此有关,我不得而知,但意大利人的这种教育理念发人深省。
没去巴黎之前,巴黎是一个梦,浪漫而飘逸。写下这段文字时,我离开巴黎已经数月了,却依然被巴黎的风情所牵动。比起欧洲其它城市,它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始终是最典雅、最雍容、最让人沉醉的。真想再去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