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人家屋外水  生计都在街巷中——我省历史文化名镇人文资源保护现状调研纪实

发布日期:[ 2008-09-03 ]   点击:[ 5998 ]

                   陈忠胜         
  
  民革江苏省委直属支部工作委员会于2008年5月13日至17日,6月16日至20日,先后两次赴徐州、泰州、镇江、无锡、苏州五市进行了《我省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基础建设》的调研。

                (一)土山往事

  徐州邳州市土山镇,是调研组此行的第一站。

  土山镇坐落在徐连高速公路边,距邳州市区约15公里,小镇有着2000多年历史,因其所在的一座小山而得名。土山之闻名,始于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该书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说的是关羽遭曹操围困土山突围不得,受到操将张辽劝降,随与之约定三件事:“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曹操爱将心切,满口答应,赠金钱美女,赐战马战袍,但关羽始终不为之动心,打听到刘备的消息,便封金挂印,辞别曹操继续追随刘备去了。

  据邳州旧志记载,三国时期的土山高约30余丈。清康熙年间,山东郯城发生一次大地震,加之后来黄河改道,造成下邳城下沉,土山也随之下降,原来高大的土山,只剩方圆200平方米、高20余米的山丘露于地面了。

  5月14日上午,调研组一行乘车由徐连高速直奔土山。一路上青松翠柏、条条高速四通八达,调研组首先来到土山关帝庙。关帝庙依着土山而建,气势宏大,有前殿、中殿、大殿。进入前殿,殿中三尊威武的神像屹立大殿。据记载,土山关帝庙始建于明代天顺年间(1460年),迄今约有530多年。当时为全国第二大关帝庙,素有“北有文圣孔府,南有武圣关帝”之称。2004年,经徐州有关部门认定,土山关帝庙是徐州市县区面积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

  关帝庙大殿后面就是土山,土山上有一座复建的琉璃塔,就是传说中的马迹亭。马迹亭三层砖木结构,琉璃飞檐,登塔顶则可览全镇。土山背后,是张辽跪印、关公拴马桩和磨刀石,以及神马马蹄印等古迹。

  出关帝庙往南,不远处就是土山镇老街。目前,老街的复建工程初步完成,由政府补贴,对原老街的房子按照原貌进行仿古复建。据当地人士介绍,土山这个地方,不但保留了一些历史遗迹,还有不少文化传承。在邳州一带流传有200多年的地方戏曲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其腔调缠绵,优美动听,在土山很受百姓欢迎。每年农历9月13日,是在土山流传了104年的关公庙会,届时周围县市老百姓、小商贩,纷纷云集土山,有超过10万人进出土山。

  “土山有很多文化历史资源,需要收集、整理和保护,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合力。”民革省委副主委徐雁认为,土山的发展,完全可以把文化和经济发展整合起来,对文化遗存进行保护性开发,用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带动当地发展。同时,关心和整合当地百姓的文娱生活,让文化站功能多样化、生动化、实在化。

               (二)溱潼印象

  溱潼镇位于姜堰市东北部,处于姜堰、兴化、东台三市的交界处,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该镇是我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还有国家级湿地公园。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溱潼盛产稻米、棉花、鱼虾、簖蟹,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溱潼就在诗人笔下 “荷花莲叶遍里巷”、“闲听窗外水涓涓”的美誉。清乾隆年间,溱潼孙家庄进士孙乔年,分别以八处自然景物为题材,题了七绝八首,景以诗传。其八景是:东观归渔、绿院垂槐、南寺书楼、北村莲社、石桥明月、西湖返照、花影清皋、禅房修竹。这就是“溱湖八景”的由来。

  在溱潼,还有一个保持了的800多年的节日。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十里溱湖,千舟竞发,万民欢腾。这就是“溱潼会船节”,目前,已被国家旅游局定名为“中国溱潼会船节”,并列为全国十大民间节庆活动之一。

  16日下午,调研组一行前往保存完好的溱潼古街参观。我们首先来到李德仁、李德毅两位院士故居,一座建设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古民居,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正厅上方高悬的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褒赠给院士曾祖父李贞发的“孝德永彰”匾额。历经沧桑的老屋蕴藏了丰富的人文内涵。院内小莲花池,周围磊积着一块块形状各异的怪石,别具一格。池中建莲亭,由小拱桥连接两岸,跨过小桥,东西两侧屋内展示的是一位民间艺人的叶雕作品。整个院落一律砖木结构,灰砖拱顶,大型木质扣梁,门楼砖雕却异常精美别致,什么“喜鹊登梅”、“桂树蝙蝠”、“福、禄、寿”等等,还有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显示了当年溱潼古镇深厚的文化积淀。

  古镇有一棵据传有800多年树龄的“中国茶花王”,树高11米,每年清明节前后,万朵茶花竞放。民俗风情馆里展示的秦砖汉瓦、耕织器具,彰显了溱潼人民的聪明才智。

  在溱潼还有一座绿树禅院又名“绿树院”,建于五代时期,大修于明代,现存房屋四进。禅院内有一棵千年老槐树,树径半米有余,树冠由于不堪重负斜倚在一堵山墙之上。

  秦砖汉瓦,麻石窄巷,老井旧居,禅院古槐……这一切都体现了历史上溱潼古镇的繁华。溱潼以水得名,据传,原来连接这些古建筑是一条东西流向贯穿古镇的夹河,河岸各式明清建筑林立,河中往来货船穿梭,河上架设着造型各异的拱形古桥。

  然而,由于时代的失误和错误的发展观念所致,当年担负重要生活和经济、交通功能的夹河已被土石填平铺上石板成了街道,成为了永久的遗憾。所幸溱潼镇已经意识到保护和开发古镇古文化遗存的重要性,认识到不足,制定了相关合理保护和开发古文化遗存的方案,为溱潼做好文化产业的发展打好基础。调研组在与当地负责人士交换意见时指出,溱潼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较早,整合较好,为全省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成功的模式。

               (三)生祠镇怀古

  泰州靖江市生祠镇,因岳飞在世时建有祠堂而得名。据传,南宋建炎四年,抗金英雄岳飞退军江阴军沙途中,集江淮流民于马驮沙定居下来,并派兵殿护。岳飞安置好难民才离开马驮沙。这批人而后繁衍生息,人口逐步增加。当地百姓感其恩德,便在他生前立祠建庙以瞻仰之,故叫“生祠”。后来这里形成集镇,便叫生祠堂镇,或生祠镇。生祠镇悠悠八百余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5月17日,调研组参观岳王庙和与岳王庙一墙之隔的刘国钧故居。生祠岳庙原称“岳忠武穆生祠堂”,俗称岳王庙,位于生祠镇西街。现存的岳庙已是有史以来的第四次重建,而这四次重建均与视岳元帅为精神偶像的刘国钧先生有关。当年战乱频繁,刘国钧先生回乡瞻仰岳庙,见岳庙如此倾塌,便慷慨捐资重建。后身为江苏省副省长的刘国钧先生回乡凭吊岳庙,见岳庙满目萧条,又出资将岳庙由原来在生祠镇东迁至镇西,再建之后的岳庙庄严典雅,最后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刘国钧子女又一次捐资和政府共同修葺。

  岳庙整体为宋式建筑,据当地文物部门介绍,岳庙最有价值的是庙前石狮、庭前“双龙璧”和后院岳飞手书石碑。庙前两座石狮建于宋绍兴年间,距今800年的历史了。这对石狮造型古朴生动。岳庙山门正中是吴作人题写的“岳庙”两个大字,两侧墙壁上嵌入了石刻“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而在门口居中的地面上有一块建于宋绍兴年间,距今800年的“双龙璧”,雕有双龙戏珠的图案,后殿回廊镶嵌的一块石碑,碑文中“勋业封冥下,交情气君中”,据考证是岳飞手书。

  刘国钧是我国早期实业救国一代先驱,生于靖江市生祠镇。刘国钧出身贫寒,年少时当过学徒,孤身一人在外闯荡,进军中国纺织界奠定了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刘国钧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刘国钧故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旧居、敬修堂、善馀厅、事迹展览馆、国钧堂等部分组成。整座建筑回廊相连、天井相隔,疏密有致、浑然一体。走近古色古香的门楼,刘海粟先生的手迹“弘毅园”三字遒劲有力。旧居内,泥砖青瓦,一张旧竹床,一架纺车,一部织布机自善余厅穿越两侧厢房可抵达故居西南一侧的刘国钧事迹展览馆。馆内橱窗里的照片和实物资料翔实地记录了他的创业历程,概况了刘国钧从学徒、从商、创办实业到从政的一生。

  出展览馆东行,便是“国钧堂”。堂正中放置重18吨、高3.5米的刘国钧先生汉白玉雕坐像塑像上面悬挂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题的“敬业乐群”、胡子昂先生题的“慎爱勤诚”,刘靖基先生题的“忠信笃敬”字匾。

  调研组向生祠镇政府有关领导建议,这里的文化亮点是岳飞“抗金报国”与刘国钧“实业救国”的思想底蕴,如何运用应成为一个深入研讨的课题。

              (四)儒里古祠的底蕴
 
  镇江市新区姚桥镇儒里,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6月16日下午,民革江苏省委文化名镇调研组苏南调研第一站就选在这里。

  相传儒里原是长江东移留下来的一片江滩,元末明初,宋代理学家朱熹后人山东提刑官朱文通随父旅居焦山,后徙于此,围滩造田,始称“围里”,后改“圩里”。相传乾隆南巡来到丹徒,见此地村民彬彬有礼,谈吐文雅,且读书之风浓郁,遂欣然命笔,题写了“儒里”二字,赐予该村。

  当地人介绍,由于儒里人祖祖辈辈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许多惠泽后代的民俗文化。儒里朱氏宗祠,磨砖对缝,平滑如镜。砖雕细腻生动,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儒里的饮食文化也堪称一绝,“东乡羊肉”被取名“佛跳墙”,吃斋念佛的和尚闻其香都会跳墙而来;当地的“长鱼汤”,经十多道工序,流香四溢。当地还有季子庙、吴王墓等历史遗迹。

  16日下午,调研组考察了位于儒里的朱氏宗祠。朱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1200平方米的朱氏宗祠和距今已有500年历史。老宅青砖黛瓦,高墙深院,古朴庄重,被称为“儒里大宅门”。由于历史变迁,朱氏宗祠损毁严重,2002年被发现后,由朱氏后人集资修缮了这座古祠,并作为朱氏祭祖之祠。

  现存的老宅子有三进,徽派风格,属砖雕枋木结构。走近老宅,门前墙上还嵌有半米多高的拴马石。门头上,一块砖匾嵌着“紫阳世泽”四个遒劲大字。在二道门门口,有一对硕大的青皮石鼓,石鼓上分别刻着狮子和麒麟。宅内花墙墙面上,八匹栩栩如生的砖雕骏马、“八洞神仙”和100个字体各异的砖雕“寿”字,组成精彩纷呈的“百寿图”,依稀可见当年的雍容华贵,是徽派建筑的典型标志之一。

  第二天上午,调研组冒雨前往九里村,那里有一处沸井群,密集分布的6口井中的井水日夜沸腾,神奇异常。这6口沸井呈"S"形密集分布在九里村季子庙前的一处小湖边,大约10多平方米范围内,每口井相距约30多厘米。沸井中井水颜色有清有浊,井水中冒出大小不一的气泡,大者如沸腾的开水,小者如鱼儿呼出的水汽。将耳朵贴在井口凝神静听,隐约可闻气体咝咝声。井分三浊三清,井中井水翻腾,像是沸水故又称沸井。最为奇特的是,井水口味独特,有啤酒味、雪碧味、麻辣味道。据当地老人介绍,相传九里是块龙地,沸泉为龙之气,千载不休颇为壮观。夜晚万籁俱寂之时,可闻泉水腾鸣之声,如仙乐入耳。

  据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还有很多值得保存的文化遗存,走马灯、舞龙、荡湖船、华山庙会等等。目前主要问题是如何充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并予以传承的问题。

              (五)“银荡口”的光华

  6月18日上午调研组参观了太伯庙,太伯墓,以及位于鸿山的春秋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吴文化起源的古墓葬群。大约3000年前,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历。季历生子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周太王晚年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欲立季历再传位于昌。太伯、仲雍知道父亲的意图后率领部分周人向东南迁徒,最后定居于无锡东南梅里(今无锡县梅村)一带,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太伯死后葬于梅里东之皇山(后名鸿山,今无锡县鸿声乡境内)南麓。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四月,桓帝命吴郡太守糜豹监修太伯墓,并在太伯故城中“即宅为祠”,建造太伯庙,供人们祭祀瞻仰,后人尊奉太伯为吴国及吴姓的始祖。

  鸿山古墓群,出土了大量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器、乐器、玉器等。其中出土的玉凤,造型奇异,均作振翅欲飞状,正反两面均阴刻极浅极细的羽纹,精美绝伦。

  当日下午,调研组前往位于长江和太湖之间的荡口镇,荡口镇诞生了诸多文化名人,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2003年被评为无锡地区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当地编著了《荡口史话》,将荡口文化概括为尚德、创业、崇教、亲水、民俗五大特色,说明当地人士对此已有了系统性的学理思考。

  古镇荡口多义庄。义庄是某一姓氏创建的一种经济实体,为本族做好事。一般建在乡村、集镇,故称“义庄”。无锡的义庄以荡口最为兴盛,荡口义庄最具代表的是华氏义庄,据资料记载,华氏义庄最早的源头,是明代前期华仲谆置设“义仓”,之后,华察于荡口建立本镇第一个义庄。到清乾隆时期,华进思创立了“老义庄”。清朝后期,新义庄、襄义庄、永义庄、春义庄陆续兴办,同时,荡口大族徐氏、殷氏、过氏等也相继建立了义庄。据陪同人员介绍,义庄修缮之后,还将被建成荡口义庄博物馆,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得到修复,以还原老义庄的历史风采。

  华蘅芳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数学家、科技家、教育家,参与测算制成第一艘木壳蒸汽轮船。故居就位于进步街新当里新义庄内。故居现存行素轩两间和后面四合院十二间。正厅内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有华蘅芳汉白玉半身塑像,厅内展示华蘅芳的家史、科技成就、交往以及学者研究等资料和珍贵历史照片,包括著作和中国最早蒸汽机模型图,反映华蘅芳一生淡泊名利,致力于“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及其光辉业。

  荡口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有“沉蓑衣”、“青荡大坟石箱”、“伯姆三娘桥”、“范蠡、西施鹅湖泛舟”、“三笑”(“唐伯虎点秋香”)等。目前,荡口镇和甘露镇合并称为“鹅湖镇”,遗憾的是,当地抛却了荡口这块包涵丰厚积淀的镇名。不过,镇党、政领导还是比较重视发挥名人效应和吴文化德育内涵的育人作用,对古镇作出了规划和保护性建设。

              (六)苏州木渎之行

  此行调研的最后一站是苏州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金字招牌的木渎。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木渎被称为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十余年来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有着深厚的文化蕴蓄。

  6月20日,调研组参观了木渎古镇保存完好的严家花园和虹饮山房。严家花园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道光年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一时题咏颇盛。光绪年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祖父)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努力,前后历时一百七十多年,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底蕴,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名园风范。步入园中,满眼精雕细刻,处处精品叠呈。迎面屋脊上窃窃私语的“和合二仙”,醉卧屋脊刘海戏金蝉,让人登觉进入非凡境界。园中第三进的“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尚贤堂和明是楼前各有清代砖雕门楼一座,所雕人马戏文玲珑剔透,意趣隽永,极富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严家花园在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门对香溪,背倚灵岩,“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童寯《江南园林志》),为江南名园之一。

  虹饮山房和严家花园相隔不远,也是清乾隆年间江南著名私家园林,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他园林。乾隆七次下江南,六次到此。虹饮山房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处明代园林联袂而成。清末,小隐园为一代“刺绣皇后”沈寿故居,秀野园现为木渎圣旨珍藏馆。现在的虹饮山房,由中、左、右三个部分组成。中部,布局严谨规正,自南而北,沿着纵轴线,分别布置门厅、舞彩堂、戏台等建筑。左侧部分今名东园,为纪念“秀圣”沈寿,建有沈寿故居、翠幄亭、小隐亭、小隐斋等。右侧部分名呼西园,建有荷香舫、玉音亭、羡鱼亭、归耕读书庐等。虹饮山房大门之前,还有御码头、怡泉亭。

  两家园林门前有一条小河穿过,名曰香溪。这是一条贯穿木渎古镇的小河,两岸古青石驳岸,永安古桥等飞跨河面,种植在石岸之上的迎春花流苏般挂在驳岸之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育一方文。”由苏北、苏中到苏南,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美食文化、名胜史迹文化、商埠实业文化……令我们调研组成员目不暇接,甚至有点眼花缭乱,但经过大家一路上的多次讨论和静心思考,我们此行所形成的共识是:这所有种种文化,其实都该是“人化”,也就是说各种文化资源、文化事业、文化设施、文化产业,都应殊途同归,要为所在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和人格发展,为精英人才的培育和成长,提供尽可能营养丰富的社会文化土壤。我省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终极关怀也应在于此。这一时代课题,对于各级负管理一方水土、一方百姓之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及其首长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