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锦城
发布日期:[ 2013-03-14 ]
点击:[ 4679 ]
张 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工部一首《春夜喜雨》传诵千载,为后人描绘了蓉城春天的雨后美景,移情于物,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的欢喜之情。锦官城,成都旧称,正所谓三国蜀汉时期,蜀中产锦,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更有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美誉,锦官城由是得名。“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自古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历史气息厚重,文化氛围浓郁。犹记得高中历史,早在唐代,成都就与扬州齐名,合称“益扬二州”,作为西南重镇,成都交通便利,紧扼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商贸繁盛之都。杜甫的著名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生动地描绘了成都当时作为长江上游重镇和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如云、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对于成都的向往是由来已久的,多年来策划数次却一直未能成行,直到今年春节假期,在众多路线中纠结时,灵光一闪,才又唤醒心中久违的渴望。年二九,全家乘东航飞机从合肥飞赴成都,开始了五天的幸福之旅。两个小时的飞行,在期盼的心情下,感觉格外的长,伴随着飞机缓缓降落在双流机场,两岁半的女儿忍不住学着四川的口音高呼:“我到成都来喽”,引得周围旅客纷纷侧目欢笑。双流机场很大,我们在航站楼里一路走,一路浏览通道两边的各类图片、广告,等取到行李走出机场时,已经接近中午。当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这里却迎面扑来春天的气息,阳光温和,空气湿润,夹杂着旅人的喧闹和汽车尾气的味道,身着春装的本地人和厚实包裹的来客形成鲜明的对比。乘上连接机场和市区的303路大巴,欣赏着沿途的城中建筑,虽然跃进式的城市化造成了千城一面,但时不时还是可以看到一些颇具蜀地风情的景致。除夕夜,商家都早早打烊,我们下榻东大街花样年隆堡酒店,吃着随买的小吃,看着审美疲劳却无法回避的春晚,从龙年跨到了蛇年。
大年初一,一个大晴天,心情格外好。梳洗打扮一番,全家直奔成都版“清明上河图”——锦里。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早在秦汉、三国时期就已经闻名全国。如今的锦里早已和武侯祠、三义庙等融合在一起,成为感受成都三国历史、民俗文化、市井生活的中心。时逢“成都大庙会”,等我们到达时,那些扶老携幼、熙熙攘攘的赶会者,早已经将这一大片清末民初的仿古建筑群挤得水泄不通,好一派过年的红火热闹。锦里古街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特产小吃、府邸客栈、旅游工艺,各类商家鳞次栉比,吆喝叫卖此起彼伏,人们比肩接踵、往来簇拥,舍去功名利禄的追逐,投入市井草根的逍遥。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豆花、抄手、汤圆,一杯一箸,那馋人的味道,无时无刻挑逗着游客的味蕾,没有花俏、没有噱头,一切都是那么朴实,那么实惠。带着女儿在人群中穿梭,捏个泥人、转个糖画,逝去已久的童年快乐在这一刻拾起;看看花灯、玩玩游戏,图的就是那种色彩缤纷的热闹。闲、逛、嬉、闹,这才是真正的人间景象!
沿着锦里古街,直接进入武侯祠。作为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这里一直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成为了一处。武侯祠内供奉了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诸葛亮贴金塑像羽扇纶巾,慈视苍穹,充满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气度,更透露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殿两侧墙壁木刻书法《隆中对》和《出师表》,木质高古,楷书刚劲,引得游人纷纷驻足。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今日想来,仍大有裨益。夕阳西落时,疯闹了一天的我们早已疲惫,打车直奔“老码头”,品尝纯正的成都火锅,“回”字型的鸳鸯大铜锅,外红内白,热辣辣的海椒透出老汤头的麻辣鲜香,喝一口革命小酒,川音龙门不绝于耳,涮肉入口,味冲耳目、爽翻口鼻,巴适的狠!
两千多年前,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明君贤相频出,国力强盛,秦昭王认识到巴、蜀对于一统六国的重要,特委任才华横溢的李冰为蜀国郡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看似平常的任命不经意间成就了“天府之国”,成就了“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成就了都江堰。从此,李冰千古流芳,都江堰扬名万邦。从成都北站乘高铁经郫县到都江堰只有四十分钟。这里地域面积不大,人也相对稀少,当年的大地震造成这里一万多人丧生,虽然人们早已从灾难中走出来,早已在废墟上建起了新的家园,但每每谈起这次亘古天灾,人们话语中透露出的仍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恐惧。从车站驱车前往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的路上,处处可见地震后留下的特殊地貌,原来的213国道早在那次大地震中被掩埋,河对岸新修的国道刚刚通车,尘土弥漫。如今的映秀镇,在广东佛山的对口援助下,早已重新焕发了多民族小聚居的盎然生机。这里房子按照羌、藏、汉三族不同风格建设,村民们高喊着“欢迎到映秀来过年”的口号,广迎宾客、发展旅游、生意红火、日子兴旺,虽然灾难给我们留下了无边的创伤和痛苦,但是在灾难中站起来的人们,充满着创造美好生活的无穷力量。此处我不想多费笔墨,每每到此,我都无法平复自己的伤痛的情感,无法停止对灾难中逝去同胞的追思。多难兴邦,不外如是!回到都江堰,在朋友的带领下,登上了都江堰旁一座小山头,俯视岷江,仿佛一条长蛇搬曲折蜿蜒由北向南而来,到近处,被几处堰塞分为内外两条河道,临近鱼嘴部,岷江更被分为内河灌溉,外河入江两部分,然后深挖内河,使之与外河形成一定落差。洪水时,大部分的洪水可随外河流出长江;枯水时,外河水流入内河,保证灌溉。都江堰的创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当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陕西的国渠和广西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湮没失效时,唯有都江堰独领风骚,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站在山顶,俯视江面,唯一的感觉就是震撼。我们震撼于都江堰那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震撼于古人前贤巧夺天工的创造设计,震撼于当地人民无畏艰险的努力拼搏,震撼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远观过去,反思今天,那些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以子孙生存换取今生的奢靡的人,面对此情此情,不知做何感想?第二天的晚餐是久负盛名的“陈麻婆豆腐”,在等了近一个小时的座位和半个小时的上菜后,饥肠辘辘的我们,品尝了传说中的“麻婆豆腐”等经典川菜,食界小雏的我也扮作老饕,细细品尝并装模作样点评一番。实际上,那种美妙的感觉,岂是言语可以形容?
年初三,天空微暗,阴云遮住了害羞的阳光。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组成的宽窄巷子,别有一番韵味。这里早已成为与大慈寺、文殊院并列的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宽巷子,私房餐饮、蜀戏龙门,老成都的“闲”生活;窄巷子,八字粉墙、红檐青瓦,老成都的“慢”生活;井巷子,酒吧夜店、创意时尚,老成都的“新”生活。这里逍遥安逸,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乡人居环境的神韵。随着各地游客走马观花、路边品茶,原来这里承载着少城太多的历史信息与历史印记,令人遥想,慨然不已。记得香港《大公报》曾说:“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时尚哪里去,春熙路;打望美女哪里去,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去春熙路。”第三天的晚餐,我们走进了久负盛名的春熙路。道德经云:“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是为春熙路名称的由来,这里百年字号林立、美味小吃云集,龙抄手、韩包子、钟水饺、赖汤圆……让你在大饱口福的同时,绝对不用担心荷包的余额不足。漫步街上,历史的沉淀和时尚的元素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商业氛围。各类特色的精品购物中心,往来着气质靓丽的少女,令人好不陶醉。
是矣,短短几日,怎能体味西蜀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到成都,哪能知道天府之国的逍遥醉美。正所谓:锦城繁盛天下无,忠义千秋武侯书。醉眼花影春熙路,涅槃映秀见玉肤。椒香引来饕餮客,金鲤翻江吐珍珠。抛却功名与利禄,骑鹤吹箫上成都。
这里绝对是一个让人来了不想离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