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我的加拿大之行

发布日期:[ 2016-03-11 ]   点击:[ 5640 ]

                            
    
                         文/刘红林 

  2014年,我接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邀请函,参加由该学校孔子学院主办、魁北克孔子学院协办的中加文学论坛——“文学与我们的环境”。10月22号,我到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彦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李彦是北京人,在中国读的英文专业,上世纪80年代去加拿大留学,毕业后工作、定居在那里。她是位知名作家,创作了以个人经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红浮萍》、《嫁得西风》、《海底》等,拿到过加拿大和中国的文学大奖。李彦被滑铁卢大学聘为教授,讲授中国文化。她的课生动有趣,能让西方学生对中国有形象的了解。她尽忠职守,为人可靠,深得滑铁卢大学领导和同事们信任。所以,自孔子学院创办以来,她一直担任加方院长,开展各种宣传中国文化、增进中加友谊的活动,都得到校方的支持。加拿大政治复杂,有诸多反华势力,关闭孔子学院的呼声在滑铁卢大学不是没有,但学校领导相信李彦的人品,学生们爱戴这位仁师,孔子学院因而办得红红火火。

  10月25日,中加文学论坛在滑铁卢大学开幕。主持人除李彦外,还有瑞纳森学院荣誉教授达罗·布莱恩特博士。加拿大方面参与会议的代表为2013年加拿大作协主席、小说家杜丽斯·海芙蓉,现任加拿大作协主席、诗人哈瑞·瑟思东,加拿大诗人艾兰·库波,中国2014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获得者、多伦多大学写作课程讲师丹尼斯·鲍克,2007年加拿大作协主席、加拿大约克大学文学教授苏珊·丝婉,加拿大获奖小说家、加拿大笔会前任会长安妮·爱瑞兰。中国与会代表为西藏作协主席、小说家扎西达娃,《上海文学》副主编金宇澄,《人民文学》总编施战军,《文艺理论与批评》副总编李云雷,《文艺报》副主编崔艾真,《文学报》总编陈歆耕,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陆卓宁和我。

  会议讨论要点为中加作家作品中对自然环境问题的思考、文学创作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中加作家职业生涯对比、出版环境问题、创作自由问题和文学批评的现状、中国诗歌对西方作家创作自然文学的影响、加拿大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加拿大同行尤为关注中国作家的创作自由问题,提出加拿大人有普遍的误解,认为在中国没有言论自由,作家的作品都会受到审查,作家无法表达自己对社会环境的真实看法。对此,扎西达娃建议,有这样疑问的人应该阅读一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小说。莫言的小说是在大陆出版发行的,目前已经全部被翻译成英文。阅读完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在中国作家是否有言论自由和创作自由,因为在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对当代中国社会和人性的批判。当然,创作自由也有底线,比如暴力、色情、民族歧视和分裂国家的内容是一定要被禁止的。加拿大同行还对中国作家的养成方式提出质疑,比如,鲁迅文学院是怎么回事?作家为什么要培训?培训是不是要钳制思想?曾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的施战军给出了答案,说明作家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是为了加深文化修养,开阔眼界。鲁迅文学院自1950年成立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作家,可以说大部分当代有影响力的作家,都有在鲁迅文学院里学习研究的经历,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

  加拿大同行们感叹目前加拿大文学形势严峻。一方面,加拿大的出版业被旁边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美国(他们认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是中国)的出版商所垄断,加拿大作家的作品要能卖出四万册才能出版,而在只有3400万人口的加拿大卖出四万册是很难的;另一方面,目前的加拿大政府对文学创作的支持力度比过去大大下降。

  10月26日,中国作家代表团赴多伦多市,参加第35届国际作家节。多伦多的“国际作家节”举办35年来,第一次有了中国作家专场。该专场内容是中国作家与加拿大文学爱好者对话一小时,门票18加币一张。主办方起初担心没有听众,不料购票入场者众多,满满一堂,洋人占大多数,也有华人。听众们不断提出问题。一位女士问现在中国还有没有人读林语堂。我站起来回答,我主编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每年都会发表研究林语堂的论文。现场翻译来自台湾,她说我回答得不对,该女士问的是林玉成。我说中国没有林玉成这样一位名作家。提问的女士没有听懂我的回答,但听懂了翻译的话,非常伤心,觉得中国人居然忘记了林语堂。在场的加拿大华人纷纷向她解释,中国人不会忘记林语堂,《京华烟云》不断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近几年还在中国热播。

  当天晚上,加拿大华人笔会举办交流会,由我和另外两位评论家主讲,介绍中国文学批评的现状和中国国内对加拿大华裔文学的研究现状。

  10月28日,中国作家们搭乘火车移师蒙特利尔。从多伦多到蒙特利尔505公里,我们坐的是一列老旧的、木板座位的火车,晃悠了六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接待我们的是蒙特利尔孔子学院院长荣萌。她是荣毅仁家族的成员。我们交流的对象则主要是奥宾国际主义组织。

  10月29日,我们到位于蒙特利尔市工人住宅区的奥宾国际主义中心参加研讨会,主题是“白求恩与我们的时代”。蒙特利尔是法语区,而奥宾是法国人,是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概念的人。奥宾基金会的负责人是位非常帅气的黑人教授,个子很高,举止优雅,笑容温暖。他笑问我们,在资本主义国家谈共产主义是不是很意外?奥宾基金会收藏着不少白求恩的照片。其中一张还在电脑里,没有打印出来,竟是白求恩与毛泽东坐在一起。这张照片是白求恩夹在信中寄给他的恋人的。白求恩的恋人是共产党员。当初白求恩就是听从她的建议,从西班牙转战中国,支援日寇铁蹄下的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她已逝多年,照片原件在她儿子的手中。这位儿子目前已是高龄。许多人想高价收买这张照片,但老人想让它与白求恩的其它遗物一起回到中国。不过,由于他年老多病、穷困潦倒,不能无偿地捐赠,想收取6万加元(30万人民币)的费用以维持他的余生。

  研讨会结束后,奥宾基金会主席陪同我们参观了白求恩工作过的医院和蒙特利尔市的“罪恶”博物馆。医院展出了许多实物和照片,记载着白求恩救死扶伤的光辉业绩。他早在去中国前就是名医,还发明了一系列医疗器械用于手术,救活了无数病患。而“罪恶”博物馆在全世界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上世纪初,在美国受到法律约束的人们把蒙特利尔当成了无法无天的销金窟,这里成了黄、赌、毒的聚居地,警匪一家。看着墙上那些黑手党、老鸨、名妓、毒贩、恶警的照片,想到这样的环境中,竟诞生了白求恩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真令人感佩不已。同时,一个城市敢于把自己过去的罪恶公之于众,警示后人,也是要有相当的勇气的。我们还与中加朋友在市中心由中国捐建的白求恩雕像前合影留念。

  我们还到魁北克孔子学院内与当地的华人文学爱好者交流。看到海报而来的文学爱好者中,老、中、青都有。他们提出了各种问题,但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虽然居住在异域,却不愿失去中国文化之根。(作者为省直民革党员)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