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随想
发布日期:[ 2016-09-09 ]
点击:[ 5375 ]
朱 芹
风景秀丽的井冈山,凭借着层峦叠嶂的险要地势和山区人民的广泛支持,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享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踏上这片红色革命的土地,走在革命先辈们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仿佛时刻都能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让浮躁的心渐渐沉淀、归于平静。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
红色井冈 英雄无名
井冈山是红色的。先烈们的热血化作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我到井冈山的时候,正是映山红盛开的季节,一路走来,随处可见绚丽的花朵,身处其中,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哼唱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在那个“夜半三更”的黑暗年代,斗争必然是艰苦卓绝的。当年的小井红军医院,缺医少药,生活用品也非常短缺。没有手术器械,就用毛竹自制;没有麻药,就捆住手脚、咬上一块木头;没有消炎药水,就用盐水、石灰水代替;纱布洗了又洗,直到破烂得不能再用……受伤的战士们忍受着非一般的痛楚,令闻者揪心。敌人收买游民、包围小井红军医院的时候,130多名伤员中,最小的伤员年仅14岁。面对威逼利诱,他们守住了红军队伍转移的秘密,维护了革命战士最后的尊严,也彻底惹怒了敌人,从此永眠在小井的麦田中。肃立在松柏环绕的无名烈士墓前,庄严肃穆的气氛在蔓延,我终于理解曾志老人为何会在这里放声痛哭。这是一群多么鲜活的生命啊,他们走得那样匆忙,连自己的姓名都不曾留下!
在井冈山,这样的无名烈士还有成千上万名,为了忠诚革命,为了坚守信仰,为了追求光明,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忠骨永埋青山。
体验艰辛 忆苦思甜
戴上八角帽,穿上红军服,扎上腰带和绑腿,第一次觉得自己是那样的精神抖擞,走起路来,也时刻注意着昂首挺胸,生怕自己的言行给红军战士抹黑。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在江西干部学院的第一天,我就学会了这首歌,朗朗上口的歌词,传递出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斗争虽然残酷,革命先辈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苦中作乐,坚持斗争,终于迎来了最终的胜利。
最难忘的体验要数重走朱毛红军的挑粮小道了。教员说,我们体验的挑粮小道全长3.2公里,虽然一路向上攀爬,道路也很崎岖,但已经算是当年红军挑粮上山路线中相对好走的一段了。来到黄洋界下的小道入口处时,刚刚雨过初晴,大家斗志昂扬,时而轻盈迈步在湿滑的石板上,时而嬉笑追赶于泥泞的小道上,兴致来了,唱上一支山歌,一路欢声笑语。渐渐地,队伍拉长了,声音淡去了,衣服湿透了。抬头仰望前路,尽是曲折蜿蜒的上坡,台阶愈发坑洼不平,脚步愈发沉重蹒跚。但是,身穿红军服的我们,岂能轻言放弃,大家互相鼓励着、咬牙坚持着,终于登上黄洋界哨口。
站在黄洋界哨口,眺望着壮观的云海奇观,再俯视我们来时的崎岖小道,不觉感慨当年革命之艰辛,更加感叹当下时光之幸福。是烈士们的鲜血,是革命先辈们的卓绝斗争,才为我们赢得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追思励志 履职尽责
这次井冈山之行,是一次涤荡心灵之旅。学习期间,红军后代的深情讲述尤其令人动容。开国将军肖锋少将的女儿肖南溪,井冈山老红军刘型、老八路程宜萍的女儿刘松柏,红军老战士、中组部原副部长曾志的孙子石草龙,“农民将军”甘祖昌的孙女甘红梅,他们用一个个生动事例或亲身经历,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事迹和革命故事。追忆革命先辈的人生坐标,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珍贵品质和优良传统;反思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承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传承井冈山精神,就要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产生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以从容面对各种干扰和诱惑。和平年代虽然不需要每个人亲历战场、冲锋陷阵,但我们同样面对许多未知风险和危机。新的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坚定信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矢志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一心,尽早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传承井冈山精神,就要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新常态下,民主党派事业也面临着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民主党派工作也要始终把握“实”和“新”这两个关键字。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察实情、出实招,才能不断增强参政议政的实效;只有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各项工作才能最终取得新成绩。
传承井冈山精神,就要依靠群众、敢于胜利。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始终关心和帮助群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最终胜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矛盾依然不可避免,而民主党派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每一位民主党派成员都有反映社情民意的义务,都应当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重温历史,追思励志。越是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越需要传承井冈山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民主党派成员大有可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革命前辈的付出,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