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卡尔·马克思墓
发布日期:[ 2016-11-16 ]
点击:[ 5586 ]
陈荣香
来到伦敦,发现住处竟然离卡尔·马克思的墓并不遥远,心下立刻就动了去寻访的念头。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马克思主义带给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巨大改变,对每个中国人都无比重要。犹记得,幼时家中正堂挂着的一系列画像,毛泽东、列宁、马克思、恩格斯等,尤其是马克思那大胡子画像,至今历历在目。所以,拜谒马克思墓就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
用手机谷歌地图查了一下,墓地位于伦敦北部的海格特公墓,坐地铁几站路而已,于是下午三点出发。不巧的是,那天要乘坐的地铁有一段路停运,恰好就是我们需要经过的站,所以地铁不能坐了,只能改乘公交。伦敦这边公交站台之间,地理上间隔比较短,一般两三分钟就到下一站。坐了大概半个小时到达目的地。
下公交车后,沿着手机谷歌地图的箭头指示,转到了一条窄窄、长长又幽深的小巷。巷子的两边,都是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在8月的伦敦,显得非常的阴凉。
这条路的右边是伦敦公墓的大门,但是马克思的墓在路的左边,有一个小铁门。从2015年开始,进出要收门票,成人4镑一位。收费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付了费,问她马克思墓的方向,她热情地在地图上指给我们看,告诉我们很好找,往里走,先左拐,走到尽头就是。
这里的墓地,有的修饰得非常美观,树立着圣女的雕塑,但我们无心观赏。此外,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著名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等也长眠于海格特公墓。但我们的心思都在寻找马克思墓上。当马克思那黑色的青铜头像的纪念碑,出现在眼前时,心情竟然异常的平静。
马克思的挚友恩格斯在这个伟大的“当代最遭嫉恨、最遭诬蔑的人”逝世后,曾发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话时的那个旧墓并不在这里,还在海格特公墓的更里面,我们到访的是1954年新迁的墓址。实际上,这里埋葬的不止马克思一个人,墓碑上显示,他的妻子燕妮、女儿、孙子还有他们的女管家都长眠于此。黑色的青铜头像是劳伦斯·布雷德肖的作品。青铜头像下面是著名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标语。底部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关键在于改变世界。”
虽然来海格特公墓的行人并不多,日均两三百人,但是特意找到这里祭奠马克思的各国游客仍然络绎不绝,他的墓前摆着两束鲜花和烛台。前来拜谒的中国人真不少,仅我们所在的半个小时内,和我们一样中国面孔的人就来了四五波,其中有五六个年轻人一同前来,请我帮他们拍一张纪念照。他们说话带着广东口音,我有点好奇,问他们是哪里人,原来从澳门来英国旅游,到了伦敦后,也特意找到这里。看来,拜访马克思墓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情结,而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情结。
因为去之前没有浏览一下海格特公墓的网页,竟然不知道,其实,与马克思墓相对距离不足3米远的地方,是另一位英国19世纪哲学家、社会进化论者赫伯特·斯宾塞的墓地。网页上,在介绍马克思时还特别提到斯宾塞:“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马克思思想观念上的反对者,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家赫伯特·斯宾塞,就几乎是安葬于他的正对面。”这对生前的论敌,没想到死后竟然和谐地长眠于同一块墓地,也真让人感慨万分。
拜谒完马克思墓,我们来到了隔壁一步之遥的沃特洛公园。正是周末,公园里三三两两都是休闲的人,孩子们在运动架上快乐地爬上爬下,或者高高地荡着秋千,咯咯的笑声传到老远;年轻人聚在草地上野餐、打牌、踢球、看书、弹琴;老年人或牵着狗儿遛达,或绕着草地跑步、骑车健身;情侣们坐在草地上上喁喁私语……
看到此情此景,不由人思绪纷飞:墙那边宁静的墓地中长眠着揭示矛盾论、阶级斗争奥秘的斗士;墙这边一派祥和,是当年穷苦工人阶级啼饥号寒、胼手砥足而不可得,安逸的现世生活在革命先驱付出毕生心血奋斗下终获实现,怎不叫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