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受世人敬仰,建立了丰功伟绩。坐落于南京市孙中山纪念馆前的孙中山铜像高2.9米,重达一吨多,以孙中山向民众发表演说的姿势为造型,气势磅礴,栩栩如生。这尊铜像是孙中山生前的日本友人梅屋庄赠送的,于20世纪40年代安放在新街口广场,坐南朝北。1966年该铜像迁移到中山陵园管理处躲避破坏,后一直放置在孙中山纪念馆前。“文革”期间,江苏省革委会要修复孙中山铜像,我有幸参与了这项工作。
那是在1972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年代,有一天,办公室突然接到由公司分管技术的赵金龙经理从当时的南京城建局革委会打过来的电话,并让我立即去碑亭巷城建局找他。于是,我骑着自行车前往,到了那里后只见会议室坐满了人,城建局革委会主任正在讲话。赵经理见到我后,便马上出来对我说:“今年 11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06周年。原来在新街口广场的孙中山先生铜像,一开始红卫兵要砸毁,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保护下才幸免于难。现因统战工作要求将放置于藏金阁的孙中山先生铜像放到中山陵广场,却发现铜像的手膀损坏严重,现在正在开会研究修复方案。我有事先走了,你在这里听听。”然后,他又轻声对我说:“事关重大,不要轻易发表意见,搞不好要被当作反革命的。”
那个年代,像他所说的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更何况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当时的家庭出身并不好。坐下来后,我发现与会人员的年龄都比我大,看样子都是专家学者或技术权威,而我并不起眼。那次孙中山先生铜像修复工作是在江苏省革命委员会领导下开展的,而且由当时的革委会主任和副主任亲自指挥,由南京城建局负责组织实施。可见,孙中山先生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从会场也看得出来,每个人都是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在研究修复之策,大家都很认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有的提出用环氧树脂粘接,但立即出现了反对声,认为色差太大,即使修复好也一眼就能看出是损坏过的;有人提出用焊接方法来修复,但也有人表示质疑。这时,我忍不住插了一句“应该可以”。大家就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是从事焊接工作的,据目测,铜像应该是合金铜铸造的,但铜合金种类有很多,所以首先应取样化验才能搞清楚铜像是什么合金铜。”后来,我毅然担当了这项冒险的政治任务。
于是,我确定了铜像的取样部位——在铜像的皮鞋根钻孔,对样品进行化验后得出的结果是锡青铜。于是,我要求按化验的化学成分在南京铁合金三厂铸造了几块锡青铜板。当时,由于没有焊条,我又到省革委会统战部开了介绍信,在上海金属材料公司买了5公斤锡青铜的电焊条,并去掉了外面的药皮,把焊条芯处理干净后当焊丝使用。
正式焊接时,由于用气焊焊接有一层黑烟(因锡的熔点低造成的),导致成型十分不好,显然焊接没有成功。那时,我心里也比较着急,只好查阅资料向书本请教,最后锁定了氩弧焊。当时氩弧焊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有色金属焊接上,但在国内只听说过而并没有现成的资料可查。另外,客观条件有限:买一瓶氩气要800多元,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那时每月工资普遍是三四十元);焊枪也没有现成的可买,于是,我自己绘图,让车工加工了一把焊枪;没有钨极棒,我就去上海灯泡厂买了纯钨棒;一切都自力更生。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我就在试板上进行焊接。令人欣喜的是焊缝成型很好。于是,把试样送到省革委会,得到当时省革委会主任杨广立、彭冲的认可,最后决定用此法焊接。接到通知后我来到中山陵广场,按照既定方案完成了孙中山先生铜像左膀断裂处的焊接工作。记得当时中山陵陵园管理处还实行军管,解放军同志也帮忙搭好脚手架,拉上油布,协助做好必要的防风措施。焊接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也得到了省革委会领导的称赞。
修复孙中山先生铜像,简单看是解决技术难题。但从深层次看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在那动乱的年代去干这项任务应该是冒险的,但是为了表达对伟人的崇敬之情,冒这样的政治风险也是值得的。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评价说:“无私才能无畏,艺高才能胆大。”是的,敢于挑战,不顾个人得失,才能大胆地、圆满地完成这次任务。
作者简介:谢汉民,1939年2月生,1993年6月加入民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安装协会锅炉、压力容器、焊接专业委员会主任。五台山万人体育馆“网架焊接”的领军人物,首创“管状丝极电渣焊”用于球罐焊接;采用堆焊工艺修复南京钢铁厂粒铁回转窑滚轮;在南京南站建设中,受聘担任该工程钢结构焊接顾问,解决了京沪高铁南京南站高强钢多项焊接技术问题;2018年11月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江苏焊接学会委派、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航三公司之邀赴孟加拉国解决卡纳普里河底隧道盾构机焊接裂纹难题,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9506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