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第十一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2日在民革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
陈星莺
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民革江苏省第十一届常务委员会向全委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之年。今年以来,民革省委在民革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在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带领全省各级组织和民革党员,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践行“四新”“三好”要求,继续以“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网络、四个平台”统揽工作,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学党史、守初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深入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凝聚政治共识。成立民革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民革江苏省委关于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民革省委主要领导带头给南京民革青年党员作“传承初心,怎样做一名‘三杆四爱’的民革党员”专题讲座。民革省委与南京市委联合主办“中山博爱讲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线上线下近6000人收听收看。组织民革省委机关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书籍并撰写心得体会。在江苏民革刊物、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微信推送《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微视频。加强民革党史和统一战线历史教育,引导党员坚守合作初心。印发《关于实施“中山博爱工程”,开展为民办实事主题活动的通知》和《民革江苏省委关爱困难党员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学史力行,在全省民革开展为民办实事、建立关爱困难党员长效机制活动。
开展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组织收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开展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民革省委主要领导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并在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言;组织民革界别省政协委员撰写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在省政协微信公众号推送;组织民革省委机关干部开展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作品展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暨孙中山诞辰155周年油画展;选送作品参加民革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第二届“风雨同舟”民革全国书画作品展、江苏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展;组织参加民革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线上文艺汇演、江苏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开展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活动;参加民革中央和中共省委统战部分别组织的党史知识网络竞赛、江苏统战系统统战知识和《统战工作条例》网络竞赛;组织参加“记录身边美好生活——民革短视频大赛”和团结报团结网举办的微视频比赛。系列活动展示了江苏民革党员爱国爱党的真挚情怀、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起到了教育党员、凝聚人心的作用。
推进民革史料征集工作,继承发扬民革优良传统。一年来征集到36位民革前辈资料。完成省各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民革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向省委统战部选送9个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民革党员教育基地材料,参加省统战系统优秀统战基地案例评选;完成《江苏省民主党派代表人物风采录》民革部分撰写工作;7篇论文入选民革中央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民革前辈的榜样力量感召民革党员继承优良传统、增强政治共识。
提升宣传效能,讲好江苏民革故事。建好“一刊一网一公众号”宣传阵地,开发网站手机版,提升阅读体验;调整刊物和微信公众号栏目,突出重点特色工作。一年来,网站发布信息1400余篇;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416篇,用户6200余人,总阅读量逾14万人次,影响力稳步提升;《江苏民革》刊物编发稿件244篇。其中,“作风建设年”“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暨省两会”等年度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专栏刊发报道360余篇次。利用更高宣传平台,拓展宣传辐射面。一年来,民革中央网站用稿千余篇;人民网、新华网、团结网、学习强国等多家网站、平台转载300余篇次;《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新华日报》《江苏政协》等报刊刊发稿件和民革中央、团结报团结网、江苏统一战线等微信公众号推送稿件分别达到百余篇次,全面立体反映江苏民革各项工作成绩。
二、转作风、见实效,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
发挥领导班子作用,增强作风建设整体成效。印发《民革江苏省委作风建设年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由主委任组长、专职副主委任副组长的“作风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常委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万鄂湘主席关于全面推进民革“作风建设年”工作的中常会讲话精神。继续密切民革省委领导班子成员与市级组织、基层组织的联系,制订实施了《民革江苏省委“主委接待日”活动实施方案》;民革省委主要领导多次调研走访民革设区市委机关和“中山博爱之家”,与基层党员面对面交流。参加民革中央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提交民革省委作风建设总结材料和民革作风建设理论研究文章11篇。
发挥机关作用,狠抓工作作风改进。强化机关正确思想引领,坚持机关政治学习制度,提升机关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全年完成5名机关干部职级晋升、3名机关干部轮岗,1名干部到对口联系单位学习交流锻炼。成立中共民革省委机关支部,完成机关工会换届。强化机关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落实《民革省委法律顾问工作制度(试行)》,重要制度文本、合同协议征求法律顾问意见,确保机关工作在法制轨道内运行;强化机关工作的程序性、计划性,在工作推进上做到年年有要点、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修订机关年度考核、平时考核相关规定和各项制度;转发民革中央办公厅《民革机关工作“零差错”活动方案》,召开机关工作“零差错”活动学与思交流会,查问题、改作风,强化机关服务保障能力。
发挥监督委员会作用,加强廉政作风建设。召开全省内部监督工作会议,组织11个市级监委会认真学习《民革中央关于加强内部监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印发《关于做好市级监督委员会监督市级组织换届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省、市两级监督委员会在换届工作中的监督协调作用。利用“主委接待日”、领导班子成员到各市和基层调研等机会,听取党员和机关干部对民革省委各项工作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落实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文风会风,力行勤俭节约,营造清正廉洁风气。召开“作风建设年”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领导班子述职和民主评议活动。
三、聚合力、重质量,认真履行基本职能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民革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做出贡献。今年年初,民革中央下发了《关于表彰2020年度为民革中央政协会议发言、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决定》,民革省委包揽民革中央设置的全部集体奖项,其中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绩在全国省级组织、民革中央各专委会等38家单位中名列第一。
积极履职尽责,协商建言反响良好。《我国“十四五”发展形势研判及对策建议》被民革中央采用,作为中共中央半年经济工作高层协商会发言素材。《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等4篇素材被民革中央采用为全国政协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关于加强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服务保障,促进新业态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被民革中央采用为全国政协联组会议发言材料。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上作了《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的建议》发言。《多措并举做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入选全国政协“三农”工作对口协商会口头发言。关于社区养老的调研报告形成民革中央提案后被全国政协评为“2020年度好提案”。今年“两会”期间,江苏民革党员中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6件议案,18件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10余篇提案。
在中共省委召开的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协商会、座谈会发言中,民革省委提出的“加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强化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引领”“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建议得到中共省委的重视。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民革省委提交大会发言1篇、书面发言5篇、集体提案18篇,其中2篇分别被列为省长重点督办提案和省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在省政协主席专题协商会、常委专题协商会上,做了《抓好耕地质量保护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等5次发言。
求真务实高效,扎实开展各项调研。完成“加强自主研发 切实解决种源安全”年度“大调研”。向省委省政府报送3篇“直通车”调研报告,其中《推进昆山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三点问题与建议》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关于健全劳模评管机制 提高各级劳模待遇的建议》获省委书记批示。《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6篇调研成果被民革中央等采用,其中《抓好耕地质量保护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刊发在8月12日的《人民日报》。配合民革中央来苏开展“强化法制保障与政策引领 助推国家科技战略实施”专题调研,相关成果转化为民革中央调研素材和社情民意信息。参加沪苏浙皖“长三角种业一体化发展”调研。
紧扣问题导向,提升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质量。加大调研成果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的力度,拓宽优质信息来源;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提升骨干党员的信息工作水平。截至10月底,共收到社情民意信息1000余篇,编审报送489篇;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采用54篇,民革中央采用288篇,省政协、省委统战部采用178篇。民革中央社情民意信息采用总分排名保持首位。其中“食用农产品销售市场监管亟待强化”等2篇信息被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需坚持人才先行”等多篇信息在《人民日报》《团结报》刊发。高质量完成民革中央、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等各类专题约稿,58篇被采用,其中《从“解散”危机中走出足球改革重生路》等52篇被全国政协采用。
落实中央部署,开展长江生态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承担民革中央第九调研监督组任务,对口湖北省鄂州、黄冈两市开展为期五年的调研监督工作。10月,参加了民革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2021年工作推进会暨工作培训会,会同鄂州市委、市政府制订完善工作方案,赴鄂州开展首次调研监督工作。
四、强基础、抓重点,稳步推进组织建设
着眼政治交接,做好换届工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市级组织换届,一批年轻有为的骨干党员走上了市级组织的领导岗位。新一届班子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特色结构上都有了明显改善。市级监委会与同级委员会同步完成换届工作,产生新一届内部监督委员会。新一届监委会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设置,定位更清晰,履职能力更强。组织推进省直和各市基层组织换届工作。截至10月底,各市委会334个基层组织已全面完成换届。新增基层委员会3个、总支3个,支部10个;全省共有基层组织460个,包括27个基层委员会、40个总支、393个支部,民革基层组织布局进一步优化。
优化发展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并完成《民革江苏省委员会2021年党员发展计划》,发展新党员441名,平均年龄38.5岁;其中,大学以上学历430人,占比97.5%;民革重点分工领域党员336人,占比76.2%。截至10月底,全省民革党员8511人,平均年龄51岁,中上层人士占比68%,重点分工领域党员占比提高到45%。高层次人才发展工作推进有力,持续向好。截至10月底,全省发展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70余人,其中,中央级高层次人才5人,超额完成民革中央下达的指标。在地市级组织换届过程中,12名新发展的代表性人士进入领导班子,代表人士队伍法制特色鲜明。加大骨干党员培养力度,全年推荐21人次参加民革中央、中共省委统战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
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基层组织活力。巩固示范支部创建、优秀“中山博爱之家”建设成果。开展了第二批示范支部创建和民革江苏省优秀“中山博爱之家”评选活动。全省41个支部被评为第二批省级“示范支部”;全省已建成“中山博爱之家”171个,其中20个被评为第二批省级优秀“中山博爱之家”。印发《民革江苏省委省直基层组织年度先进评选办法》,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水平。在民革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4个单位获“民革全国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7名民革党员获“民革全国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五、拓内涵、塑品牌,统筹祖统和社会服务工作
与时俱进,丰富拓展祖统工作内涵。重视涉台参政议政工作,跟踪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果。关于争取“华灿奖”落地昆山的社情民意信息被当地党委政府采纳;第七届“华灿奖”颁奖仪式将在苏州昆山举办。《发挥综艺节目影响力,增强台海两岸青年互动》社情民意信息被民革中央采用。
着眼长效,助力纳雍县猪场乡乡村振兴。印发《民革江苏省委定点帮扶纳雍县猪场乡 助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参加民革中央在纳雍开展的定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专题调研活动。推动猪场乡完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规划。继续做好对口纳雍县猪场乡的奖教助学活动,组织开展医疗、教育等帮扶活动。民革省委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定点帮扶纳雍县猪场乡,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得到民革中央肯定,荣获“民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优秀组织奖”,江苏民革19个单位被评为“民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29人被评为“民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整合资源,塑造“中山博爱”社会服务品牌。坚持用“中山博爱”品牌整合资源,统筹做好社会服务。民革江苏省法律工作者联谊会作为南京市玄武法院少年家事协同保护单位之一,参加“紫金”少年家事协同保护中心揭牌仪式和“未成年人保护及教育”座谈会;参与承办法院职能定位改革学术研讨会;联合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法律咨询服务活动。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参加了“沪苏浙皖民革企业家铜陵行”活动,并与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为南京财经大学师生开展“迎新春·送春联·送福”活动。
勇于担当,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南京、扬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革省委积极行动,发动广大党员,为抗疫贡献力量;通过民革中央中山博爱基金会捐赠抗疫资金100万元,两名企业家个人捐赠现金和防疫物资27万余元,用于支持两市一线疫情防控。江苏民革各级组织和党员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立足本职,参与志愿服务;深入调查研究,撰写意见建议,“‘苏康码’改版”等建议得到采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同志们,2021年民革省委攻坚克难,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民革中央万鄂湘主席、郑建邦常务副主席、张伯军副主席等领导来江苏考察调研期间,对江苏民革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民革中央和中共省委的领导,离不开中共省委统战部的指导和帮助,更离不开各位委员、民革各设区市委、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团结拼搏、不懈努力。在这里,我代表民革江苏省第十一届常委会,向各位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民革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高水平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要求,我们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中山博爱”的品牌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加以改进。
2022年主要任务
2022年,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将迎来中共二十大、民革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江苏民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相关文件要求,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以“履职能力建设年”为抓手,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搞好政治交接,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继续以“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网络、四个平台”统揽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和民革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一、加强政治引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围绕民革省委重点工作和年度重大事件,加强宣传教育和思想引领,引导广大民革党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视和加强孙中山思想研究,弘扬民革优良传统;坚持政治学习,办好“中山博爱讲堂”;继续推进“中山博爱之家”建设。继续挖掘江苏民革地方党史资料,加强党史资料的保护、研究、利用;继续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承办民革中央党史党员教育基地年会;继续加强宣传队伍和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宣传报道的导向性、针对性,多角度展示江苏民革形象;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实效。
二、加强自身建设,搞好政治交接。认真贯彻民革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三个文件”“四个纪要”和相关文件的学习活动,专题研究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组织建设水平,为建设高水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提供政治保障。严格遵循《民革章程》,按照《民革中央关于省级组织换届若干问题的决定》《民革江苏省委关于地方组织换届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文件要求,做好省级组织换届工作。明确政治责任,严肃换届纪律,发挥内部监督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和政治生态;贯彻落实《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纪律处分办法(试行)》。做好换届后各项规范性文件修订、内设机构换届的前期调研。巩固地市级组织换届成果,加强地市级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举办地市级组织主要负责人学习交流活动,切实提高班子成员“五种能力”。以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开展江苏民革“中山博爱人物”评选活动。
三、加强能力提升,突出参政履职实效。始终把握参政履职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深入开展“履职能力建设年”活动,提升民革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能力。发挥各专门委员会、参政议政咨询委员会、经济和“三农”研究院等专家智库作用,进一步完善议政方式,丰富建言内容。继续建好用好“中山议政会”品牌;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对口联系交流。结合民革中央和中共省委、省政府年度工作重点,聚焦社会法制、助推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精准选题;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承办好民革中央和省政协主办的“实体经济高峰论坛”、第三届“健康中国发展大会”。
四、加强资源统筹,增强社会服务和祖统工作影响力。加强各联谊会、中山书画院自身建设,扩大民革社会服务人才队伍,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继续塑造“中山博爱”工作品牌。贯彻落实《民革江苏省委定点帮扶纳雍县猪场乡 助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以助力“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和乡村振兴为重点,挖掘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开展帮扶活动;继续推进医疗、教育等特色帮扶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完善困难党员帮扶长效机制,继续推广“中山博爱”标志使用,提高社会服务工作组织程度,扩大“中山博爱工程”的社会影响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加强台海形势、涉台政策学习和研究,努力推出高水平涉台调研成果;发挥现有交流平台和社会服务资源的作用,加强台商、台胞、台青服务,不断扩展交流渠道,促进苏台交流。
各位委员,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在民革中央和中共省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创新,为我省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9383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