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踔厉前行
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江苏民革事业新篇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民革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五年工作回顾
民革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等三个文件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精神,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依照《民革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会2017-2022年工作规划》,以“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网络、四个平台”统揽各项工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履职能力,积极开展对台工作,努力打造服务品牌,较好地完成了本届省委会提出的工作任务,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坚守初心,凝聚共识,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化
以“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为主线,结合重大纪念活动,推动宣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巩固。
创新主题教育形式,加强理论学习研究。通过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等活动,结合思想政治建设年、组织建设年、作风建设年和履职能力建设年,开展“大学习、大培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觉悟。围绕民革成立70周年、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青年党员手机摄影大赛、短视频征集、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书画作品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强化“同心”意识。通过“省市民革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基地化与基层化结合、政治教育与文化熏陶结合”,先后举办了157场“中山博爱讲堂”,数万人通过现场及视频方式观看,扩大了学习覆盖面。做好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人民政协报》《统一战线研究》等报刊登载。开展孙中山思想研究,承办了“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
丰富党史教育资源,深化民革传统教育。推动柳亚子故居、南社通讯处旧址、廖仲恺何香凝墓、孙中山纪念馆等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民革党员教育基地建设,王昆仑故居入选江苏首批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王昆仑故居、常州中山纪念堂、黎里古镇、民革淮安市委“中山博爱之家”入选江苏百家统一战线基地。开展江苏民革史料征集活动,征集到“京沪暴动”烈士孟士衡、肖俭奎以及部分江苏民革老前辈、老领导的史料。完成“省各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民革历史展陈编辑工作和《民革江苏省级地方组织大事记(初编)》。
加强宣传阵地建设,讲好江苏民革故事。《江苏民革》刊物栏目推陈出新,手机版网站开发上线,开设“江苏民革”微信公众号,宣传效果不断优化。五年来,“一刊一网一公众号”累计发布各类新闻报道8800余篇次。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在40余家省级以上媒体刊发宣传报道600余篇次。与团结报社联合主办“民主党派新闻宣传与信息化建设会议”;协调《团结报》在我省开展统战部长访谈、“团结行·江苏行”等专题采访报道。推动《团结报》发行工作,订阅比例从过去的55%上升到75%。开展“中山博爱”品牌形象标志征集活动并发布品牌LOGO,江苏民革“中山博爱”标识深入人心。
二、巩固基础,统筹发展,组织建设全面提升
以发展高层次人才和筑牢基层组织网络为重点,组织工作实现新突破。江苏民革4个集体、7名党员分别被评为民革全国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着眼长远,科学布局,优化结构。成立了民革盐城市支部,在全省13个设区市实现组织全覆盖。目前共有基层委员会30个、总支部38个、支部391个。五年来,全省新建基层组织122个。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三级医院、大型国企新建一批基层组织,基层组织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全省共有党员8506人,平均年龄52岁,大学以上学历占比78%,中高级职称占比54%。党员结构更趋合理。全省党员中有副厅级以上实职干部16人,副处级以上实职干部15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0余人,“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级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0余人,知名企业家、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10余人。
薪火相传,储备人才,培养骨干。完成设区市级组织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53位领导班子成员和190位市委委员,一批年轻有为的骨干党员走上领导岗位,为江苏民革在新时期完成新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着眼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初步建成200人左右的代表人士队伍。落实高层次人才发展“一把手工程”,全省共发展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其中民革中央认定的高层次人才23人,连续3年超额完成民革中央下达的发展指标,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数量和质量在各省级组织中名列前茅。加强人才培养,推荐128人次参加民革中央、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开展骨干党员培训,培训基层组织负责人近400名、处级实职干部80余名。
示范引领,创新举措,建“家”拢心。开展中央、省、市三级“示范支部”创建,26个支部被评为全国“示范支部”,82个支部被评为省级“示范支部”。制定实施《民革江苏省委省直基层组织年度先进评选办法》,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推动省直和南京市基层组织协同发展,成立民革南京市直属中山支部,在打破人才流通瓶颈、实现组织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示范效应。推进“中山博爱之家”建设,全省已建成“中山博爱之家”171个,其中27个被民革中央评为“优秀民革党员之家”,46个被评为省级优秀“中山博爱之家”,“中山博爱之家”已成为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载体。
三、围绕中心,形成合力,参政议政工作成效显著
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履职实效为关键,参政议政综合能力迈上新台阶。民革省委连续两年荣获民革中央在参政议政工作领域设置的三个集体奖项,连续两年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在各省级组织和民革中央各专委会等38家单位中名列第一,18人次被评为为民革中央政协会议发言、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完善工作机制,广泛汇聚智慧力量。调整优化专委会设置,强化参政议政工作职能;修订参政议政工作制度性文件,推进参政议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健全上下联动、横向沟通、内外联合的工作机制,与南京财经大学合作成立江苏经济与“三农”研究院,建立由非民革党员专家、政府部门领导组成的民革江苏省委参政议政工作咨询委员会,加强与对口联系的政府部门和政协专委会的工作互动,凝聚专家智库力量,提升参政议政综合能力。通过召开参政议政工作交流会、信息骨干培训会,加强参政议政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履职尽责,政治协商成效显著。为民革中央参加全国政协全会、中共中央经济工作高层协商会等提供9篇素材;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和“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上,就“全面提升农产品销售市场监管水平”等问题先后5次专题发言;“关于社区养老的调研报告”形成民革中央提案后被全国政协评为“2020年度好提案”。在全国“两会”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江苏民革党员切实履行职责,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在省政协十二届历次会议上,民革省委提交各类发言37篇、集体提案83件,其中18件分别被列为省长督办提案、省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在省政协主席专题协商会、常委专题协商会上,围绕相关专题发言25次;就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和人事安排等参与政党协商,发表意见建议,在协商议政中发出江苏民革声音。
围绕热点难点,调查研究深入扎实。完成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组织开展的各项年度大调研课题并提交调研报告;向中共江苏省委和省政府报送10篇“直通车”调研报告,其中8篇获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长等领导批示;协助和参与民革中央在江苏开展的各类课题调研,调研成果转化为民革中央调研素材和社情民意信息。
数量质量并重,信息工作成果丰硕。五年来,向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及统战部、省政协上报各类信息1800余篇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采用91篇,《建议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5篇信息被全国政协单篇采用,5篇信息被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400余篇被民革中央采用,300余篇被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协、省委统战部采用;5篇信息得到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等省领导批示,被有关部门采纳施行。
品牌效应初现,履职成果落地落实。承办两届“健康中国”发展大会,为“健康江苏”事业注入新动力。承办一届“实体经济发展大会”,民革中央和江苏省政协联合主办的“实体经济论坛(双年会)”正式落户江苏,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两个大会已成为民革省委参政议政工作品牌,履职成果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高淳成立了民革江苏省委暨民革南京市委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探索参政议政工作新路径。“中山议政会”也初步成为凝聚党内外智慧力量的参政议政工作新品牌。
发挥党派优势,民主监督务实有效。参加民革中央对口贵州省安顺市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将民主监督与对口帮扶结合,多次深入实地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受到当地党委、政府重视。江苏民革8名党员因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成绩突出受到民革中央表彰。对口南京市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提出监督意见和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参加民革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承担对口湖北省鄂州、黄冈两市的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担任各级各类特邀、特约人员的民革党员,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整合资源,塑造品牌,社会服务工作亮点纷呈
以“中山博爱工程”为统领,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作出贡献。
树立“中山博爱”品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按照“一个品名”“一个标志”“一个口号”“一个网络”的要求,集聚全省民革资源和力量,重点打造“博爱·牵手”“同心·博爱”“博爱之光”三个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工作落地见效。五年来,全省民革弘扬博爱精神,扶危济困,共资助困难学生3503人;实施法律援助798次,受益人数8775人;开展法律咨询和普法活动1406次;开展义诊活动808次,受益人数69000余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活动390次,受益人数11073人。民革全省各级组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中山博爱”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立足本职岗位,踊跃建功立业。五年来,全省党员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工作,涌现出许多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1名党员被评为民革“榜样人物”,30多名党员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表彰。其中,1名党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1名党员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名党员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1名党员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1名党员获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称号,4名党员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广大党员以优异成绩展示了江苏民革良好社会形象。
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省对乡”“市对村”两级工作责任制,开展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定点帮扶工作,因地制宜做好产业、消费、教育、医疗、就业等8大类33个帮扶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88万元。江苏民革援建的中山博爱幼儿园、刺梨苗木基地、富纳蜡染刺绣合作社和“安居工程”“温暖工程”等项目,得到民革中央领导和中共纳雍县委、县政府高度肯定。民革省委的帮扶成果在《人民政协报》等媒体多次刊载。2020年,猪场乡以“零整改”的优异成绩通过评估检查,顺利脱贫出列。本着“脱贫不断线”原则,民革省委继续推动猪场乡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规划,做好奖教助学、医疗、教育等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民革省委荣获“民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优秀组织奖”,全省19个集体、21名个人被民革中央评为民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加强平台建设,拓宽社会服务领域。成立了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法律工作者联谊会、文化艺术工作者联谊会和中山书画院,设立江苏民革“中山博爱基金”。企业家联谊会在疫情防控、助力脱贫攻坚、“中山博爱”品牌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法律工作者联谊会开展多项法律咨询研讨、服务活动,为社会法治领域参政议政贡献力量。中山书画院和文艺工作者联谊会积极开展送文化到基层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项文艺活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发扬优良传统,投身疫情阻击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民革省委发动全省各级组织和党员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各级领导身先士卒,民革党员各尽所能。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347名民革党员战斗在患者救治、核酸检测、发热门诊值守等一线岗位,2100余名党员参加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大批党员加班加点,奋战在基层疫情防控相关岗位上。民革全省各级组织和党员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折合总金额约6355万元。其中,向2021年以来遭受突发疫情侵袭的南京、苏州、扬州、连云港等市捐赠负压救护车等抗疫设备,折合金额近230万元。江苏民革1个集体、11名党员分别被民革中央评为民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2名党员被评为江苏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五、发挥优势,务实进取,祖统工作扎实推进
以争取民心、反独促统为目标,坚持联络交流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线下交往和线上互动相结合、联络岛内民众和服务在陆台胞相结合,祖统工作稳步推进。江苏民革2个集体、3名个人分别被评为民革全国祖统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顺应形势变化,深化台情研究。针对台情新形势新变化,及时召开学习会、座谈会、报告会等。每年召开祖统委员会(扩大)会议,传达民革全国祖统工作会议精神,听取有关苏台经济关系的专题报告。参加第四届两岸青年和平发展论坛、第27次两岸青年观点线上论坛和线上讲座等,提高江苏民革祖统干部业务水平。
发挥特色优势,开展涉台调研。开展“推动苏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打造江苏台青就业创业第一高地”等调研。民革昆山市基层委员会《关于争取“华灿奖”落地我市的建议》被当地党委政府采纳,第七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颁奖仪式活动落地昆山,推动了两岸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的交流合作。“直通车”调研报告《推进昆山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三点问题与建议》得到省领导批示。社情民意信息《为当前台企复工达产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撑》得到民革中央领导批示,被全国政协采用。
促进苏台往来,凝聚统一力量。在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民革省委主要领导代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发言,倡导海内外同胞为祖国统一和富强共同奋斗。接待台湾新党主席、台湾新同盟会等知名人士和代表性团体,参与接待辛亥革命先辈后裔及台胞代表等在我省参访。参加第八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苏台两地青年艺术家“印象运河”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助推无锡滨湖区青创基地、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校区加入民革中央“两岸青年创业大联盟”。民革江苏省法律工作者联谊会与南京市台办达成共建合作意向,为台胞台青来苏求学求职、就业创业、生活工作提供服务,为促进苏台经济文化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六、完善制度,真抓实干,作风建设常抓不懈
以领导班子为示范,以机关为重点,加强制度保障,民革全省各级组织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不断深化,形成了长效机制。
制度为范,领导班子集体作风优良。制定《民革江苏省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制度建设的意见》,规范谈心谈话制度,增进领导班子内部团结;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完善《民革江苏省委议事规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良好政治生态;规范中心组学习制度,提升领导班子成员政治站位。丰富常委会和中心组学习形式,把民革各设区市委交流特色亮点工作列为会议固定内容,提炼出“学做旗杆、争做铁杆、练好笔杆”和“对民族、对国家由衷热爱,对民革、对组织付出真爱,对基层、对党员时时关爱,对同志、对同事充满友爱”的“三杆四爱”金句,成为江苏民革新风尚。制定实施民革省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市级组织和基层组织制度,开展“主委接待日”活动,密切了领导班子与基层、与党员的联系。
树规立矩,机关作风务实严谨。修订完善《民革省委暨机关制度汇编》;各项工作五年有规划、年年有要点、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做到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制定实施《民革省委法律顾问工作制度》《民革江苏省委机关宣传工作管理办法》。专职副主委例会和民革省委机关办公会、机关政治学习制度化。开展民革江苏省委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和“开门评议”机关活动。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机关干部轮岗、挂职锻炼。五年来,民革省委机关职级职务晋升39人次,干部轮岗13人次,有2位同志分别到民革中央调研部、省政府办公厅学习,1位同志任贫困村第一书记,1位同志到对口联系部门交流学习。制定实施《民革省委各项工作年度先进评选办法》,建立常态化、规范化激励机制。江苏民革4个集体、12名个人分别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机关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筑牢底线,干部廉洁自律更加自觉。召开全省内部监督工作会议,完善内部监督工作机制。加强民革内部监督理论研究,6篇论文入选民革中央监委会“监察法实施与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衔接”理论研讨会。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委员会在各级组织换届中的监督作用,确保风清气正。举办民革全省处级实职干部廉政警示教育培训班,组织民革省委机关干部开展《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引导干部和骨干党员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红线意识。
五年工作的经验启示
过去五年是江苏砥砺奋进、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也是江苏民革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民革省委团结进取,积极作为,续写光荣篇章,多项工作获民革中央肯定和表彰,连续两年在江苏省服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获评“第一等次”,“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网络、四个平台”的工作任务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民革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长期积累,归功于对口联系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民革省委参政议政咨询委员会专家的无私帮助,归功于广大基层组织和民革党员的团结奉献!在这里,我代表民革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民革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向全省民革党员,向所有支持江苏民革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总结过去五年的经验,我们有以下体会:
——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民革最大的政治就是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江苏民革始终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宽广的政治胸怀和坚定的政治定力,不断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不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这是我们推进江苏民革事业发展的前提。
——必须大力弘扬民革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是民革的优良传统。江苏民革始终高度重视民革党史教育,丰富传统教育形式,坚持把老一辈的政治信念、高尚风范和同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在新征程上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根基。
——必须凝心聚力服务中心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是民革作为参政党的一条生命线。江苏民革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锚定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最大限度汇聚智慧和力量,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写好参政议政的“履职篇”、社会服务的“真情篇”和祖统工作的“特色篇”,这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履职尽责的实践。
——必须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自身建设是民革事业兴旺发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功立业。江苏民革全面践行“四新”“三好”要求,大力弘扬“三杆四爱”新风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三个文件、五个纪要精神,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这是我们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的路径。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四新”“三好”要求和“三个文件”精神,对照广大民革党员的新期待,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升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仍需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运用好民革党史教育资源,加强孙中山思想研究;仍需进一步凸显界别特色,优化组织结构,大力发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仍需进一步打造参政议政骨干队伍,完善专委会等智库建设,继续提高参政议政质量水平;仍需深度开发“中山博爱”品牌,将祖统工作与社会服务、参政议政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江苏民革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努力改进。
对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江苏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继续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等三个文件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精神为指导,以“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网络、四个平台”为总揽,进一步丰富“三杆四爱”新内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在此,对今后五年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思想建设统领全局
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深悟透、指导实践。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深入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为载体,丰富思想教育形式,引导全省民革党员进一步凝聚政治共识。
加强民革传统教育。将中共党史教育与民革党史教育相结合,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加强民革党史研究、孙中山思想研究和参政党理论研究,继续推动民革党史、党员教育基地建设,用好民革党史资料,引导江苏民革党员不忘初心、大力弘扬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光荣传统。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继续强化“一刊一网一公众号”宣传平台建设,提升“中山博爱之家”建设内涵质量,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平台,巩固宣传阵地。通过全媒体平台宣传江苏民革各项工作成绩,展现党员风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汇聚江苏民革正能量。
二、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夯实组织建设基础
继续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五种能力”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和执行好各项制度,保持和加强领导班子与市级组织、基层组织和党员的联系,锻造坚强有力、担当作为的领导集体。
高度重视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加强新党员、骨干党员培训,提升党员综合素质。抓好高层次人才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着眼政治交接和参政党职能发挥,储备一批政治素质高、履职能力强、代表性突出的人才,不断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健全完善基层组织网络。继续开展示范支部创建活动,发挥好基层组织带头人作用,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关心关爱全体党员,增强党员归属感和组织凝聚力。
不断加强机关建设。落实和完善机关各项制度,打造思想好、能力强、作风正的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学习型、节约型、创新型、廉政型机关,为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
三、积极建诤言献良策,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
围绕中心大局积极建言献策。紧紧围绕我省“三大光荣使命”“六个显著提升”“九个方面重点工作”,聚焦“十四五”重大任务,继续深耕“三农”、涉台参政议政和社会法治等分工领域,深入开展调研,持续强化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能力,将履职品牌擦得更亮。
加强参政议政机制和队伍建设。加强专委会委员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江苏经济与“三农”研究院、参政议政咨询委员会等智库作用,让建言更有见解、更有分量、更有价值。优化完善上下联动、横向沟通、内外联合的工作机制,拓宽信息来源,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参政履职的综合能力。
四、弘扬中山博爱精神,加强社会服务工作
推进“中山博爱工程”建设。继续以“中山博爱”为统领,推动各级组织和内设机构协调合作,丰富活动形式,整合特色项目,提高组织程度,推动“博爱·牵手”“同心·博爱”“博爱之光”服务体系向基地化、长效化发展。加强民革江苏省各联谊会和中山书画院自身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服务品牌的影响力。
助力纳雍县猪场乡乡村振兴。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认真践行“纳雍不脱贫、民革不脱钩;纳雍脱了贫,民革不断线”承诺,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纳入“中山博爱工程”体系,保持各项帮扶举措总体稳定,积极参与猪场乡硐口村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弯子村蜡染刺绣扩建等示范村建设帮扶项目,开展医疗、教育等对口帮扶,全面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五、促进苏台互通互融,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凝聚力量
强化对台政策理论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对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新理念新主张新要求,持续关注、深入研究台海形势、对台政策,加强祖统工作队伍建设,传承民革传统对台工作优势并发扬光大。
拓展祖统工作深度广度。加强与省台办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精准对接两岸民间交流交往需求,为推动苏台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牵线搭桥,助力在苏台胞、台企、台青坚定信心、共谋发展。围绕苏台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好涉台参政议政,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献计出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
初心如磐,栉风沐雨不曾改;砥砺前行,奋进超越谱新篇。站在接续奋斗的新起点,我们相信,新一届委员会一定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在民革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民革党员,继续加快建设高水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地方组织,为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民革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江苏民革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民革十四大胜利召开!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941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