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民革江苏省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角。一年来,民革省委会在民革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在省委统战部的指导帮助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积极践行“四新”“三好”指示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民革十四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和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构建具有示范性的高素质参政党省级地方组织,服务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网络、四个平台”统揽工作,强化自身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履职实效、营造良好氛围,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扎实推进民革“履职能力建设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一、抓主题、重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持续夯实思想政治建设基础
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是民革省委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民革省委会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引导全省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全面、深入、透彻地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夯实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制订学习方案,丰富形式内容。下发《民革江苏省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通知》《民革江苏省委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总体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落实民革十四大、中共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决定精神与民革“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和“履职能力建设年”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学习会、座谈会、专题讲座、专栏征文、书画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快速形成学习宣传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引导全体江苏民革党员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际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参加省委统战部组织的学习宣传活动,8位党员在“多党合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文活动中获奖,10件作品在“讲多党合作故事,献礼中共二十大”短视频大赛中获奖。
发挥示范作用,扎实有序推动。坚持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表率作用,把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列入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首要日程,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上率下,引导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民革省委会、南京市委会联合举办“民革党员共话中共二十大”座谈会,省、市委会领导与青年党员共同学习、深入交流,气氛热烈活跃,效果突出。各设区市委会、省委会各专委会、内设机构和全省基层组织上行下效、积极响应,各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省法律工作者联谊会将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与“国家宪法日”活动相结合,多地联动、多点协同、宣讲精神、宣传宪法,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省文化艺术工作者联谊会与省直工委创作歌曲《矢志不渝》向中共二十大献礼。省中山书画院联合民革常州市委会主办“同心向党·礼赞盛世”喜迎中共二十大书画展,展现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风采。民革徐州市委会中山合唱团在中共徐州市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省文联主办的“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音乐会上,压轴表演合唱《领航》,展现了民革党员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昂首阔步新时代新征程的昂扬斗志。民革盐城市支部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全体支部党员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
强化阵地宣传,深入持久开展。压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做好自媒体宣传引导,以强化江苏民革“一刊一网一公众号”宣传阵地和开展“中山博爱讲堂”为抓手,提升宣传效能,讲好江苏民革故事,推动中共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一刊一网一公众号”全年刊发、推送信息2000余篇次,“江苏民革”微信公众号开辟“学习中共二十大”专栏,先后推送38期,报道民革省委会、各设区市委会、专委会、内设机构、基层党员学习心得体会116篇,其中数十篇高质量、有影响的内容被民革中央、团结报社、省政协等部门转载。不断总结推广民革连云港、无锡等市级组织在实现“中山博爱之家”功能多元化、内涵生动化、活动特色化方面的经验,持久推进“中山博爱之家”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182家,以“家”聚力、以“家”暖心,以“家”为阵地共同学习、交流思想、同步提高已蔚然成风。民革全省10个集体、13位个人获评2022年民革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明大道、守初心,顺利实现省级组织政治交接,全面提高组织建设水平
传承初心使命、坚持多党合作、深化政治交接、实现薪火相传,是连接江苏民革历史和未来,实现接续奋斗的重要任务。
代表大会高质高效。按照民革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统战部的指导帮助下,民革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6月27日至29日在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民革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会和领导班子,成立了新一届民革省委会内部监督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常委全票当选。民革省委会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组织换届全过程,全面贯彻落实民革中央《关于省级组织换届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各民主党派江苏省委关于做好换届工作座谈会纪要》精神,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肃换届纪律、强化风气监督,以坚定的政治站位、严格的组织程序和最佳的工作状态,高质高效完成代表大会各项议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圆满实现政治交接。
领导班子年富力强。民革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规模与上届持平。领导班子8人,平均年龄53岁,6人具有民革特色。班子中有博士6人、硕士1人;职称结构为正高5人,副高2人。班子中有省政府副省长1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1人,省、部属高校校长2人、副校长1人,民革、人大、政协副厅级实职干部3人。新一届领导班子政治素养好、履职能力强、党员认可度高,是能够代表新时代江苏民革新形象、领航江苏民革接续奋斗的坚强集体。
整体结构不断优化。与上届相比,第十二届委员会在年龄梯次、知识层次、界别分布和特色比例上都有了显著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新一届常委24人,平均年龄53岁,14人具有民革特色;常委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16人,中高级职称占比83%。新一届委员53人,平均年龄52岁,36人具有民革特色,比上届增加24人;委员全部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有博士19人、硕士10人,中高级职称占比85%。委员中有专家学者20人,有行政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15人,党务工作者12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基层组织代表人士等6人。
组织基础不断夯实。以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先导,落实“主委接待日”活动机制,通过领导班子成员与基层组织、基层党员面对面座谈,了解基层发展情况,解决基层工作困难,形成重点突出、影响广泛、上下同欲、和谐共进的组织发展氛围。目前全省共有基层组织481个,党员8858人,平均年龄51岁,特色界别党员占比46%。党员中有长江学者4人,“杰青”8人,国家“万人计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49人,“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级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0余人,副处级以上实职干部134人。各内设机构对组织发展的平台作用更加凸显。全省有法律界党员487人;书画院成员306人,其中有中书协、中美协会员39人,省书协、省美协会员64人;各门类文化艺术人才178人;知名企业家、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10余人。民革省委会连续3年超额完成民革中央下达的高层次人才发展指标,组织发展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民革省级组织中名列前茅。
三、创机制、强队伍,聚焦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
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提高思想认识、找准履职定位、强化主体责任、拓展实践空间,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政履职跃上新高地。《下一步经济工作发展的对策建议》被民革中央作为中共中央半年经济工作高层协商会发言素材;《壮大乡村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等7篇素材被用作全国政协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坚决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中国饭碗装中国粮》《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助推国家科技战略实施》等多篇材料用于全国政协联组会议、双周协商会、对口协商会等高层协商;向省政协大会报送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23篇,其中2篇省领导重点督办,5篇入选省政协“重点提案”,3篇被评为年度“好提案”;向中共江苏省委报送4篇“直通车”调研报告,其中,由民革宿迁市委会提供素材的《关于推进我省招标采购领域率先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几点建议》以及由省直工委提供素材的《我省“退林还耕”政策推进的困境及建议》《推进我省粮食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获中共江苏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心系“国之大者”,以“四个更加”有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等多篇参政议政素材被《人民政协报》《团结报》刊登。民革全省7个集体、11位个人获评2022年度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工作成绩稳居全国民革省级组织前列。
年度调研展现新作为。“年度大调研”是民主党派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面对当前“稳就业、保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江苏省人社厅联合成立“推动各级政府建立公共投入与重大项目拉动就业评估机制”调研组,深入徐州、南通等地一线开展调研,认真分析江苏在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高质量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机制、健全保障、科技赋能、试点应用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民革中央郑建邦主席高度关注调研成果并作重要批示。在中共中央高层协商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万鄂湘副委员长就调研成果相关内容向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点汇报。
体制机制形成新格局。始终坚持参政议政“一把手”负责制,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分析研判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引进民革中央重点工作项目,联合民革苏州市委会共同承办“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关键抓手,寻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动力,郑建邦、许昆林、张义珍、曹路宝等领导出席并发言,主流媒体《财经》杂志作专刊报道。捕捉热点、把握难点、找到焦点、破解痛点,建立健全社情民意信息编审、报送、培训、考核机制,全年收集汇总信息1500余篇,编审报送近600篇,被民革中央采用270篇,省政协、省委统战部采用140余篇,民革无锡、常州市委会提交的《关于加强我省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的建议》《江苏省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被中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新民诉法实施要谨防四个苗头性潜在性问题》等3篇信息被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民革省委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绩在全国省级组织、民革中央各专委会等38家单位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民主监督取得新成效。作为民革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第九监督组,针对湖北鄂州、黄冈存在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待深化、群众环保意识亟待提升、环保治理资金相对短缺、跨地区环保协作存在阻碍等问题,组织党员专家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课题开展监督调研。监督调研组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向民革中央和湖北省反馈,争取更高层级的支持协调,另一方面研究国家环境治理专项资金投放和金融支持政策,给地方具体的指导建议,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本组工作的先进经验在民革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年度工作推进会上进行通报交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求真务实,聚焦普遍性、前瞻性、深层次问题,参与开展《长江保护法》相关调研17次,提出相关建议31条,为进一步有效落实国家战略献计出力。
四、干实事、求创新,深化“中山博爱”品牌内涵,开展独具特色的社会服务及祖统工作
立足传统优势发挥作用,以“中山博爱工程”为统领,统筹推进定点帮扶和社会服务工作;以促进苏台交流为渠道,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守正创新。
赋能“中山博爱”,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拓展“中山博爱”社会服务品牌外延,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眼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实际需求为导向,完善帮扶工作机制,创新项目管理内容,形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帮扶项目10项,其中硐口村3项、弯子村7项。2022年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07万元,购买纳雍县农产品24.2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33.5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70人,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07人。民革连云港、镇江市委会先后赴水箐村、蛇场村调研,向考取大专院校的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民革淮安市委会与大多拱村家庭困难学生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保持常态联系、每月按时资助,让民革大爱温润贫困山区。
创新帮扶思路,服务社会发展。各级各类帮扶和社会服务活动形式多样、成效斐然。全省企业家联谊会促成各类签约项目139个,签约金额逾44亿元,实施宁夏同心4000亩葡萄园等帮扶项目5个;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基层干部、各类技术人员102人,资助困难家庭学生270人,帮助150余人实现转移就业;直接购买帮扶地区农产品205万元,帮助帮扶地区引进各类投入670万元、销售农产品1000万元。民革泰州市委会致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以民革前辈李明扬抗战历史文化为主题,开发“明扬早茶”“明扬枣”等文创品牌,助力唐甸村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为民主党派服务乡村振兴探索了新思路。民革扬州市委会联合扬州市司法局开展重点企业政务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直观生动的法律指南和风险提示。民革南通市总支部发扬“中山博爱”精神组织开展惠民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助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挥传统优势,深化祖统内涵。始终致力于涉台参政议政和推动两岸交流,进一步探索祖统工作的新机制。作为民革中央重点工作项目,“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创始于2014年,是首个覆盖海峡两岸暨港澳的设计类大赛。2021年,经民革省委会努力,“华灿奖”合作项目和华灿文创设计中心成功落地昆山。2022年的颁奖仪式在北京和昆山设主会场,在台北、武汉等地设分会场,海峡两岸同频共振,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用互联网架起促进祖国统一的桥梁。民革南京市委会通过“中山博爱·宁台青年悦读会”开创两岸青年“以书为媒”的全新交流模式;民革省委会《关于促进两岸新媒体产业交流合作的提案》被民革中央报送全国两会。形式日益多样,内涵不断深化的两岸交流,使“血浓于水”“一个中国”的情感认同得以升华。民革全省6个集体、10位个人获评2022年民革全国祖统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五、缮制度、强作风,统筹谋划五年工作规划体系,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立足新优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树立新形象,以制度建设构建作风建设的规范体系,为民革全省未来五年明确了“目标任务书”、谋划了“实践路径图”、制定了“完成时间表”、立下了“攻坚军令状”。
五年规划纲举目张。对照新形势新要求,悉心分析形势、研究目标任务、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查摆不足,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升组织建设水平、提高参政议政质效、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强化“中山博爱”品牌、促进祖国完全统一等六大方面,对未来五年民革全省工作做了系统规划。五年规划目标明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总结成绩实事求是、部署工作精准得当,是指导民革全省工作的行动指南,凝结着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智慧与心血。各设区市委会、省直工委、各专委会和内设机构,根据工作基础和现实任务,研究制定各自的五年工作规划,与总体规划形成上下思想一致、结构逻辑相适、执行推动有序的规划体系,科学系统地设计了民革全省未来五年工作。
制度设计科学适用。加深对民革中央、中共江苏省委各项制度和工作要求的理解把握,先后研究修订《民革江苏省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制度建设的意见》《民革江苏省委议事规则》,明确省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秘书长岗位职责和分工,规范谈心谈话制度,增进领导班子内部团结;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研究出台《民革江苏省委专门委员会通则》,为专委会参政履职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制定《民革江苏省委组织工作管理办法》《民革江苏省委关于各类代表性人士的推荐原则》,为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规范组织推荐程序和培养使用高层次人才提供依据。密集紧凑的配套设计从源头上扎紧“制度笼”、划定“责任田”,推动新一届委员会迅速进入角色,高效有序履职,实现了民革全省工作的有效衔接。
机构设置高效合理。以五年规划和省委中心工作为指导,充分考虑全省党员职业分布和专业特长,对接民革中央、省政协等部门的机构设置,调整成立了经济、“三农”、社会法治、教科文卫体、人资环、祖统、理论研究、妇女、青年等九个专门委员会,以及企业家、法律工作者、文化艺术工作者联谊会和中山书画院等四个内设机构。各专委会和内设机构打通了横向纵向的工作联系,集聚了相类相似的人才资源,通过细化优化工作规划、定期定量开展调研、专题专项策划活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发挥了平台培养的正向作用。
作风建设着眼长远。以各级机关为重点,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弘扬“三杆四爱”新风尚,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不断深化。建设“学习型”机关,强化政治意识、严守政治规矩、筑牢政治防线,举办全省机关干部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民革省委会、各设区市委会机关领导集中交流机关建设;省委会机关双周政治学习常态化,围绕新思想精选主题、共同学习、充分交流,机关整体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思想意识显著提高。建设“制度型”机关,实现各项制度从“建起来”向“用起来”转变,实现“软约束”变为“硬杠杠”,主委办公会、周前办公会制度化、规范化,各项工作条目清晰、责任明确、部署有力、落实到位,年度有要点、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建设“和谐型”机关,倡导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持续推进机关干部轮岗和交流锻炼,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整体培养。建设“节约型”机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文风会风,力行勤俭节约;不断完善机关内控监督机制,强化机关干部的纪律意识、红线意识和风险意识,各级机关氛围良好、气正风清。
同志们,新一届民革省委会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得到了民革中央和广大党员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离不开民革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的指导和帮助,更离不开各位委员、民革各设区市委会、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团结拼搏、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民革江苏省第十二届常委会,向各位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民革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就催人奋进,奋斗未有穷期。刚刚闭幕的民革十四大和中共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对我们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出了新要求。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定位和履职目标,对照广大江苏民革党员的殷切期待,江苏民革工作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思想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组织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履职服务还需进一步精准、社会服务还需进一步多元、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促进统一还需进一步创新等。这些问题和不足,亟待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得当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引领民革全省各级组织在发展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经验。
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民革江苏省各级组织和党员按照民革十四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重要一年。
江苏民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积极践行“四新”“三好”指示要求,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民革十四大和中共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讲政治、重团结、干实事、守规矩,以“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网络、四个平台”为统揽,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升履职实效,不断开创新时代江苏民革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继续全面持久地保持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热度。落实《民革江苏省委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座谈交流、专题讲座、“观故居 走多党合作之路”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中共二十大精神与“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引导广大民革党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重视和加强民革党史、孙中山思想理论及参政党理论研究,继续推动中山文化研究院筹建工作。围绕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民革江苏省级地方组织成立6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宣传策划,丰富活动形式内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压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管好用好刊物、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自有宣传平台,探索使用短视频等新兴宣传方式,讲好江苏民革故事。重视和培养骨干宣传员队伍,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二是优化组织结构,不断夯实高层次人才发展基础。贯彻落实“三项要求”,提高“五种能力”,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引领,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力建设。坚持高层次人才发展“一把手”工程不动摇,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参政议政能力,重点发展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和有行业代表性的高素质人员,不断充实各层级人才战略储备。全省上下要强化横向联系、扩大纵向联动,总结完善各级领导班子与基层党员开展谈心谈话的经验机制,全力构建多渠道协同推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充分发挥专委会、联谊会等各平台教育培养作用,实现人才共用、项目共担、成果共享,为党员发挥作用、施展才能营造良好环境、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多机会。继续开展市级组织和基层组织建设调研以及第三批示范支部创建活动,做好检查督导,对示范支部、达标支部实施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积极推动省直基层组织优化调整试点及实施,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三是继续保持优势,全力打造江苏民革参政议政品牌。把中共二十大精神与民革十四大、中共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的具体部署结合起来,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重点围绕中共中央、中共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我省“三大光荣使命”“六个显著提升”“九项重点工作”,结合民革中央、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年度工作重点,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专委会的“主力军”作用,完善联合调研机制,集聚各方面研究力量,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确保在各个协商层面都能提出高质量的参政议政成果。积极拓展视野,继续巩固推进“实体经济论坛”和“健康中国发展大会”的后续良好效应,为两个参政议政品牌注入新活力。打造专业的信息员队伍,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社情民意信息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在涉台祖统、健康中国、科技创新、资源环境等方面打造新的亮点、实现新的提升,切实维护江苏民革在参政议政领域选题准、质量高、成绩佳、影响大的好形象,建设参政议政“高原上的高峰”。
四是坚持守信重诺,为助推纳雍县美丽乡村建设献计出力。对照“四个不摘”要求,充分发挥民革“全省参与、重点结对”帮扶工作机制作用,以硐口村、弯子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程为重点,加大产业帮扶力度,积极兑现“纳雍脱了贫,民革不断线”的政治承诺,全面落实民革中央助推纳雍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精神,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纳雍“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确保猪场乡各类乡村振兴帮扶项目精准到位、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全省企业家联谊会的主动作用,创新思路方法、广泛积聚资源,推进省内外对口帮扶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对口帮扶工作全局中彰显江苏民革的特色优势,以更大更优的成绩,体现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发展定位。
五是发挥传统优势,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贡献民革力量。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提出的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当前对台工作形势和两岸关系发展规律,密切关注两岸关系的新变化、新情况,始终把争取台湾民心放在核心位置,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形成高质量涉台参政议政成果。聚焦台青台企台属,助推惠台政策落地落实,协助民革中央承办好第八届“华灿奖”颁奖活动,推动苏台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创新方式方法,举办“融合发展 走在前列”系列祖统沙龙,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思归思统,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江苏民革力量。
六是始终以党为师,更深层次全面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始终以“开拓进取、勇创一流”的精神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着力营造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健全规划任务分工和工作协同机制,实现任务实施时间表和年度、月度工作安排的有效衔接,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鼓励基层组织积极创新、大胆实践,不断完善规划落地落实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内设机构特色鲜明、联系广泛的优势,讲好江苏民革故事,做大做强民革“朋友圈”。切实发挥内部监督委员会作用,优化监督体系,健全各项制度,形成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力弘扬江苏民革“三杆四爱”新风尚,营造聚精会神、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同志们,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革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担当作为自觉,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恒久的毅力,把握历史机遇、锚定目标任务、广泛凝心聚力、勇担光荣使命,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展示新面貌、实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9292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