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的来龙去脉

发布日期:[ 2006-03-14 ]   点击:[ 17099 ]

               (一)
         (摘自《解放军报》2000年5月29日)
  
  “台独”即“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国际及国内因素。在台湾岛内外,主张“台独”的分裂势力也有一个较长的发展演变过程。90年代以来,由于李登辉逐步推行以“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核心的分裂路线,并利用手中权力对“台独”势力极力纵容与扶持,使得“台独”势力恶性膨胀,发展成为一股阻碍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反动逆流。但是,岛内绝大多数民众不赞成“台独”,国际社会不支持“台独”,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绝不坐视“台独”,“台独”注定是一条没有任何前途的死路。
  
          “台独”是在二战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个“怪胎”
  
  “台独”是在二战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个“怪胎”,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当时,日本部分驻台少壮派军官以“天皇投降诏书有假”为借口,纠集一些台湾亲日士绅,共同策划“台湾独立自治运动”,企图凭借日军在台湾尚存的实力,建立“第二个满洲国”。但是,由于当时日本台湾总督兼驻台日军司令安藤利吉考虑到难以成功而出面劝阻,上述图谋才未能付诸实施。
  
  台湾光复后,尤其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由于国民党在台湾实行专制和残暴统治,使得台湾同胞普遍对国民党政权产生反感。在国际反华势力的鼓动下,一部分人将反对国民党的情绪逐渐转移到排斥外省人以至祖国大陆上来,岛内开始有了“台独”的温床。
  
  在美国一些人的积极支持与培植下,出生于日据时期“高级台人”家庭、拥有留美博士身份的廖文毅,首先开始在台湾、上海和香港等地散布“台独”思想,组建“台独”组织,成为当时“台独”势力的头面人物。1948年底至1949年初,廖曾在香港向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联合国秘书长赖依等递交请愿书,要求“台湾独立”、“公民投票”及“联合国托管台湾”。但廖的上述活动遭到了在港的台湾爱国组织的坚决反击,也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廖无法在港立足,只得转往日本。
  
  廖到达日本后,在日本右翼势力的暗中支持下,更加卖力地鼓吹“台独”,日本也逐渐成为“台独”势力的大本营。1949年,廖在日本发表《台湾发言》,系统而露骨地抛出“台独”主张。1951年,廖在其原来控制的“台独”组织基础上,大力吸收从台湾岛内逃出来的“台独”分子,拼凑出“台湾民主独立党”。该党公开标榜“亲日”,主张台湾先在联合国“托管”下实行“高度自治”,然后再建立“独立、中立的台湾国”。
  
  1955年,廖又进一步结合其他“台独”团体,宣布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国会议员”,此后又炮制了所谓“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自任“大统领(总统)”。但是,这个“临时政府”使用日本昭和纪年,“国旗”实际上也只是在日本太阳旗上再加个月亮,“皇民化台独”的真面目暴露无遗。
  
  60年代,由于在日“台独”势力内部派别横生、互相倾轧,一部分人还脱离廖而另立门户,致使廖处境艰难。国民党情治单位乘机加紧对廖进行“策反”,使其于1965年公开宣布放弃“台独”主张、解散“台独”组织,并返回台湾。廖的上述举动,使得“临时政府”名存实亡,在日本的“台独”势力遭受重挫,并逐步趋于式微。
  
          “台独”势力从海外向岛内发展,岛内“台独”势力开始有了立足之地
  
  50年代中期开始,以台湾赴美留学人员为基础的美国“台独”组织就逐渐发展起来。1958年,旅美的台籍人陈以德等在美国正式成立以“台独”为宗旨的秘密组织——“台湾独立联盟”。1961年,陈以该联盟主席的身份,选择“二·二八”当天在纽约召开记者会,公开鼓吹“台独”。
  
  1966年,美国、加拿大的“台独”势力宣布成立“全美台湾独立联盟”。1970年,美、日、加及欧洲等地的“台独”团体共同在美国成立所谓的“全球台湾人争取独立联盟”(简称“台独联盟”),几乎聚集了当时所有的“台独”骨干分子,标志着美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台独”活动的中心。
  
  此后,成立于1974年、曾经拥有10万余会员的“世界台湾人同乡会”(简称“世台会”)的领导层也逐渐为“台独”分子所把持,实际上沦为“台独”的外围组织,使得“台独”思潮通过同乡会的网络、以富有欺骗性的“台湾意识”为包装,在旅外台胞中得到传播与扩散。
  
  70年代起,作为海外“台独”势力的主导力量,“台独联盟”一直主张“暴力路线”,曾在美国、台湾等地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1970年4月24日,该联盟派出的杀手黄文雄、郑有才,借蒋经国访美之机向行进中的蒋连开两枪,但因过分紧张而未能击中目标,蒋经国侥幸逃过一劫。这一事件不仅令一直暗中纵容“台独”活动的美国反华势力非常尴尬,也引发了“台独”势力的内部争议,导致当时的“台独联盟”主席引咎辞职,部分狂热分子退出该组织。1987年,基本上停止恐怖活动的“台独联盟”重新进行了一次改组,正式定名为“台湾独立建国联盟”并延续至今。
  
  与此同时,台湾岛内的“台独”活动也开始出现。五六十年代,由于国民党当局对“台独”进行坚决打击,破获了多起案件,使得岛内“台独”势力难以集结,始终不能形成气候。1964年,台湾大学政治系主任彭明敏起草《台湾人民自救宣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判刑。1970年,彭刑满释放后在美国特工及岛内“台独”势力的协助下逃出台湾,经瑞典进入美国。彭在美国连续举行演讲会,宣传“台独”主张,对于海外“台独”势力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彭也因炮制出体系较为完整的“台独”理论而被奉为“台独之父”。
  
  70年代之后,随着拥有不少信徒的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的领导权为“台独”分子所掌控,并相继发表带有“住民自决”色彩的声明,甚至公开提出要使台湾成为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岛内“台独”势力开始有了立足之地。
  
  真正标志着“台独”势力在岛内的集结与发展的则是台湾“党外反对势力”的崛起。“党外”原是对台湾非国民党籍人士的泛称,但是,自70年代初起,随着非国民党籍人士在各级选举中不断得势并开始集结,“党外”一词被大量使用,逐渐成为无党籍人士中“政治异议分子”所共同使用的称号。虽然“党外反对势力”的政治态度、统独观念不尽相同,但其主流派大多具有浓厚“台独”思想。
  
  70年代末开始,部分“党外”人士借选举之机逐步抛出具有“台独”倾向的主张。1978年底,黄信介、康宁祥、张俊宏等五十多名“党外”人士联名发表《国是声明》,声称“反对任何强权支配其他国家人民的命运,我们坚决主张台湾的命运应由1700万人民来决定”,公开提出了“住民自决”的主张。1979年8月,黄信介、施明德、许信良、张俊宏、吕秀莲等又创办《美丽岛》杂志。以后,虽然这股势力在年底的“美丽岛事件”中遭到重挫,但很快便利用岛内外的有利形势恢复起来,并发展成为民进党的前身。
  
  1983年,邱义仁、吴乃仁、洪奇昌等“党外新生代”宣布成立“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该会在成立声明和组织章程中明确载明“台湾未来应由1800万住民决定”。其所出版的《新潮流》杂志更公开宣扬“台湾人民有权选择独立”。该派势力后来也成为民进党主要派系之一和激进“台独”路线的代表力量。
  
           民进党逐步发展最终蜕变成不折不扣的“台独党”
  
  1986年9月,“党外”势力正式成立“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该党成立后,即利用其可以进行公开、“合法”活动的有利地位,逐步发展成为岛内“台独”势力的主导力量。不过,迫于当时仍处于“戒严”下的政治环境,而且主张统一势力在党内尚有一定影响,民进党仅在创党党纲中延续“党外”时期的“住民自决论”,宣称“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以自由、民主、普遍、公平而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
  
  1988年4月,民进党召开二届一次“临时全会”。在“台独”势力的推动下,会议通过的“四·一七决议文”除重申“自决”主张外,还公然鼓吹“台湾国际主权独立,不属于以北京为首都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宣称:“如果国共片面和谈,如果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的利益,如果中共统一台湾,如果国民党不实施真正的民主宪政,则本党主张台湾应该独立”。虽然民进党给“台独”主张蒙上“四个如果”的薄薄面纱,但仍在“台独”路上往前大大跨了一步。
  
  此后,在岛内外形势的刺激下,加之海外“台独”分子纷纷返台,民进党内的“台独”气焰越来越嚣张,加快了走向“台独”的步伐。1990年10月,民进党在“四届二全”大会上通过了被称为“一零零七决议文”的“台湾主权决议案”,提出:台湾“主权事实上不及于中国大陆与外蒙古”,未来“宪政体制及内政、外交政策,应建立在事实领土范围之上”。岛内一家报纸就此评论道,“民进党‘住民自决’的纲领已正式化为‘台湾独立’诉求,民进党实际上已脱去外壳,蜕变成了‘台独党’”。
  
  但民进党内的“台独”势力并不就此满足。1991年8月,该党主导召开了所谓“人民制宪会议”,通过了“台湾宪法草案”,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台湾共和国”。几天后,民进党中常会通过决议,确认“台湾宪法草案”,并以此作为该党参与年底“二届国代”选举候选人的“共同政见”。同年10月,民进党将原党纲中主张“住民自决”的文字删除,悍然将“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主权自主的台湾共和国暨制定新宪法的主张,应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的文字纳入党纲,明确将“建立台湾共和国”作为其“奋斗目标”,表明民进党已最终蜕变成不折不扣的“台独党”。自此以后,民进党内已“没有不主张台独的自由”。
  
           李登辉是“台独”势力恶性膨胀的保护伞
  
  岛内“台独”势力之所以能在近年来得到恶性膨胀,李登辉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李登辉主政后,与“台独”势力相互勾结与利用,成为“台独”分子最大的保护伞。过去,为了防堵海外“台独”分子回台鼓吹分裂,国民党将其骨干分子列入限制入境的“列管名单”(“台独”分子称之为“黑名单”),并禁止岛内任何公职人员参加已为“台独”分子把持的“世台会”年会,更不允许“世台会”在台举行任何活动。但李登辉上台伊始,便允许“世台会”于1988年8月在岛内召开年会,使得大批长期不能进岛的海外的“台独”分子乘机返台,会议公开通过六项“政治决议”,宣称要在台湾“建立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此后,这些人更发起了“突破黑名单,争取返乡权”运动。到1991年底,海外“台独”势力的代表力量“台独联盟”即基本实现了“迁盟回台”计划,并集体加入民进党,成为该党内部五大派系之一,“土独”与“洋独”实现合流。1992年5月,台“立法院”通过“刑法100条”修正案,“台独”势力获得言论与结社“自由”,大部分在押的“台独”首要分子陆续获释。
  
  李登辉还以推行“政党政治”为借口,压制党内的反“台独”力量,甚至公开提出“奶水论”,即要为民进党成长壮大提供营养。1990年10月,民进党准备提出“一零零七决议文”,国民党内及社会上均有应对此“依法处理”的强烈呼声,民进党一度陷入被动处境。但李登辉适时派人与民进党“辟室密谈”,为其出谋划策,让该党在“保留原文精神”的前提下,对内容作适当调整,李登辉以此压住台当局内部的反对声浪。
  
  1991年民进党通过“台独党纲”后,引发了台湾社会普遍的“愤慨、不安与焦虑”。在国民党中常会上,有人提出对此案的处理意见,但李登辉不仅以“执政党不是法院”为借口表示反对,反而诬称“台独是中共逼出来的”,为民进党搞“台独”百般辩解。这使得台当局内部主张打击“台独”的力量无法下手。

  李登辉还积极落实“台独”主张,做了“台独”分子无法做到的事,为“台独”势力壮威打气。民进党很早就推动“实质制宪”运动,李登辉就从1991年起,与民进党联手进行了五次“修宪”,对“民意代表”及台湾当局领导人产生方式进行变更,以“宪政体制改变”为名行改造国民党“法统”、建立与“中华民国在台湾”相适应的“宪政架构”之实。民进党一向主张台湾“加入联合国”,李登辉便从1993年起连续推动台湾“参与联合国”运动,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民进党主张为“台独”植根,建立“命运共同体”,李登辉就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分裂路线,提出“生命共同体”、“新台湾人主义”等主张。一些“台独”分子公开表示,李登辉曾多次直接或间接向民进党领导层传话,称他讲的两岸统一都是假话,他“真正的目的与民进党一样,只是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不同”。这自然让“台独”分子更加猖狂、有恃无恐。
  
  由于李登辉大力推行分裂路线,并对“台独”势力持纵容与怂恿的态度,为民进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因而,90年代以来,民进党及“台独”势力得到恶性膨胀,逐渐发展成为可以对国民党执政权构成严重挑战的力量。去年,李登辉又一手造成国民党分裂,并公开抛出“两国论”,岛内舆论直指李登辉是在“暗助民进党”。在今年3月台湾大选进入关键阶段时,李公开表示要“和平转移政权”,其亲信人马更是一个个地跳出来,声称只有实现“政党轮替”才能延续“李登辉路线”,结果李登辉暗中推动“弃连保扁”的传言在基层广泛扩散,为民进党上台起到了“临门一脚”的作用。
  
           民进党策略改变并不意味着其“台独”立场的任何实质性调整
  
  对于岛内“台独”势力的猖獗,祖国大陆一直密切关注,并提出了严正警告。1991年11月,江泽民主席指出,中国人民决不答应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搞什么“台湾共和国”。国务院台办发言人也发表谈话,对民进党通过“台独”党纲表示严重关注,并发出警告: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绝不会容忍这一小撮“台独”分子的倒行逆施,他们的图谋是不会得逞的。玩火者必自焚。岛内民众也纷纷声讨民进党的“台独”主张。在这种强大压力下,民进党在当年年底的“二届国代”选举中遭到惨败。自此,“台独”即成为民进党在选举中的“票房毒药”。为了骗取选票,民进党不得不开始调整其激进的“台独”主张。
  
  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岛内“台独”势力欣喜若狂,声势上涨。在此情况下,祖国大陆果断开展了反分裂、反“台独”斗争,显示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和能力,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直接导致代表民进党参选的激进“台独”势力代表人物彭明敏在1996年的“总统”选举中遭到惨败,得票率创民进党历年来在重大选举中的最低记录。
  
  在中国政府的震慑下,民进党被迫推动以淡化“台独”主张为核心的“政党转型”。1995年9月,当时的党主席施明德在美国公开宣称,“台湾已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民进党执政后“不必也不会宣布台独”。在当年底的“三届立委”选举后,民进党又与主张统一的新党“搁置统独争议”,进行“大和解”,在“台独”势力内部引发很大争议。
  
  1996年选举惨败后,民进党内部围绕败选原因相互指责。彭明敏愤而成立“建国会”,公开表示“台湾要独立建国,不能寄望于民进党”,声称该会的成立就是对民进党的“抗议与出走”。民进党内一批“新生代”则针锋相对地发起了“反对运动大辩论”,并发表《台湾独立运动的新世代纲领》。激进“台独”势力又反击这份纲领“首先贬低台独、模糊台独、俗化台独,甚至丑化台独,然后脱下台独旧衫”,“实际上就是‘反台独宣言’”,导致两派势力的矛盾公开化。此后,激进“台独”势力加快组党步伐,于当年10月正式成立“建国党”,公开与民进党分道扬镳,“台独”势力内部发生分裂。“建国党”成立后,因不得人心而在选举中连吃败仗,几乎已名存实亡。而摆脱激进势力掣肘的民进党则加速进行“转型”。1997年12月,党主席许信良表示,“台独党纲只是历史文献”,民进党若执政,处理两岸关系“要由当时的国家政策决定,不是由党纲决定”。1998年7月,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美国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以主权国家为资格的国际组织的“对台三不政策”的背景下,民进党专门发表“七点声明”,首次提出“任何改变台湾独立现状的要求”,须经“公投方式认可”,民进党“不会轻易进行公投”。
  
  去年以来,祖国大陆开展了反对李登辉“两国论”的斗争,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台独”势力的举措,发出了“台独意味着战争,分裂就没有和平”、“谁要是搞台湾独立,就没有好下场”的严正警告,在岛内各界引起强烈震动。在此情况下,民进党又进一步加大了“台独”策略调整的力度。其推举的所谓“总统”参选人提出“新中间路线”,宣称“民进党不能为台湾预设统独立场,在台湾人民作出最后决定以前,无论是统、独或其它第三种选择,都应预留务实的弹性空间”。民进党先后通过了“台湾前途决议文”及“中国政策白皮书”,在党内正式文件中首度公开承认“中华民国”。在祖国大陆进一步增大压力的情况下,其推举的所谓“总统”参选人又宣布,其若当选将不会宣布“台湾独立”、不推动“两国论入宪”、不搞“公民投票”,并会辞去党内职务,退出党务活动,以减轻岛内民众对民进党上台的担心。
  
  必须看到,民进党内部虽然多次出现修改“台独党纲”的声音,但该党一直没有对其“台独”立场进行任何实质性的调整,在政党“转型”过程中也不断出现摇摆与反复,表明该党的政策调整不过是出于捞取选票的策略考虑,有很强的投机性,民进党还是一个“台独党”。
  
           吕秀莲充分暴露出“台独”急先锋的真面目
  
  最近一段时间,在台湾大选中以副手身份当选的吕秀莲大放厥词,十分露骨地鼓吹“台独”主张,对一个中国原则进行危险的挑衅。
  
  为了实现“台独”梦想,吕秀莲很早就选择了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作为“突破口”。1991年,她创立“台湾加入联合国促成会”,在岛内外不断举办活动。1992年底,她在当选“立委”并进入“立法院外交委员会”后,更利用“合法”身份推动台当局开展“加入联合国”活动。此后,虽然李登辉接受民进党的主张,开始推动“参与联合国”,但吕秀莲仍不甘寂寞,频频制定各种计划,策划宣传活动,并为当局出谋划策。今年2月,吕秀莲还狂妄叫嚣,“只要先打开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这两扇大门,下一步距联合国大门就不远了”。
  
  吕秀莲从1992年起就在国际上宣扬“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还异想天开地要到大陆宣传分裂主张。1994年8月,她又在岛内变本加厉地发起所谓“我的国家叫台湾”的“为台湾正名”请愿活动,并发表公开信,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台湾早已不是中国领土”,首次提出了两岸是“历史远亲,地理近邻”的奇谈怪论。
  
  1995年4月,吕秀莲竟然跑到一百年前《马关条约》的签约处——日本下关春帆楼,声称《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虽是中国的大不幸,却是台湾人的“大幸”,发表了一通“幸亏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谬论,不仅背祖忘宗、认贼作父,也是对曾顽强抵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先民的极大污辱。吕秀莲与五六十年代的“皇民化台独”分子完全是一丘之貉。
  
  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严厉批判,国际社会也视李登辉为“麻烦制造者”,岛内各界对此也交相指责,李登辉内外交困,处境极为被动。但是,吕秀莲却挺身而出,公开宣称“两国论是真理”,为李登辉打抱不平。对于台当局后来被迫表示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吕秀莲竟指责“满朝文武皆是懦夫”,顽固坚持所谓“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分裂立场,摆出一副不顾一切的激进“台独”姿态。
  
  台湾选举后,吕秀莲又无视岛内民众追求安定、和平及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民意,不断胡说两岸是“远亲近邻”、“两个华人国家”,叫嚷国际势力“要立即插手台湾事务”,妄称台湾人“是国共两党历史恩怨的替罪羔羊”,企图用恶毒的言辞挑动两岸同胞的对立情绪,暴露出与全体中国人为敌的死硬“台独”嘴脸。
  
  对于以吕秀莲为代表的死硬“台独”分子的猖狂进攻,中国政府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严正警告岛内一切“台独”分子,只有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对话、谈判才有可能进行。谈也好,不谈也好,现在完全取决于台湾方面。不管什么人,只要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继续进行“台独”活动,我们将坚决与之斗争到底。
  
               (二)
         (摘自《瞭望》2004年5月22日)

            陈水扁:“台独”的主张者
  
  陈水扁是靠“台独”起家的“台独”死硬分子。陈水扁在台湾大学读法律系时,被民进党尊奉为“国师”的急进“台独”分子李鸿禧,就对他灌输了满脑的“台独”理念。1976年他开始当律师。1979年,在“美丽岛事件”中,他因担任“台独”元老黄信介的辩护律师而名声大噪,也掘到了政治上的“第一桶金”,于1981年当选台北市“议员”。随后他担任了《蓬莱岛》杂志社社长,致力鼓吹“台独”主张,1985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在陈服狱期间,他的老婆吴淑珍“代夫出征”,竞选上了“立法委员”。陈出狱后担任了老婆的特别助理,并于1989年当选“增额立法委员”,从此杀进政坛。

  陈水扁是民进党“台独”党纲的铁杆捍卫者。民进党于1986年创党之初,就明确制定了“台独党纲”, 主张依照台湾“主权”现实,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并制定新宪法。陈水扁于1987年加入民进党,很快就成为民进党的政治明星。他于1990年至1994年担任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1994年代表民进党竞选台北市市长成功,1998年竞选连任台北市长失败,2000年代表民进党竞选“总统”成功,2002年他担任了民进党主席。民进党执政后,为消除台湾人民对其搞“台独”的疑虑,一些党员曾主张删除“台独党纲”,民进党内也进行了多次公开辩论。但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基本教义派顽固坚持“台独”立场。2001年10月,民进党在高雄市召开全代会,确立了所谓“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党纲”地位。而1999年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承认台湾已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须经由台湾全体居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这个“决议文”换汤不换药,没有改变“台独”的实质。从民进党的骨干到成为主席,陈水扁一直高举着民进党“台独”、“公投”两块“神主牌”。

  陈水扁是李登辉“两国论”的忠实继承者。李登辉常自诩为“台湾民主之父”,陈水扁则自诩为“台湾之子”。在政权的传承上,民进党和陈水扁都是靠李登辉“奶”大的。李登辉上台后,让原来被视为罪犯的“台独”分子、流亡分子纷纷回到岛内,并让民进党借所谓的“民主选举”不断坐大。1994年陈水扁和新党的赵少康、国民党的黄大洲竞选台北市长,李登辉为阻止选情领先的赵少康当选,操作“弃黄保陈”,让陈水扁登上了台北市长宝座,这也是民进党第一次取得重要的行政权力。2000年,李登辉又执意阻挠“连宋配”,直接造成连战和宋楚瑜分裂,暗助陈水扁以39%的得票率取得“总统”宝座。在“台独”理念上,陈水扁和李登辉更是一脉相承。李登辉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两国论”,陈水扁则提出了“一边一国论”。2002年8月3日,世界台湾同乡会联合会第二十九届年会在日本东京举行,陈水扁通过电视直播方式致词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与大陆,一边一国,要分清楚”,他还叫嚷“认真思考‘公投法’的迫切性”,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一边一国论”与“两国论”如出一辙,充分暴露了陈水扁的“台独”嘴脸。

  陈水扁是“公投制宪”“台独路线图”的设计者。“公投”、“制宪”、“建国”,是“台独”分子梦寐以求的“三部曲”。李登辉也多次提出他的“台独”梦,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制定新宪法,并让台湾正名运动成功,然后以“台湾国”名义参加北京奥运会。陈水扁对此明确提出了“公投制宪”的主张和时间表。2003年10月25日,民进党举办“全民公投、催生新宪”大游行,陈水扁正式抛出公投新宪说。2003年11月27日,台湾“立法院”通过“公民投票法”。2003年11月29日,陈水扁宣布,在2006年12月10日用公投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新宪,在2008年实施。陈水扁企图把他反复鼓吹的“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等内容写进新宪法,以完成“法理台独”。这是一个“台独路线图”,也是一个“台独时间表”。陈水扁梦想在他自己的第二个任期,完成他终生追求的“台独”大业,以此奠定他“台湾建国之父”的历史地位。

            不遗余力的“台独”推动者

  2000年陈水扁上台执政,从“台独”的鼓吹者变成了推动者,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不遗余力地推动“渐进式台独”和“实质台独”。

  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台办5月17日受权发表的联合声明,对陈水扁过去四年的所作所为作了总结:“四年前,陈水扁曾信誓旦旦地作出所谓‘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四年来,陈水扁的所作所为表明,他自食其言、毫无诚信。他说不会宣布‘台独’,却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他说不会改变所谓‘国号’,却不断鼓噪‘台湾正名’、‘去中国化’。他说不会将‘两国论入宪’,却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他说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却千方百计地利用公投进行‘台独’活动。他说没有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问题,却早已将它束之高阁,令其名存实亡。他还强行撕裂台湾社会,恶意扭曲台湾民意,肆意煽动仇视大陆、‘对抗中国’,竭力挑衅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公然提出通过‘制宪’走向‘台独’的时间表,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陈水扁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公然歪曲和否定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1992年,大陆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的共识,这也一直是两岸对话谈判的政治基础。陈水扁对此一直拒绝承认。2000年上台时,他就在“就职”演说中鼓吹“一个中国是未来的问题”,此后他不断变换手法,创造新名词,回避、模糊一个中国原则。2001年新年伊始,他抛出所谓“统合论”,声称两岸应从经贸和文化统合开始着手,逐步建立“政治统合新架构”,从而将“统一”、“一中两国”、“两国论”、“两个华人国家”统统包含在两岸前途的选项之中,核心是企图仿效“欧盟模式”,在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基础上发展与祖国大陆特殊的关系。2001年8月,他在接见外宾时抛出“宪法一中”论,称“两岸问题要进一步解决,一定要依中华民国宪法的思维来定调,如此才能化解两岸的歧见,为两岸人民找到一个中国问题的答案”。陈水扁在不同场合反复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他称“九二共识”是“本来无此物,何处惹尘埃”,大肆诋毁“九二共识就是一个中国原则,一中原则其实就是一国两制,是想把台湾香港化、特区化、地方化”,“接受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就等于吞并台湾、消灭中华民国”。就在前不久,他还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讥笑一个中国是“可笑的政治神话”。

  陈水扁纵容“台独”势力,使岛内“台独”活动急剧升温,“台独”势力不断膨胀。陈上台后,岛内外各种“急独”组织在岛内活动日趋猖狂。陈水扁将媚日卖台的许文龙、金美龄等“台独”分子纳入“国策顾问”和“总统府资政”聘请名单之中。金美龄等老牌“台独”分子不断到台活动,鼓吹“台湾是百分之百的独立国家”,陈水扁则借口言论自由给予百般保护。2001年3月18日,在陈水扁当选周年之际,在台当局的公然支持下,由海外“台独”团体组成的所谓“世界台湾人大会”,首次在岛内大搞“台独”活动,狂喊“全球台湾人站出来”,叫嚣要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陈水扁率领党政要员出席并亲自主持大会开幕式,自称“台湾总统”、与“台独”分子一同高呼“台湾人站起来”。此后,激进“台独”势力多次以研讨会、游行等方式进行“台湾正名”活动,要求在“护照”上加注台湾字样,还妄图以“台湾”代替“中华民国”,要求驻外机构一律以“台湾”取代“台北”,要求拿掉政府单位、各类民间团体或公司名称上涉及中华、中国或China的字眼,并提出短、中、长期三步骤。陈水扁对这些活动暗中支持,还表示如不是碍于身份,自己也要参加“台湾正名”的游行。2001年李登辉网罗“急独”人士组成“台独”政党台联党,以“终结国民党外来政权”,带领台湾走出中国,建立一个所谓以台、澎、金、马为“命运共同体”的“新台湾国度”为目标。陈水扁一直与李登辉和台联党沆瀣一气,公开以扁、李合流共同推动“台独”。

  陈水扁竭力鼓吹台湾“本土意识”,激化省籍族群矛盾,想方设法将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引向“台独”。陈水扁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只承认自己是台湾人。他的执政团队的成员在各种场合都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他刻意把台湾人民分成“本省人”和“外省人”、“爱台和卖台”。在选举中,他常常高喊“台湾人选台湾人”的口号,把选举搞成“本土对抗非本土”、“卖台湾与爱台湾”的对决。2004年台湾选举结束后,他也公开鼓吹他“赢得这次选举的根本原因在于台湾意识在抬头而且已经巩固”。

  陈水扁在各个领域采取具体措施推动“渐进式台独”,全面“去中国化”。一是继续在思想和文化层面推动“文化台独”,培植以台湾为主体的“文化认同”。陈水扁片面强调所谓文化“本土化”,虚化中国文化在台湾文化中的地位,分裂、破坏、混乱台湾人民的文化认同,企图在文化上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关系,制造“台湾本土文化”与“中华文化”对立,从而达到其实行政治“台独”、实质“台独”的目的。陈水扁扶持、培养御用学术力量,加强有关外国殖民统治对台湾文化影响的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弱化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地位;指使教育部门着手废弃汉语拼音、另行建立一套“台湾独立运用的拼音系统”;台当局2001年初公布“本土化教育”政策,规定从2001年8月新学年开始,推行“乡土教学”,以《认识台湾》为教材范本,对台湾中小学生进行台湾历史、地理和社会教育。2003年,台湾当局公开支持一些高校新设与中国文学系、研究所对立的“台湾文学系、所”,废止中文系为“母语”系,筹划在新编中学教材中将明代以后的中国历史划入“世界史”。二是全面“绿化”政府、“公营”企事业以及社会团体人事。陈水扁对过去国民党主控的“公营”企事业单位、有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和金融机构多次进行人事大换血,以机构改组、更换董事长等为名大量安插“台独”分子。还要所有公私团体的称谓,不能用“中国”只能用“台湾”。台当局有关部门甚至还建议未来公务员考试应将“中国史学史”与“史学方法论”合并,将“中国政治制度史”改为“台湾近代史”。此外,在军队中还加紧提拔本土将领,进行“台独化政战教育”。三是推动“官方”机构去“中华民国化”。继台“外交部”放弃使用“代表中华民国正统”的“青天白日标志”后,台“新闻局”也正式在局徽中去除了“中国版图”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标志;“新闻局”在出版“中华民国年鉴”英文版封面时开始加注“TAIWAN”,将首页的“中华民国全图”移至书末,代之以台湾区域图。台“外交部”2002年在“中华民国护照”上加注英文“台湾”,并将此后在“无邦交国”增设的办事处直接以“台湾”命名,并在所有“非邦交国”新增设的代表处直接冠以“台湾”名称。在台当局的授意下,“国防部”强令三军部队基地营区将包括“统一中国”、“复兴中华文化”等有关国家统一的标语全部清除。今年5月,陈水扁下令废止《水陆地图审查条例》,取消了政府对地图出版的审查,为“台独”分子借出版地图变更国家领土提供方便。岛内舆论认为,台当局正把“台独”“一点一滴地贯穿于台湾每个领域”。这是陈水扁把“符号台独”、“言论台独”往“公开台独”、“实质台独”不断推进的具体步骤。

  陈水扁竭力推动“法理台独”。“台独”其实现在只剩下“中华民国”一块遮羞布,而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经李登辉几次大修,现在也只有在领土范围一条留下“一个中国”的概念。陈水扁执意推动“公投制宪”,梦想从“法理”、“宪政”高度实现“台独”。

  陈水扁在国际上大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并竭力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陈水扁继续采取“银弹外交”维持其与所谓的“邦交国”的关系,并与吕秀莲不断进行“过境外交”、“度假外交”、“务实外交”。配合发展与美、日关系,多次推动李登辉访日、访美。每年继续推动台湾“参与联合国”活动,并开始以“TAIWAN(ROC)”取代“ROC(TAIWAN)”的身份图谋成为世卫组织的“观察员”。在两岸相继加入WTO后,陈水扁等台当局高层又不断放话表示“希望两岸能在WTO架构下解决双方经贸问题”,并建立“双边常设机制”来处理两岸关系,企图通过WTO机制绕过一个中国原则,凸显与祖国大陆的“对等实体地位”。

  陈水扁大肆购买武器,“以武拒统”、“以武护独”。陈上台后即提出“境外决战”军事思想。为提升其“境外决战”的能力,台当局加强了军事采购的力度。2001年4月,台向美国购买了包括8艘柴油潜艇、4艘基德舰在内的总价值6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和攻击性武器系统,创下1992年来一次性军事采购的最高纪录。以后又陆续购买爱国者导弹、远程预警雷达等先进装备。陈水扁还多次接受美媒体采访,向美国透露购买“宙斯盾”舰的愿望,并要求美、日与台湾分工研发TMD,建立防御同盟。陈水扁组建了“飞弹司令部”,不断强化反导弹能力,每年进行针对大陆的“汉光”军事演习。台军加快其“太空计划”及中程导弹研发计划,发展对大陆的所谓“反制”能力。陈水扁与美国加强了情报、人员往来等各方面的实质联系,美台军方每年都联合进行“兵棋推演”,美国定期对台军进行战力评估,用美国人的话说,“国防部每周都有人在那个岛上转”,美台实质的军事同盟关系已经建立。

  为处心积虑推动“台独”,陈水扁采取了各种手段。
  
  一是玩“民主包装”。为欺骗岛内人民特别是国际舆论,陈水扁总是用“民主”来包装他的“台独”主张。他拒绝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却把这说成台湾人民的民意。他借“公投”来搞“台独”,也是反复向岛内和国际社会鼓吹“台湾2300万人民有公投的民主权利”。他提出2006年“公投制宪”的时间表时,也是向西方媒体宣传“这些都是台湾民主改革,宪政改革的时间表,而不是像有人所说的是所谓的台独时间表”。
  
  二是玩“切香肠战术”。岛内媒体都说陈水扁信奉“冲突—妥协—再冲突—再妥协”的政治方术,每次冲突他都是尽可能冲撞对方的底线,而碰到阻力妥协时他并不是回到原点,“进三步退两步”,最终他还是向自己的目标不断挺进。他在推行“台独路线”时,也是采取渐进的手法,“切香肠”的手法。“公投”原来在台湾几乎不可能实现,但陈水扁在同泛蓝的斗争和妥协中,最终让“公投”得以立法。他在提出与大选同时举办“公投”的计划后,祖国大陆、岛内人民和国际社会普遍反对,他仅在“公投”议题上有所妥协,还是执意完成了台湾历史上首次“公投”,为以后进行包括“统独”在内的公投开了先例。
  
  三是玩“文字游戏”。陈水扁是律师出身,玩弄文字、偷换概念等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把“一个中国原则”改换成“一个中国议题”,把“九二共识”改为“九二精神”。他执意推动“防御性公投”,遇到美国等反对后马上改成“防卫性公投”,接着又变成“和平公投”。
  
  四是玩“悲情”和“民粹”。陈水扁惯于借各种事件和议题挑动民众情绪,制造悲情,力图塑造“英雄形象”,并把台湾民意往“台独”和“去中国化”的方向引导。他常借“大陆武力威胁”和“大陆打压台湾”来煽动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仇视和疏离心理,并通过挑衅大陆来捞取选举等政治利益。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疫情爆发后,陈水扁为转移岛内民众对台湾当局卫生防疫工作的不满,将非典问题政治化,推出所谓“公投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议题,将民众的情绪转为对大陆的怨恨。而对泛蓝,他则扣上“卖台”等各种帽子加以打击,每年他都借纪念“二·二八事件”凸显国民党对台湾人的打压,煽动民众仇视“外省人”和国民党“外来政权”。
  
  而陈水扁最大的特点还是善变和善骗,反复无常,毫无诚信。他对“四不一没有”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比如陈水扁在四年前“5·20”讲话中曾信誓旦旦地保证在其任期内“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但陈水扁不但未按规定出任“国统会”主委,也没有按期续聘委员,更没有按时召开会议。“国统会”虽然并未被其宣布废掉,但却已是停摆,实质上等于是间接被废。在陈水扁任期的头两年,“扁政府”送交“立法院”通过的“中央政府财政总预算案”中的“国统会”年度岁出预算,被陈水扁挪用去筹办并未列入“财政总预算”的“人权纪念馆”。后两年更是干脆在报交“立法院”的“总预算案”中,分配给“国统会”的岁出预算,每年只有1000元新台币“订阅报纸费”。如果不报列预算,等于是废掉了“国统会”。在“总统”选举中,陈水扁更是多次明言“‘四不一没有’本来就没有”。台湾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四不一没有”只是陈水扁的“政治玩具”而已。

              一意孤行的玩火者

  4年前的“5·20”,陈水扁发表了他的“四不一没有”就职演说。4年后,陈水扁的信用已彻底破产。人们“听其言,观其行”,发现他尽管善变和善骗,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他的“台独”本质始终未变。国际社会已把他定义为“极端台独分子”、“台海危机的挑衅者”、“国际社会的麻烦制造者”。

  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台办5月17日受权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未来四年,无论什么人在台湾当权,只要他们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摒弃‘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两岸关系即可展现和平稳定发展的光明前景。”

  声明同时指出:“现在,有两条道路摆在台湾当权者面前:一条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一条是一意孤行,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最终玩火自焚。”

  5月20日,陈水扁发表了他的所谓连任“就职”演说。舆论普遍注意到,陈水扁刻意回避了“一个中国”这个最重大的原则问题,仍然拒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也预示着他不会放弃“台独”路线,不会停止“台独”分裂活动。

  陈水扁继续玩弄文字游戏,暗示两岸是“一边一国”。他谈到“中华民国在台澎金马”,“摊开世界地图来看,台澎金马只是太平洋边的几个小岛”,但有“海洋国家的包容”,暗寓“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领土限于“台澎金马”,是“海洋国家”。他更以“欧盟”的整合为例,侈谈两岸领导人要有“区域整合”的新思维,暗示两岸是“国与国的关系”。

  陈水扁继续坚持在国际上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他再次公开宣示:“希望在未来两年之内完成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心愿。”

  陈水扁继续煽动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敌视:“如果对岸不能够体会2300万单纯良善的心愿,继续对台湾施加武力的威胁和政治的孤立,无理的将台湾阻绝于国际社会之外,只会让台湾的民心和海峡的对岸越离越远。”

  陈水扁继续坚持推动“公投”,明确提出要“公投入宪”,以使“公投”成为他搞“台独”的得心应手的工具。

  陈水扁重提了“协商建立一个动态的和平稳定互动架构”、成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拟定“两岸和平发展纲领”的主张,表明他已经在实质上彻底废止了“国统会”和“国统纲领”。

  在强大压力下,陈水扁对他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的主张又提出新的说辞,表示要“推动宪政改造的工程”,“在2008年阿扁卸任总统之前,能够交给台湾人民及我们的国家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他还作出了新的承诺:“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所以个人明确的建议这些议题不宜在此次宪改的范围之内”。这被视为他此次演说的最大妥协。

  针对陈水扁的演说,人们提出了以下解读。

  其一,陈水扁的选举官司未了,其“就职”缺乏正当性,面对大陆、美国及岛内群众的压力,他急需稳住阵脚,演说内容是稳定局势的权宜之计。

  其二,陈水扁今年的主要目标是打赢年底“立委”选战,争取民进党在“立法院”席次过半。他演说中关于两岸关系、关于“族群平等”等岛内政治方面的内容,都尽量往中间靠,其最大目的还是继续骗取民心和选票,争取在年底彻底打垮泛蓝,为民进党长期、稳定、全面执政奠定基础,也为他实现“台独”终极目标提供政治和组织上的保障。

  其三,在种种强大压力下,陈水扁也仅仅是又玩了一次文字游戏,仍然拒不承认“一中原则”,拒不放弃“台独”主张,他绝无稳定和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他关于“宪改”不“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的新承诺,只是对“急独”和向大陆摊牌的暂时收敛,能否兑现将成为未来两年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旦国际形势和岛内政局对陈水扁有利,不排除他会铤而走险,制造“急独”的重大事变,给中国“和平崛起”和亚太和平稳定“制造麻烦”。
  
  “台独”是一条死路。万变不离“台独”的陈水扁如果走火入魔,执意往“台独”不归路上走,等待他的下场只有一个:玩火者必自焚!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