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政协提案呼吁——密织一张“关爱和保障之网”
发布日期:[ 2013-01-25 ]
点击:[ 11089 ]
中国江苏网1月21日讯 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目前江苏老龄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18%。“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而如何才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密织一张养老的社会关爱和保障之网,委员纷纷提交提案聚焦“老吾老”。
居家养老,亟待“釜底加薪”
“机构养老目前只能承担2%的社会需求,大量养老服务需要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来承担。”致公党省委主委麻建国委员调研后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将是今后社会养老的主体模式。而我省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扶持政策相对滞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服务队伍难以保证、社区医疗服务有待整合等诸多问题。
为此,致公党省委在集体提案中建议,应建立政府主导、适应市场要求的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将社区养老作为解决民生问题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并建立完善居家养老资源共享共用制度,合理整合各部门、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民间资本兴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办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会员制试点工作,把政府补贴与个人购买服务相结合,解决居家养老资金不足问题。要改革现有省级以奖代补资金补贴模式,建立省级居家养老统筹基金,基金来源省市县财政按年度上缴及部分福利彩票公益金。此外,还应改革社区医院单一的服务模式,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挥社区医院网点多、就医及时方便的优势,解决养老服务中心缺乏正规医疗保障问题。
民革省委成员缪玉溶认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资源分散在各个社区、社区各个单位、各个组织,拥有的资源都局限于本社区和单位内,资源利用社会化程度和效率较低。同时,由于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之间互联、互补、互动不够,各种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市场的资源共享衔接亟待完善,形成合力。
健全保障,解老人后顾之忧
省政协委员、宿迁市政协主席卜平说,在家庭结构“421”倒金字塔的压力下,相当多的家庭子女已无力承担起赡养老人的重任;社会化养老能力不足,养老床位缺乏;多数老人收入不高,农村老人养老金更少,无法解决自身养老。养老保健、精神赡养问题成了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标准。”卜平建议,对于城镇老年人,应逐步把各类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都纳入覆盖范围;对于农村老年人,应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对居家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专项护理补贴制度,支持他们配置必要的康复辅助工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一句话,坚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形成人人参与的人口老龄化保障体系。”
“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为老年人病有所医提供支持。”卜平说,考虑到老年人易患病的特点,要加大对老年人疾病救助投入,提高对老年人的医保补偿标准,扩大补偿病种范围,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改善基层医疗服务,采用一些方便老年人治病的医疗方式,如开设家庭病床、培训家庭护理人员、送医送药上门、定期检查身体、组建传呼医疗组等,直接方便老年人就医。
亲情关爱,让老人不再孤独
“除了对生活、健康的关怀外,老人最需要的还有精神上的关爱。”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副主委吴晓蓓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情感上的寂寞、精神上的孤独,更加需要亲朋好友的亲情相伴。应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心理咨询等亲情服务,让孤独的老人身有着落、心有依靠。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尹立红委员认为,“失独” (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家庭的养老矛盾更加突出。
在参加民进省委的专题调研中,尹立红发现,我省“失独”家庭中,49周岁以上有2.9万余人。目前各地对“失独”家庭经济上给以的特别扶助标准仍偏低,帮扶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衔接、完善,“失独”家庭父母没有被纳入到民政重点保障人群并享受相关待遇,对“失独”家庭父母在养老、医疗、生活服务、社区照料等方面社会政策缺失,并且在精神情感等特殊需求缺少帮扶的有效措施。
民进省委在集体提案中建议,提高“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增强对“失独”家庭的养老帮扶,参照“三无”和“五保”对象,就地就近免费安置在养老机构生活。与此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失独”家庭父母的心理慰藉和精神关爱,依托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立完善与“失独”家庭老人的亲情联系、牵手服务等制度。
引进高科技,给老人无微不至的呵护
“我省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养老网络平台建设仍需逐步完善。”民盟泰州市委主委董勤委员对记者说。
如何完善我省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民盟此次集体提案建议,应以信息化支持养老服务体系的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地区互通互联并纳入政府数据库管理,全面掌握养老服务的发展状况、服务资源和工作动态,提高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
“以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按照统筹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便民信息网、热线电话、爱心门铃、健康档案、服务手册、社区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董勤委员认为。
吴晓蓓提出,政府还应加大扶持,鼓励科技创新更多面向老年产业。“现在有的医院引进物联网技术,老人的身体特征可以通画手机与控制室建立在线联系;一个挂在胸前的小设备,可以把老人的健康情况随时通报给子女。在科技服务老年生活方面,我们还有更大空间可做。”(宋金萍 耿联 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