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江苏最重大考古发现,为何无人知?大云山下藏着什么秘密?
发布日期:[ 2017-02-07 ]
点击:[ 9705 ]
自2009年考古发掘以来,备受瞩目的淮安盱眙大云山汉墓群出土各类精美文物万余件,很多是首次发现,颠覆了以往人们对江都国的认识,完整地反映了西汉早期的葬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经勘探发掘,确定大云山汉墓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的陵园。2011年,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可是,6年过去了。这一重大考古成果却未能为更多人知晓,长期“闲”在那里,寂静无声。昨天,省政协委员、江苏绿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达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了对此的担忧,“考古发掘结束之后,后续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却没跟上趟。目前,遗址区规划建设滞后、项目区旅游开发也处于空白状态,甚至还带来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问题。这次我提交了一份‘关于保护和利用盱眙大云山汉墓’的提案,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其实,早在2015年,孙达华在省“两会”期间就提交过类似提案,要求加快推进大云山西汉王陵遗址公园的建设,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可两年过去了,依然没啥动静。
作为当地人,孙达华对淮安的汉文化有着浓浓的情感。他对记者说,“我们那里有文化、有景致,但就是没有挖掘好。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建立以此为中心的汉文化圈,勾勒出当年的历史面貌。”
在提案中,孙达华建议省有关部门出台扶持大云山汉墓的保护利用政策,在大云山规划、博物馆建设、道路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细化汉墓保护利用方案,争取国家大遗址公园的政策资金和省文物保护经费的支持。对投资经营单位(企业)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和适当的税收减免和规费优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汉墓保护和建设。
去年底,大云山汉墓(王陵)博物馆主体工程封顶。项目总建筑面积11790平方米,预计2018年正式对外开放。但除了博物馆之外,遗址公园、相关文化产业链的打造,都还杳无音讯。孙达华告诉记者,目前,当地政府已投入近亿元用于前期的保护发掘,但后期的保护利用还需要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文物爱好者、网友“军情观察室888”通过微信告诉记者,“不管其中有什么样的问题,都应该尽早让文物‘开口’说话。遗址公园建设,是一个很好的让市民亲近历史的机会。文物不应不能总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要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与公众接触的机会,让人们在‘走进’中触摸记忆,感悟历史的温度。只有这样,文物的历史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让“活起来”的文物更好地“开口说话”,人们才能对沉睡的历史有更真切的印象。这一点,从长沙马王堆、广州南越王墓到徐州的汉墓群、江西的海昏侯墓,这些遗址的建设经验,都是大云山汉墓可以借鉴的对象。(董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