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民革泰州市委主委、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奚爱国代表民革江苏省委,作了题为《致力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自贸区》的发言。宿迁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宿迁市委主委张华贤和江苏民革党员、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与风险监督管理处处长赵宗安分别作了题为《持续推进苏北农房改善工作 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 》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的发言。自贸区建设、苏北农房改善、优化营商环境,这些建言主题既立意高、又接地气。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建议举措,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民革泰州市委主委、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奚爱国:致力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自贸区
自贸试验区既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又是塑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平台。江苏进入“自贸区时刻”,是全省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事喜事。江苏终于拿到了这张“好牌”,打好这张牌,建好自贸区,将会对江苏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建议:
第一,将自贸区建设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紧密结合,打造有高度、有质量的“江苏特色”。一是充分利用自贸区的制度优势和开放平台,吸纳全球高端要素,汇聚国际创新资源,打造原创型科技研发基地,实现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二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并以产业链为载体进行改革创新和系统集成。三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能力,整体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和生态链,加快推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全力放大自贸区的改革示范效应,打造有融合、有突破的“江苏模式”。一是从片区层面,鼓励三片区开展机制、政策、人才、资本等全方面联动,创建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打造新时代高能级开放平台。二是从省级层面,尽早出台江苏省“双自联动”实施方案,推动自创区与自贸区功能叠加、政策共享,促进科技、制度、开放、金融等多维深度融合。三是从长三角层面,积极对标上海、浙江自贸区,主动突破限制区域协同发展的制度瓶颈,探索与相应区域建设自贸区协作发展区,联合构建与全球多边、双边经贸规则相融合的营商环境和制度安排,共同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的自贸区群。
第四,发挥立法引领、制度设计和措施保障的核心作用,打造有规则、有开放的“江苏环境”。尽早启动制定“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通过制定条例,一是要坚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的创新积极性,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二是要坚持突出制度创新、便民惠企,尽快梳理62项省级管理权限改革举措,在自贸片区先行先试,并争取国家部委主导的51项政策下放相关管理权限,从而对自贸区营商环境建设的相关环节进行流程再造。三是要坚持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推动对外开放压力测试,将投资体制改革、贸易监管模式、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形成的经验成果,充分固化,条件成熟的加快复制推广。
宿迁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宿迁市委主委张华贤:持续推进苏北农房改善工作 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
在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的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数量少、整体推进项目多,存在新老房屋一起拆的情况,既摊薄了上级扶持资金,又限缩了四类重点对象的受益面;二是村庄肌理破坏多,乡村形态改变大,无法留住乡愁记忆;三是产业发展不匹配,不能满足搬迁后农民的适岗就业需求;四是原有乡村治理模式不适应,亟待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五是要素保障缺乏支撑力,有断供之虞;六是城乡一体融合度不深,新型社区难弥广大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差距。为此建议:
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解决群众三大关切。一是避免就居论居,强化产业配套。按照各地城乡空间布局,结合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配套一批规模基地类、设施类、加工类农业项目;加快推进乡镇就业创业园区、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拓宽非农就业空间;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建立个性化、适岗性培训菜单;审慎规划进城入镇留村人口比例,将保障“蛋糕”尽可能分给进不起城镇的农户;扩大长期性收入来源,让土地租金和入股分红成为长期生活保障;切块空间治理收益,补贴困难群众养老保险缴费。二是谨防照搬城镇模式,尽量留住乡愁记忆。依托地标性乡愁元素,建设一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公益和休闲场所;充分挖掘非物质乡愁文化资源,使传统技艺传之久远;积极培育传承人队伍,用“活化石”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歌颂时代精神。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实现农房改善可持续。算好算准项目资金账、土地账,加大增减挂钩指标转让交易,加快专项债券资金高效供给;建立省级层面建设用地指标预收购资金池,通过政策设计保障工程款即期支付和可预期;引入市场化力量,通过社区商业配套,挖掘商业潜力,拓宽投入渠道。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用地,坚决避免因资金保障不到位带来系列风险。
二、全面加快建设步伐,走好农房改善后半程。突出“统”的思维,在强化工作统筹上下功夫。切实加大政策标准、规划布局、建设模式、组织推进的统筹力度,强化顶层设计,突出与城镇规划、产业布局、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的结合。紧盯“好”的要求,在提升群众利益保障上下功夫。提高群众积极性,让群众“愿意搬”;提高群众获得感,让群众“搬得起";提高工作规范化,让群众“放心搬”。坚持“高”的定位,在提升项目品质上下功夫。把好新启动项目的规划审查、质量监管、配套建设关,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要求监管、高水平示范、高标准配套。做足“实”的文章,在提升支撑保障水平上下功夫。把做实空间治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放宽“长”的视野,在愿景前瞻规划上下功夫。30 万户农房改善后,仍有大量农房需要改善,应把农房持续改善列入“十四五”乃至更长远规划,统筹项目编制,明确阶段任务,建立长效机制。
三、创新完善治理体系,努力推进“乡村之治”。同步构建新的村居组织体系。根据区域村庄建设规划、人口分布规模和未来发展趋势,设立新型党组织机构,强化治理核心;围绕村居组织重心片区化、功能模块化,完善组织设置,夯实治理基础;适应形势需要,同步构建新的网格治理体系,集中居住区建到哪儿,网格化治理就要跟进覆盖到哪里。同步构建便民惠民服务体系。超前谋划、多规融合、多措并举,规划建设和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县乡政务服务平台协同联动,形成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注重法治、德治和自治的有机街接和良性互动。常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坚持长效文明创建,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的共治作用,努力营造依法治理、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去年10月,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今年1月,我国首部营商环境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优化营商环境已作为基本制度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全国发达省份,我省营商环境虽位居前列,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政审批速度与主体诚信度不匹配。一面是“3550” 基础上的“1230” 等审批再提速,审批部门迫于时限压力与力量不足,难以尽到审慎责任,一面是“被老板”与“被股东”、一人恶意注册上百家个体户以“霸屏”、几人恶意注册数十家公司以避税等失信行为频发,催生了违法主体,损害了社会诚信。二是行政处罚幅度与主体承受度不匹配。一面是《食品安全法》为体现“四个最严”规定违法处罚5万起步、《广告法》规定使用“顶级”等禁用语罚款20万起步、执法机关不处罚将因渎职而被追责,一面是经营者全部身家可能不足5万、依法处罚将扼杀主体,脱离了基层实际,背离了“双创”本意。三是市场准入便利度与事中事后监管覆盖度不匹配。一面是准入登记时实缴改认缴导致注册资本动辄上千万、登记材料“容缺受理”导致领取税票后不再补办手续,一面是事中事后监管时近两成企业查无下落、近三成认缴资本不到位、虽重复检查仍留监管盲区,埋下了失信隐患,造成了扰企扰民。
江苏民革党员、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与风险监督管理处处长赵宗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我省要努力把营商环境建设中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转化为政府治理的效能优势,为此建议:
一、修正评价导向,推动审批速度与社会诚信度相匹配。鉴于全省企业开办平均用时2.5个工作日、远低于国务院8.5 个工作日要求,建议我省修订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改正向加分为负面减分,即平均用时“3550” 以内的均得满分,超过“3550”标准的按件减分,不再提倡行政审批“1230” 等唯数字论改革。辩证处理审批时限与秩序效益关系,统筹解决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服务效率与人员配比矛盾,树立公开、便利、可预期导向。同时,针对性强化信用监管,对冒用他人身份证开办企业、恶意大批量注册公司的责任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终生禁入市场。
二、实现法律配套,推动处罚幅度与基层承受度相匹配。鉴于部分领域立法与执法相矛盾、处罚与救济不匹配,建议我省加快相关领域配套立法步伐,出台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对首次轻微违法等行为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既让恶意违法者寸步难行又让轻微违法者知错能改、改而能活。以上述食品、广告领域“一刀切”式行政处罚为例,建议我省创新小微违法主体罚款收缴制度,如对20万元罚款可责成违法者每年缴纳4万元分5年缴清,从而既让经营者认识错误、保持警惕,又从经济上缓解当事人压力, 体现“缓而不绝”的法治本意。
三、强化随机监管,推动准入便利度与监管覆盖度相匹配。鉴于“宽进”后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 传统运动式监管顾此失彼,建议我省在建立信用承诺制度、开展准入前诚信教育等事前环节信用监管基础上,针对性强化资本认缴不到位、材料整改不到位、承诺履行不到位等失信行为联动监管惩戒,实现“宽进”与“严管”相匹配。同时,切实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细化“双随机、一公开”运行机制,努力穷尽监管事项、监管对象及监管资源, 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此外,创新做好各类别各层级双随机对象比对去重,源头上避免对同一企业重复检查多头执法、既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又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切实提升治理效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926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