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沧桑两岸情

发布日期:[ 2009-09-01 ]   点击:[ 12906 ]

                        江玲玲
  
  这是常州民革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亲人、故友60年前被一场战火卷向了海峡的彼岸。一条浅浅的海峡,从此把他们分割在两边,大陆在这头,台湾在那头,已经整整一个甲子。

  在起初的近30年中,由于历史的积怨,双方不通半点音讯,生离死别,天各一方;由于人为的猜忌,他们倍受冷落和遗弃,“海外关系”更让人谈虎色变。但是,最难以割舍的还是骨肉亲情。乡愁剪不断,亲情理还乱,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纬,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难熬的等待,似乎永无尽头。

  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中国共产党人率先以博大的胸怀和过人的智慧,开启了这扇尘封已久的历史大门,改革开放和拨乱反正把国家和民族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台湾当局善意响应,先是通话,接着进一步开放探亲,禁锢的坚冰首先被天伦和亲情所冲破,分离半生的亲人可以相聚了。

  说起和台湾亲人第一次通话,黄浩告诉我们,“没说上一句完整的话,电话两头就哭成一片。”压抑了近30年的亲情之疡和思念之苦,仿佛就在这恍若隔世的电话中迸发出来,在放声痛哭中一泻千里。

  这位黄埔老人嗣后收到了立夫先生在台北多次为他手书的诗稿和条幅,这些文字中充满着对故园乡土的眷恋和对民族精神的虔敬。“大而能容,刚而不屈,中而无偏,正而远邪,斯四者中华民族之特性,亦即国人自修之准则也。”望着九五长者苍劲古朴的字迹,黄浩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近半个世纪前的湖州古城,“当时所有人都劝我走,但我故土难舍。想不到这一别,竟成隔世。其实,立公何尝不留恋那块生他养他的故土,尽管多少年兵戎相向,恩恩怨怨,但华夏一统和民族复兴在他心里又何曾敢有片刻忘怀呢。”

  在民革的这个群体中,最饱受离散之苦是王钟达。王钟达,江苏沙州县(现张家港市)人,四川成都航校四期生,后去美国朗特航空学校学习,先后任国民党空军轰炸机二十大队上尉飞行员、少校作战参谋等职,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去了台中。1955年1月12日,王钟达和机工长唐镜,随同国民党金、马前线陆空军联络少校作战参谋郝隆年,自台中驾驶C-46运输机起义,降落福州,把28岁的妻子凌景霞及5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留在了台中。当时,为了保护尚在台湾的家眷,王钟达不同意登报宣传,谁知这一举动竟成猜忌的口实,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发配青海农场,1969年又再次下放农村劳动,直至1978年才落实政策,安排在21中任教。在回归大陆后的数十年中,他颠沛流离,始终魂牵梦绕着台湾的亲人,孤身一人,没有再娶,而妻子凌景霞带着幼小的女儿和儿子在台湾也是饱受歧视,度日如年,同样没有再嫁,日日夜夜盼望与丈夫见面。好不容易两岸关系回暖,但王钟达和凌景霞等来的却是一个无言的结局,台湾当局视王钟达为叛逆,不准她们回大陆探亲,王钟达当然更不能回台湾。除了九十年代在香港匆匆见了一面外,双方天各一方,直至2003年王钟达去世,台湾的妻女依然无法为他送别,让人不胜唏嘘。

  1986年12月,时任民革常州市委主委,已是81岁高龄的黄埔一期生蒋超雄,在香港与台湾亲友晤面,他百感交集,即席赋诗:“离合悲欢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海峡无尽水自流。”在座者无不潸然泪下,几位老友更是无语咽噎,泪湿青衫。蒋老虽为军人,但文才过人,在他留下的许多诗稿中,对两岸亲人故友的牵挂和对统一的冀盼跃然低上。其中《寄经国先生》是写给蒋经国的:“移根海上竹,摇曳凌风立。不如归原林,经霜保晚节。”1985年5月4日台北《亚洲时报》上发表了他的长诗《鹓雏吟》,该报编者按语指出:蒋将军英姿风发,不减当年,爱国爱民,始终不忘国家统一大业。尤望有生之年能够来台探望故旧,以偿夙愿。

  改革开放和拨乱反正,不仅把中国经济推上高速发展的轨道,同样也把中国的政治生态带进了一个春天。尊重和关心取代了歧视和冷落,激发起民革广大台属党员的爱国热情,他们通过电话、书信或是“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以亲情化解宿怨,以乡情融化隔阂,融洽感情,构筑共识,前前后后接待了台湾亲友300多人次。常州民革原副主委石诗平的外祖母苏雪林,是与冰心齐名的台湾著名女作家,在这位百岁老人的牵手下,促成了台湾成功大学的来访。由于当时两岸官方沟通的管道尚未成熟,双方亲属的联系和交流就成为两岸沟通的主渠道。

  亲情的背后是商情,大批台资企业看好大陆市场,争先恐后西进,牵线搭桥的大都是大陆各地的台湾亲属和台湾的同乡会。从亲情、乡情到商情,厂情,经济合作是自然的延伸。常州民革黄埔老人刘剑呜,妻子李慧英是台湾高山族同胞,在他的牵手下,首开先河,引进了常州第一家台资企业——台谊商场,在常州民革台属党员的努力下,台北莎罗等一批台资企业登陆常州。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1年短短3年中,全市引进的台资企业有603家,总投资12.44亿美元。

  说到台湾的同乡会,还有一个带点传奇的故事。1996年夏天,时任常州民革副主委的黄人俊,接到亲友从苏州打来的电话,说他大表兄龚积榴从台北过来要见他。当时他觉得非常奇怪,因为他的大表兄解放前是吴江区党部书记长,1949年被人民政府镇压了。50年后忽然又冒出来,简直匪夷所思。双方相见时,都觉得恍若隔世,除了浓浓的乡音依旧外,都快认不出来了。原来他大表兄1949年被捕后寻机逃脱,辗转香港去了台湾,现在是台湾祥生珠宝行董事长、吴江市台湾同乡会会长。这次回来,就是应吴江市“四套班子”盛情相邀,帮助家乡引进台资项目。

  鲁迅先生在《题三义塔》中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昔日阶下囚,今日座上客。国共两党曾经兄弟阋墙,几十年恩恩怨怨,但终究是同宗同祖的手足兄弟,民族的血脉亲情是永远割舍不了的。

  与亲情和经济相比,两岸关系在政治上依旧步履蹒跚。1992年开始的汪辜会谈和“九二共识”,是两岸血缘关系在政治层面上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升华,曾经让许多人兴奋不已。然而,历史没有按照人们的善良意愿径直往前,却拐了一个不小的弯子。李登辉和陈水扁的上台,让双方形成的共识一夜间付之东流。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两岸杯葛不断,虽然亲情商情依然热络,但两岸同胞望眼欲穿的“三通”和“直航”,却始终是雾里看花。

  2004年夏天,经省黄埔同学会常州联络组潘培方老人以及常州民革市委会的联络,台湾退役将军华培俊率领在台的黄埔军校17期生风尘扑扑来到常州。上海、浙江、兰州等地的黄埔17期同学也都闻声赶来,在溧阳平陵酒家欢聚一堂。老同学相见,促膝共话,60年沧桑,物是人非。当初的小年轻,如今已是耋耆老人,但说到华夏一统,兴奋之情依然溢于言表。对陈水扁代表的民进党剩乱崛起,无作非为,华老将军有一段精辟的分析:“如果撇开纷乱的政治说教和做秀,你仔细去看陈水扁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去中国化还是去蒋化,都是要撕裂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因为他心里清楚,只要这种骨肉亲情在,所谓独立,永远是画饼充饥,同痴人说梦没有什么两样。民进党最害怕历史的传承和血脉的延续,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道统中,不认祖归宗,就是不忠不孝,民进党这样六亲不认的痞子党,如果不被老百姓抛弃,岂不天理难容。”

  2005年,台湾国民党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连战的破冰之旅和国共两党的历史性会晤令世人瞩目,期后,宋楚瑜、郁慕明等相继来访。每一次访问,黄帝陵、中山陵都是必去之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无论是祭祖还是谒陵,都是对血脉的认同。台湾国民党在国家民族大义上的智慧抉择,使它再一次站稳了脚跟,不管陈水扁如何撒泼,公道自在人心。2008年初,台湾民众做出了明智的抉择,一个为祖宗不齿的小丑连同他的政党被抛弃,历史又一次荡涤了污泥浊水,恢复了它的清白和生机。2008年末,两岸民众盼望已久的“三通”和“直航”如愿以偿。

  2009年3月17日清晨8时,当白色的豪华邮轮载着1000多名大陆旅游团抵达基隆港时,港口锣鼓喧天,舞龙舞狮出动迎接贵宾。如果说,20年前,跟着老兵脚步西进的,是腰缠万贯上大陆打拼的台商,如今时移势转,大陆经济崛起,国力昌盛,人民富有,腰缠万贯的“观光团”来宝岛一掷千金也无伤大雅。近期,陆资赴台也将启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光是常住上海工作生活的台湾同胞就有20多万,苏州昆山更是台商云集,宛如小台北,在台湾的大陆配偶则超过了10万人,桂林风景区每年接待的台湾游客有近30万人,至2006年,两岸贸易总额已经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在分离60年后,两岸融合的进程正在加速。

  1945年,22岁的张继孟告别年轻的妻子贾延红去了台湾,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08年才回到家乡,看到站在面前的丈夫,贾延红只说了一句话:“你回来了!”为了这句话,她整整等了63年,青丝熬成白发。我想,不管是大陆同胞还是台湾同胞,都不愿再让这种悲惨故事重演。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宗、同缘,手足情深,血浓于水,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永久隔断两岸同胞之间的这种血脉亲情。虽然眼下还有一部分台湾同胞对大陆存有误解,或者对历史的伤痛不能释怀,两岸也没有最终走出那段历史的轮回,但随着大陆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两岸回归融合正在不断向我们展示新的希冀,国家统一、亲人团聚、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终将成为全体炎黄子孙的共识,犹如滚滚黄河,百折千回,终归要流向大海。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