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委员对南京市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发布日期:[ 2005-04-07 ]
点击:[ 5961 ]
省政协委员、金陵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达华反映:
南京的基础教育有“四大顽症”需要救治:
一是配置不公。南京中小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中学集中在南外、南师附中、金陵中学等,小学集中在琅琊路、拉萨路小学等。《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必须免试就近入学,而南京教育是把财力、人力、物力都投向这些重点学校,“名校收入多,名校福利好”,造成市区教育人为的地位不均衡。建议分数这些优质资源,或培植新的优质资源,师资力量全市一盘棋,市区内教师可以互动,福利待遇实施“阳光工程”。
二是导向跑偏。去年南京市除艺术类外二本达线人数4600多人。从办学条件、生源素质等多种因素测算,南京再考上5000人也不为过。老百姓不得已把孩子送到郊区、苏中、苏北去读初高中,据不完全统计,南京最起码有5000人以上在外地读书。建议在抓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放松文化教育。
三是家教盛行。一个教师做家教一个暑假赚好几万元。名校的教师相互介绍做家教,上课只是糊,在校只是应付。建议全面推行“校长聘用制”和“教师末位淘汰制”。“校长聘用制”任期2—3年,采取上级管理部门指定候选人,或由学校教职工推荐候选人,公开答辩,确定正式候选人报组织部门决定。“教师末位淘汰制”可采取教师所教科目成绩分、教师相互测评分、学生及家长测评分“三结合”办法,计算出每位教师的总分,按一定比例确定末位教师,凡被确定的教师一律待岗,取消一切福利待遇。
四是管理较乱。南京各校的质量不是靠学校,而是一靠生源二靠家教。少数学校管理混乱,教师不问事,学生不学习,从何谈教学质量。可学习借鉴苏北的经验和做法。
(2005年3月23日省政协社情民意专报第23期综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