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法庭上逻辑缜密的资深律师,唇枪舌剑为公平而战,用专业捍卫公平正义;他是履职中心系民生的政协委员,坚持不懈为民生代言,用脚步丈量社会温度;他更是公益路上步履不停的民革党员,慷慨解囊为希望铺路,用大爱点亮无数希望。他就是王咏江,民革宿迁市委会委员、市政协常委、江苏法德东恒(宿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一位将法律人的理性、公益人的热忱与民革党员的担当,完美融合的时代践行者。
提案里的民生温度:当法律智慧遇见民革情怀
“宿迁市优秀法律工作者”的称号,镌刻着王咏江在法律专业领域的深厚造诣。他不仅注重自身法律知识的汲取,更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在团队化服务模式上,他打破律师行业长期以来单打独斗的传统,建立“主办+协作+辅助”三级服务体系。他要求每起案件必经三重复核,即主办律师把控方向、协作律师补充论证、辅助人员核查程序,这套看似增加人工成本的工作机制,却让办案的成功率大幅提升。“三维(情感维度、专业维度、效率维度)调解法”是他高效解纷止争的法宝,现在被写入宿迁调解工作手册,用于指导一域的定纷止争,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和”力量。
作为民革党员和宿迁市政协常委,他的目光从未局限于法庭卷宗,而是将法律人特有的敏锐洞察与严谨逻辑,深度融入参政议政的职责血脉,让每一份提案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民生关切和解决问题的务实智慧。
为“星星的孩子”点亮前路。当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在康复资源匮乏的困境中挣扎时,王咏江的心被深深触动。他沉下身子,走进康复机构,倾听家长的焦灼与无助。《关于加强宿迁市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建议》由此而生。这份凝聚着深度调研和人文关怀的提案,精准指出问题核心,提出增加专业机构、提高补贴标准、畅通融合教育路径等切实方案。提案迅速获得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后续政策的落地,为这群特殊的孩子打开了一扇扇希望之窗。
为“校门口的焦虑”开出良方。放学时分的校门口,拥堵混乱、人车交织,是困扰无数家长的“心头病”。王咏江敏锐捕捉这一痛点,以法律人的缜密思维提出《关于在学校周边道路实行限时停车的建议》。方案具体、操作性强,很快被交警部门采纳并转化为实际管理措施。混乱的校门交通得以有效疏导,“安全放学路”成为现实,赢得家长和社会一片赞誉。
向“指尖上的犯罪”精准亮剑。面对新型网络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高发态势,王咏江凭借其法律专业优势,深入剖析犯罪链条和预防难点。《关于强化帮信犯罪预防和源头治理的建议》聚焦源头治理,强调精准普法宣传、强化行业监管、堵塞监管漏洞,为守护群众“钱袋子”安全贡献了专业的法律智慧和前瞻性思路,体现了其提案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
王咏江的提案,字里行间流淌的是一位法律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更是一位民革党员心系群众、服务社会的赤诚。2022年“宿迁市优秀政协委员”的荣誉,正是对他这份卓著履职成效最有力的肯定。
公益路的长明灯:从物质帮扶到精神赋能
在王咏江的价值坐标里,公益慈善绝非简单的物质赠予,而是点燃希望、传递力量、赋能未来的深情事业。他将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革“博爱”精神,转化为一场场持久而温暖的行动。
“高来达星光”。王咏江连续五年倾情投入宿豫中学设立的“高来达励志奖学金”,累计奖励逾百名品学兼优或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这些奖学金,传递的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和“奋斗成就未来”的精神激励。它如同播撒的星火,照亮了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也温暖了无数家庭的心田。
“行走的普法课堂”。政府机关的会议室、高校的学术报告厅、银行的培训室、武警支队的营房、监狱的高墙之内、企业的生产车间、社区的寻常巷陌……都有王咏江量体裁衣义务举办公益讲座的身影。五年里,近百场公益讲座,受众超万人。每一次开讲,都是法治信仰的播种,是专业知识的共享,更是民革党员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生动实践。
“润物无声”的济困扶危。从贵州纳雍的偏远山村,到宿迁市残联的扶残助弱项目,再到本地佟圩社区的基层帮扶,王咏江慷慨解囊的身影从未缺席。价值数十万元的资金、图书、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向最需要的地方。这些捐助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温暖着困境中人们的心灵,无声地诠释着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民革宿迁市委会定点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是对他这份深情付出的崇高致敬。
王咏江的公益之路,展现了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智慧和“久久为功”的坚韧定力。他将法律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强大动能,彰显了新时代民革党员的精神风貌。
旗帜下的担当:让专业服务擦亮党派品牌
作为民革宿迁市委会委员,“民革党员”这一身份在王咏江心中重若千钧。他自觉地将这份组织的信任与重托,内化为强大的行动力,将个人法律专长与民革社会服务工作深度融合,开辟出独具特色的履职路径。
架起民族“连心桥”。他深知少数民族同胞在寻求法律服务时可能面临语言、文化、习俗等多重障碍,因此牵头成立了“宿迁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服务平台,更是一座充满温度的“连心桥”。它专门为宿迁市少数民族中的困难群体畅通了免费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用法律武器捍卫他们的合法权益,让法治的阳光平等照耀每一位民族兄弟,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团结。
打造党派“服务站”。依托丰富的法律资源平台和深厚的专业积累,王咏江推动成立了“民革宿迁市法律援助站”。这成为民革宿迁市委会发挥法律界别特色优势、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载体和亮丽名片。法律援助站通过提供专业、高效、普惠的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不仅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难题、化解基层矛盾,更显著提升了民革组织在社会上的能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它生动实践了民革“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的社会服务工作方针,将中山博爱精神落到了实处。
在履职实践中,王咏江精准找到了个人价值与党派使命的交汇点。他以法律专业为支点,以社会服务为杠杆,通过实实在在的、富有法律特色的项目,不仅有效服务了群众需求,更擦亮了民革社会服务的特色品牌,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民主党派成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
王咏江以实际行动,生动谱写了“专业立身、公益立心、党派立魂”的时代乐章。法庭之上,他以法为剑,捍卫公平正义的尊严;提案之中,他以智为笔,勾勒民生福祉的蓝图;公益路上,他以爱为火,点燃困境中前行的希望;党派旗帜下,他以责为担,书写服务社会的忠诚。期待王咏江在建设法治中国、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百尺竿头再攀登,继续书写双岗建功的新篇章。(作者张静秋系民革宿迁市直二总支党员、宿迁市审计局财政处干部,作者陈泓羽系民革宿迁市委会机关干部)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5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277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