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现状及相关思考

发布日期:[ 2012-11-15 ]   点击:[ 7792 ]

                     谭 震 殷晓芸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作为其中一员,各民主党派在建国后经历了发展、被打击到再发展的曲折历程。民主党派成员从建国初期的1.3万人到目前的80余万,其自身建设的发展经历了较多的波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随着时代发展,各民主党派成员在坚持高素质、高层次等发展原则的基础上,结构不断优化、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代表性人士层次不高、界别特征弱化、党派成员结构趋同的倾向和趋势。

  一、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基本现状及原因分析

  各民主党派成立之初,都是由有一定代表性人士组成,成员多为大中城市中的知识分子。文革期间,各民主党派组织基本停止了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各民主党派的组织才开始恢复和健全。1989年、2005年,中共中央先后下发了中发14号文件和5号文,就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民主党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参政议政职能广泛性多样性的要求,促使民主党派新发展成员面临同化的趋势

  建国之初,各民主党派由于其组成人员的构成,存在明显的界别特征。如民盟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农工以医卫界为主,九三以学者专家为主,民进以小学教师为主,等等,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也根据其人员构成而有一定区分,所谓术业有专攻。但是,随着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时代发展的变迁,中共中央对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的履行提出了广泛性、多样性、前瞻性、创新性的要求,各民主党派在保持原有的参政议政特色的基础上,都着力扩展着参政议政的内容,并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使得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在保持原有界别基础的同时,迫切需要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优秀代表人士的加盟,党派新发展成员之间的界别特征不断淡化。

  (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使社会新阶层成为各民主党派发展的新对象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剧烈变化时期。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孕育和催化下,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1996年,各民主党派中央专门就此进行了协商,对在行业中有较大影响、政治素质好、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各民主党派都可以加以发展,以体现民主党派政治联盟性质和广泛性的特点。同时,随着从事非公经济的知识分子的不断增多以及政治诉求的提升,加入民主党派的非公经济人士呈不断上升态势。

  (三)城乡二元结构的分解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民主党派发展区域面临新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破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时期,城市化率从2000年的36.22%快速提升到2011年的50%左右。城乡壁垒被逐渐打破,城乡在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同时,近郊乡镇被并入城市区域,较远的乡镇也被建成中心小城镇,再加上人们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的趋势,使得各民主党派原来“坚持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发展原则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关于各民主党派组织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各民主党派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对于中国的民主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民主党派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在社会变迁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才能发挥其存在的价值。

  (一)要加大自身宣传力度,提高优秀人才加盟力度

  各民主党派逐步发展壮大,地位、作用、力量也不断增强。但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仍相对较弱。有些人虽然知道中国有民主党派,但不知道具体名称;有些人对民主党派的地位作用不甚了解,还以为是“反对党”。再加上在文革期间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一些人谈及民主党派时仍心有余悸。综合来说,民主党派给人一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感觉。民主党派要想获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就要加大自身宣传力度,这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突破:一是要着力拓宽宣传渠道与平台。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较弱,与自身宣传手段单一、渠道不畅、平台有限有关。民主党派的正式报刊全国仅“团结报”一家,还不是日刊;省、市一级民主党派的期刊杂志仅仅是内部刊物,传阅范围有限,同时,由于受财力、资料、人员等限制,期刊质量也难以保证。以网络宣传平台为例,市一级民主党派层面建成网上宣传平台的较少,即便是建成网站,但信息更新较慢,缺少维护,难以吸引眼球。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年轻成员的大量加入,网络平台应成为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进行自我宣传、加强沟通、提升影响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二是要提高自我宣传意识。民主党派社会影响力较弱也与自身宣传意识不强有关,一些活动的宣传报导就事论事,内涵挖掘不够;对自身成员优秀事迹报道不充分,不体现党派成员身份。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宣传意识,对素材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出好的作品,树立好的党派典型等。三是要争取主流媒体的支持。民主党派社会影响力较弱与各级主流媒体对民主党派的重视度不够有一定关系。地方主流媒体不论在知名度、覆盖面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民主党派要积极争取本地中共党委、政府及相关媒体的重视,多沟通多联系,增加曝光度,提升影响力,从而提高吸引优秀人员加盟的力度。

  (二)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努力完善组织架构

  长期以来,民主党派机关的吸引力较弱,机关人员流动性不强,机关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效能建设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要着力加强党派机构建设。民主党派的机关自文革以后才开始恢复运行,目前大多数仅设中央、省、市三个层面,个别党派才能延伸到县(区)级层面,且普遍存在内设机构少、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以常州市为例,市级民主党派机构的人员编制还是1998年时结合当时各党派成员数量而确定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些党派成员数量翻番,现有的机构编制数量已不能满足现时期党派履职的需求。各民主党派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在机构编制、行政经费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

  二是要着力健全基层组织架构。根据1986年江苏省各民主党派共同协调达成的共识,各民主党派可以在一部分经济文化较发达、民主党派发展对象集中的县城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成员、建成组织。不过,由于各民主党派对执行“这一决定”与“坚持在大中城市发展”发展原则的理解不一,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由于受机构编制的制约,虽然城镇化在不断推进,但县、区一级民主党派机构仍未有大的变化,仅个别党派在县、区一级存在正式机构组织。针对这一情况,各民主党派要积极加强与县、区级统战部门的联系,加快县区级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步伐,构筑与地方中共党委、政府联系交流的桥梁,为民主党派在基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组织保障。

  三是要注重加强党派机关建设。民主党派的机关不仅要承担参政议政职能和履行,还要做好党派与成员之间沟通与联系的桥染和纽带,是集党务、政务、事务、杂务于一体的机构,是党派的社会形象窗口。但长期以来,民主党派机关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给外界一种“躲进小楼自成一统”的感觉。近年来,各民主党派虽然提高了对机关建设的重视程度,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但与新阶段民主党派所承担的职能和任务相比,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四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完善组织发展。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是其自身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民主党派生存、发展、延续的需要。既要尊重历史,又要体现时代性,更要彰显自身特色,这是新时期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应着重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是要正确理解发展界别问题。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中的界别特征弱化,其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建国初期,各民主党派是各自阶层、界别利益的代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社会阶层已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民主党派的发展对象呈现出交叉融合的趋向,如果仍按原有的界别严格限制,一些党派将无对象可以发展。而各民主党派均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参政党,虽然名称不同,但政见相同,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因此,民主党派应正确理解界别概念,在保持原有的特色基础上,应适当发展其他社会新阶层优秀人士,保证新鲜血液的补充,以确保民主党派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二是应考虑适当扩展发展区域范畴。城镇化、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不断增长,各民主党派中央应对原来“坚持大中城市发展的原则”给予准确解读。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以及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和提升,城镇的新市民和新一代农民中也不乏精英和高级知识分子的存在。现在年轻人与以前相比,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而这些人员的政治诉求,民主党派应该也可以适当考虑,给予一定的关注。

  三是要破解年龄发展的局限。虽然民主党派一直走的是精英路线,但事实上,由于受发展区域、年龄、界别等门槛的限制,民主党派与中共党员的精英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较大差距。民主党派代表性人士的影响力、号召力、代表性已大不如前;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培育体系也不够健全,一些地方民主党派在换届选举时,班子人员候选人匮乏,选择余地小,甚至出现刚被推选上又因犯错误被免的案例。后备干部的培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制订的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总标准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这也同样应该是民主党派新时期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标准和目标。因此,民主党派中央应对组织发展年龄问题重新思考,对原来坚持30岁以后再发展的这一原则应适当放宽,争取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尽早加入。

  时代在前进,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与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民主党派的时代特征,更好发挥民主党派的政治作用。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