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中山民主观念的辩证解读
发布日期:[ 2009-01-05 ]
点击:[ 7806 ]
黄 列
19世纪末,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到20世纪初,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确立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作为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创造共和的第一人,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不朽功勋是不可动摇的。周恩来同志《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开幕词》中曾指出,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且“在中国人民中散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虽说孙中山的民主观念还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思想范畴,但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地否定民主共和的思想。恰恰相反,它认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它仍然是对封建专制的一个巨大历史进步。
中山先生的民主观念首先表现在他的公仆意识上。中国历来将官吏通称为大人、老爷之类,孙中山认为不妥,于是在1912年3月致令内政部:“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在孙中山的倡导下,此后官厅人员都用职务相称,一直沿用至今,而民间则以“先生”、“君”称呼。其实孙中山的公仆意识早在他投身革命之初就已形成,1906年,在《民报》创立周年庆祝大会上,孙中山发表演说时就明确指出:“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官吏却是国民公仆。”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不计较个人的荣辱权位,努力接近民众,倾听社会各界的呼声。有一位扬州盐商想到南京总统府看看孙中山这位“平民大总统”是啥模样,被孙中山卫士拦在门口不能进去,孙中山知道后,特地放下手中工作接见了他。这位盐商一见孙中山便跪下来行起三跪九叩首的大礼,孙中山忙扶起他,说:“都民国了,这一切不实行了。”在得知盐商来意后,孙中山哈哈大笑说:“你看我不跟大家一样吗,总统在职一天就是人民的公仆,是为全国百姓服务的。”盐商问:“若是离职以后呢?”孙中山答道:“那不就跟你一样,也是老百姓啊。”这位盐商离开总统府后,十分感慨,逢人便说:“今天,我总算看到什么是民主了。”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不懈地宣传“公仆”思想。在去世的前一年,他在《民权主义》演讲中还说到:“管理政府的人,要付之于有能的专门家。把那些专门家不要看作是很尊贵的总统总长,只把他们当作是赶汽车的车夫,或者当作看门的巡捕,或者是弄饭的厨子,或者是诊病的医生,或者是做屋的木匠,或者是做衣的裁缝,无论把他们看作是哪一种工人,都是可以的。人民要有这样的态度,国家才有办法,才能够进步。”孙中山的公仆意识至今对我们吏治政策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位学者评价中山先生的公仆意识时说:“公仆一词生动、贴切地阐述了人民和官吏之间的关系。它将历来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的大人、老爷们拉到地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颠倒”。
中山先生的民主观念集中体现在他的民权主义中。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亲自主持制订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精神和民主精神,用法肯定下来。它的最重要价值,是由根本大法承认主权在民。明确规定了“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毛泽东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曾说过:“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也就是说,它的民主共和思想基本原则是有历史借鉴意义的。孙中山说:“中国自革命以后,成立民权政体,凡事都应该由人民作主的,所以现在的政治又可以叫做民主政治,换句话说就是人民来做皇帝。”为了让人民真正“做皇帝”,孙中山主张人民要拥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这四大权力,“人民而有此四大权力也,乃能任用官吏、役使官吏、驾驭官吏、防范官吏,然后始得称之为一国之主而无愧色也。”对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如何推行“直接民主”,孙中山也作过切实的思考,他认为,以县为单位自治,仿照瑞士模式,实行直接民权,县以上则实行代议制,各县选举国民代表组成国民大会,参与中央政事,拥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也就是说,孙中山当年的设想是把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结合起来,来解决中国的民主问题。至今我们推行的人大民主机制与孙中山的设想还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的。
孙中山民主观念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借鉴西方民主的思想。他长期生活在西方,对西方民主的发展作过深入研究,因此主张要借鉴西方优秀的民主理念。他说:“我们为什么要仿效欧美呢?因为看到了欧美近一百年来的文化雄飞突进,一日千里,种种文明都比中国进步。”但孙中山又不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民主模式,他在1924年4月发表演说时讲到:我们“所主张的民权,是和欧美的民权不同的。我们拿欧美已往的历史来做材料,不是要学欧美,步他们的后尘,是用我们的民权主义,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全民政治的国家,要驾乎欧美之上。”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就是借鉴中西民主政治思想的典型。孙中山在吸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和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任用官员的考试、监察制度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设想。孙中山既承认西方民主制度有先进的一面,同时又要加以改进和超越,这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当然,孙中山的民主观念并非十全十美,对孙中山的民主观念我们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分析才能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借鉴。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最大瑕疵是他的封建家长式的作风和理念。孙中山早年继承了洪门血脉,以传统会党的方式从事革命活动,后来,一次次地失败、挫折使他更加坚信革命需要绝对统一的权威才能取得成功。特别是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从惨痛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是:“党员皆独断独行,各为其是,无复统一”才导致失败。他对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忝为总统、乃同木偶、一切皆由不得他主张”的境况感到懊恨,后来他写《建国方略》时还提到:“是以予为民国总统时之主张,反不若革命领袖时之有效而见之施行矣。”因此孙中山在建立中华革命党时,“首以服从命令为唯一之要件,凡入党各员,必自问甘愿服从文一人,毫无疑虑而后可。”在孙中山手订的入党誓词中说:“凡进本党者必须以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这样绝对霸权的誓言还要大家加按右手中指指印。难怪中华革命党成立之初就遭到革命党内部的强烈反对,黄兴坚决不加入远走美国,追随孙中山的一些元老李烈钧、柏文蔚等也拒绝参加,连老同盟会员谭人凤等也远离孙中山。
孙中山还把党员按入党时间先后分为三个等级,即首义党员、协助党员和普通党员,革命成功后他们被分别授予元勋公民、有功公民和先进公民。元勋公民有一切参政、执政的优先权利,有功公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先进公民则仅有选举权。“凡非党员在革命时期之内,不得有公民资格。”学者傅国涌在《历史深处的误会》一书中说:孙中山“忽略了他所追求的自由、平等、人权,国民性的整体缺陷不可能通过对革命者授予优先的特权就能加以解决。没有人权概念的广泛普及,没有形成公民社会,当然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孙中山先生没有看到问题的要害所在,用家长式的权威来推动革命,这不能说不是一大败笔。
孙中山这种要求党员宣誓打手模效忠党魁的做法,对他的继承人蒋介石有很大影响。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处处有中华革命党的遗风,国民革命只是给了少数人分赃的机会,孙中山理想中的民主宪政被独裁和血腥所替代,这是孙中山始料不及的。
孙中山民主观念中另一个不足是,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孙中山特别着重于“政体”的研究,这是必要的;然而,他一向忽略“国体”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领导权问题,和对于国家的主要成分--军队(革命党自己创建、领导和掌握的军队)问题,表现轻忽。这样,即使民主法制怎样地完善,却因为没有保障实施的条件,或者流于一纸空文,或被敌对势力毁于一旦,篡权坏法,民主共和遂演为专制之谬制。孙中山后来有所认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已经是“护法”有心,回天无力,追悔莫及了。在这一点上,孙中山留给我们的教训,同样也是有耐人深思价值的历史遗产。
1927年,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后,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承诺一直没有得到兑现。相反,国民党在大陆执政期间,政治上实行一党专政,官僚资本无节制地扩张,土地问题造成农民大量破产,最终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败退走台湾。直到国民党到台湾当政后,才实行“三七一土改”和发展出口加工业,使台湾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是,国民党政治“秘密会党”遗风,暗潮不绝。专横和黑金政治伤害了民众的信赖,也使台独势力得以借势发展,最终被陈水扁挟“族群分裂”之势拾取政权。当然民进党并未接受历史教训,理政无能经济衰退,政治贪腐愈演愈烈,最终也必然失去执政地位。当下,台湾自以为民主宪政可与西方媲美,且顺利完成政党轮替,但为什么陷于如此困局,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国政党政治的深刻反思。
中国的民主政治终究要在中国的土壤上生长发育,因此照搬西方民主模式早已被孙中山先生所否决。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历史得出的结论。当然,连孙中山这位历史的伟人也存在家长式的作风,更何况一个政党从革命走向执政后会受到各种腐败的侵蚀,就更需要防止“独大、专制”的倾向。革命党成为执政党后,需要珍惜自己的历史地位,不辜负革命理想和人民期望。如何摆脱会党政治的旧习,完成政治角色的转换?如何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并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这不仅是海峡对岸国民党应该深省的问题,也同样是中国共产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孙中山先生一生反对“以党治国”,倡扬“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宗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继承中山先生的民权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是很有意义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政治建设也有不俗的表现,但总体上政治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我们今天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意义不仅限于统一,同样重要的是在对孙中山民主理念的辩证思考中吸取精华和教训,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