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功业 永远的怀念
发布日期:[ 2017-01-11 ]
点击:[ 13890 ]
封立群
回眸中国一百多年的近现代风起云涌历史,我们心中总是交织着几许苍茫、几许悲凉、几许激奋、几许昂扬。
十九世纪的世界躁动不安,西方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海外殖民扩张变本加厉。十九世纪的中国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积贫积弱、屡遭创伤。
1840年,西方列强仗着船坚炮利,用铁与火野蛮地敲开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从此就像一张耻辱的标签,刺眼地贴在泱泱帝国苍老的脸上。龙钟老态的清王朝外患内忧,风雨飘摇。饱受屈辱的百姓呼号无门,民不聊生。
历史在轮回的激流中动荡。历史也总是按照自己的因果规律默默演进,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终于在山重水复处峰回路转。
1866年11月12日的一个夜晚,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更夫的儿子,用他清脆响亮的啼哭划破了长夜的黑暗,向人们昭示渴望已久的黎明到来。这个孩子名叫孙文,他将会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孙中山”。
这位带着“敲更”使命意识降生的孩子,从此奔走呼号,倡导革命,催生共和。辛亥革命如同一记定音鼓终结了盘桓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完成了华夏大地从帝国向民国的嬗变。
对一位历史伟人,怀念是必须的,崇敬是应该的,但这却是远远不够的。对这位历史伟人留下的思想遗产,我们应该在怀念中继承,在崇敬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这才是最好的怀念,最大的崇敬。
中国共产党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在这条完美的历史曲线或巨大的历史链条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笃实的践行者和卓绝的创新者。毛泽东说过:“中国共产党是旧民主主义的继承者。”刘少奇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现在实行的新民主主义就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日子里,每一位民革的同志有几件事情可做:
第一,静下心来,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认真读一读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这两本小册子大气磅礴地描绘了中国社会、政治改革和发展的宏伟构想。辛亥革命史学家陈锡祺老先生说:“孙中山先生系统地提出过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计划……他的很多设想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孙中山先生勇于冲决一切思想的网罗。他善于进行理论思维,不断进行思想创新,为改造百年积弱的中国呕心沥血。这是孙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理论积累和思想建设也是我们国家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通过全民族的努力,大声地对世界说:中国不仅有中国制造,还有中国创造,更有中国思想。
第二,把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深深根植于自己的思想中。孙中山先生“平等博爱、天下为公”的呼喊,让仁人志士心中永远激荡着温暖和豪情。如果大家均持“天下为公”的理念,贪污腐败就无处藏身,以权谋私便成为内心的耻辱,社会就不再遵循“丛林法则”,党风就正,民风就醇,社会就会清风习习。
第三,实践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思想。蔡元培先生悼念孙中山时,撰有一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孙先生革命的主旨就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振兴中华是其首要的目标,但也是先生的未竟之功,终生的遗憾。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也谈到,孙先生是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人。确实,孙中山先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历史功绩,是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财富。继承这笔伟大而又丰厚的精神遗产,为天下苍生的福祉服务、为和平统一大业服务,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这才是我们缅怀和告慰历史伟人的最好方式。
我们民革人同样要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担当意识,积极服务于地方的经济社会改革、建设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告慰孙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为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愿,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甚至一个响亮的感叹号。
历史在这里激荡,历史不会在这里停留。“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中华民族和平统一的事业人心所向、不可阻挡。
负改造宏谟,许世以身,有功于民,有功于国,斯人卓著千秋业;综平生伟绩,大书其事,或布在方,或布在策,此后流传万古名。不朽的伟业,永远的怀念。中山先生,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