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辛亥革命志士段开运
发布日期:[ 2011-09-06 ]
点击:[ 5760 ]
吴 琳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在这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洪流中,我的曾祖父段开运作为时代青年,满怀报国热情,赴日本留学并投身革命,和其他中国留日学生一道宣传新文化,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我的曾祖父段开运,原名鹏翱,字程九,别名绍珊,河南省罗山县人(今属湖北省大悟县),当时家境优越,自幼接受良好教育,饱读诗书,文才过人。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热潮,1905年,曾祖父因学习成绩优秀,经河南省政府公派考送至日本国早稻田大学留学。在日本学习期间,受孙中山先生及其思想影响,追随中山先生参加革命。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在日本成立,他是早期加入同盟会的成员之一。据统计,从1905年到1907年,有资料可查的同盟会会员有379人,学生就占了354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留日学生。
1908年,曾祖父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秉承中山之志,为寻求实业救国之路,考入神田日本大学商科专业,继续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与其他留日学生一起,以向国人介绍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作为己任。为了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将革命推向全国,他遵照总部指示,返回原籍河南,积极开革命工作。回到家乡后,他变卖家产和田地,积极为革命党筹款。他用变卖家产的钱款在日本购买进步书籍,回国时,又把这些革命书刊偷偷运回国内,广为散发,宣传革命思想。父亲在世时,提到曾祖父常自豪地说“他每年从日本回来,家里的钱都被他用来革命了!”
曾祖父深受孙中山先生思想影响,在家乡提出,将来土地一定要国有化,提倡耕者有其田。针对当时粮食还贷“大斗进、小斗出”的剥削做法,曾祖父在街上立“石斗”以示公平,一举破除了千年陋习,引起巨大反响。他鼓励子女多读书,宣传新思想,并让两个儿子行医和教书;他倡导男女平等,反对女孩裹脚,让女儿“放大脚”,并领女儿到河边赤脚嬉戏。此行为当时在家乡引起轩然大波,家乡百姓说他是“疯子”。他的言行至今仍为当地百姓传诵。
1912年曾祖父完成学业,受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号角的召唤,毅然踏上回国的道路。经河南省都督张镇芳呈国务总理赵秉钧委任,在河南省实业司第三科商科任科长一职。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委任张镇芳(袁的表弟)为河南都督兼民政长。张镇芳秉承袁氏意旨,在河南全面恢复封建旧秩序,取缔革命的国民党。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热衷于议会民主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这时,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发动了讨袁“二次革命”。曾祖父即与河南省的革命党人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投身到反袁复辟的武装斗争中。
1913年7月1日,河南革命党人与《开封民立报》社组织的开封火药局爆炸,震惊袁世凯当局,张镇芳实施严密搜捕,大肆镇压革命党人,数十名革命志士遭到杀害。曾祖父也因参与此爆炸案被当局通缉,逃回老家,在罗山县躲过了三百多名骑兵的追杀,而后一路躲避潜至绥远安顿下来。曾祖父隐名埋姓在绥远谋职,自1914年,先后任绥远财政厅第三股股长、五原县西北、东南清源局局长,兼代五原县知事等职。期间因业绩卓著,1917年获民国大总统授予的六等嘉禾奖章。
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追溯辛亥革命的历史,指出革命思想乃是由留日学生“提倡于先,内地学生附和于后,各省风潮从此渐作”。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说中又讲到:“当年在日本组织同盟会的时候,主要依靠的就是一万多留日学生,他们发起救国,提倡革命的风潮。”曾祖父深受孙中山先生思想熏陶,追随中山先生反清反袁,推翻帝制,是革命的先驱和志士。1924年,他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48岁。曾祖父生前受到民众、志士的尊敬与爱戴,去逝后得到后人的敬仰和缅怀,曾跟随他革命多年的警卫,一生敬仰曾祖父的革命精神,去世后安葬在曾祖父墓边。
先人已逝,精神永存。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追忆先人,就是要缅怀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作为辛亥革命参与者的后人,同时又是民革党员的我,在对先辈们追思和敬重的同时,渴望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祖国统一。我将努力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