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苦涩而余韵悠远的盖碗茶
发布日期:[ 2011-05-17 ]
点击:[ 4880 ]
——在北京首都剧场看《茶馆》
殷晓芸
今年2月22日,有幸赴北京参加了民革中央召开的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彰大会,会议期间,民革中央安排参会人员前往首都剧场观看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
晚上7点,集中乘车前往首都剧场,剧场地处北京东城区王府井闹市区,占地面积并不大,剧场大门距道路不足10米,来看戏剧的车辆只能停在靠近剧场一侧的道路上。剧场右侧的一块座基上镌刻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几个大字,想来这才是首都剧场的正式名称,而首都剧场应是其一个泛称。
剧场建筑式样非常古旧,年代久远,后来才知道是1952年6月始建的。沿着剧场门前的台阶拾级而上,迎面便是剧场的老式木门,涂着暗红色的朱漆,木头的门栓,似一个历经了沧桑岁月却仍然平静安祥的老人,古朴、凝重地默然静立在喧嚣的现代都市中,却仍然保持着那一份独特的韵味和神秘。
剧场内的设置与现今的豪华剧院相比差距甚远,舞台设施也不够先进,想来即便是欲翻新也拘于条件所限而难以为之,但场地的坡度、音响却一点也不影响观看的效果。当天的《茶馆》是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也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从1958年开始首演,至今已有52年600余场。这次的版本是1999年的新版,主要演员均是中国当今著名的影视演员,如濮存晰、杨立新、梁冠华等。据称北京人艺每年演出一轮仅20场,均一票难求。
剧幕一拉开,老式的茶楼、清式的衣着、报童的叫卖、茶客的闲谈,让人一下子便陷入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似乎来到了那个我们未曾经历、却似曾相识的年代。二个小时三幕剧的表演,从19世未期到20世纪中期,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时间横跨了半个世纪。剧中的主角,梁冠华饰演的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在乱世中小心翼翼、忍辱负重、苦苦挣扎求生,被敲诈勒索盘剥威胁,辛苦一生却不能获得基本生存所需,最终却仍被逼上吊,未能逃脱悲惨的命运。而正直豪爽的常四爷、一心创业的秦二爷、胆小怕事的松二爷等当时中国社会的三教九流人等,一个被捕入狱后灰心务农,一个被没收财产关门倒闭,一个贫困交加狐独离世。那段中国近代史上五十年的历史社会变迁,当时中国统治层的腐败与黑暗,通过这些当时中国社会的中低层人士的命运,在不到100个平方的舞台间,数十名演员淋漓尽致地表演了出来。
2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间过得飞快。剧幕拉上的那一刹那,全体观众起身鼓掌,经久不息,演员们一一上台,鞠躬致谢。恍然回神间,已出了剧院大门,而心情却一时不能平静。恍若刚品了一杯苦涩的盖碗茶,那涩涩的滋味仍萦绕在心里,脑海里却还有着一丝庆幸,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样的时代,也想象不出自己在那样年代该如何生存,却肯定是不会像现在这样宁静、祥和与幸福。
首都剧场坚持《茶馆》一剧的演出,是其对老一辈艺术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守望,更是旨在通过对过去中国社会生活的重现,用以警醒现今的人们,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黑暗。民革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的今天,组织我们观看《茶馆》,这是历年会议中从未有过的活动安排。作为身处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体系中民主党派一员,我想,民革中央应该是希望全体党员能从中感悟到,要更加要懂得要珍惜和保护好现今的拥有,珍惜现今的和平发展的契机,珍惜现今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民主氛围。同时,也是希望每一个民革党员都能切实履职,致力于消除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不和谐、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问题,真正与共产党同心共进,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维护当今社会的和谐稳定,使中国社会不再有回到那样过去的可能。
《茶馆》演出已坚持了50多年,今后还将继续坚持下去。品味《茶馆》,在品评其苦涩的滋味同时,更多地留给我们今人一种余韵悠远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