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先生“二琮最佳”释义

发布日期:[ 2011-07-12 ]   点击:[ 4919 ]

                         殷志强    
  
  章太炎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革命活动家、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影响深远的国学宗师。鲁迅先生就曾经听过他的课,赞扬他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家”。周恩来总理赞誉他为“一代儒宗、朴学大师,学问与革命业绩永垂史册”。

  先哲先贤治学,史料为重,视其为学术基石。史料是证据,有一分材料方可说一分话,这是先辈的治学态度。史料又有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多种。文献史料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经史子集中相对容易找到,而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历代没有系统收集、整理过,地下不断出土,民间常有流通,必须时时留心,处处观察,每每辨识,日积月累,方能集腋成裘。故大学者都是极其重视的,可补文献之阙,一代国学宗师章太炎先生也不例外。

  章太炎先生以投身革命活动和严谨治学闻名,不以收藏出名,但也有相当精彩的收藏。他一生有多少收藏,恐怕无法统计,只能在章念驰先生公布的《章太炎遗嘱》中略见一二(见章念驰:《章太炎遗嘱》,载《面壁集》第298-306页,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8年9月,香港)。

  遗嘱云:“余所有书籍,虽未精美,亦略足备用,其中明版书十余部。”大学问家,都是大藏书家,不仅要藏书,还要会用书,利用藏书创造新的知识财富。章太炎先生的研究范围涉及医学、古文字学、金石古器、历史学、哲学、政治等,需要有多少藏书才能“略足备用”,可以想象。太炎先生还藏有珍贵的明版书,弥足珍贵,说明他对版本学也很精通。

  遗嘱又云:“余于器玩素不属意。铜器惟秦权一枚,虎鍄一具为佳。别有秦诏版一具,秦铁具三具,韶(诏)版所信为真耳。瓷器皆平常玩物,惟明制黄地蓝花小瓶,乃徐仲荪所赠。明制佛像,乃杨昌白所赠,视之差有古意。玉器存者虽多,惟二琮最佳;又其一圜者,乃瑗之类,亦是汉以上物,螭虎一具,乃唐物也。古钱颇丛杂,惟王莽六泉、十布,差足矜贵……”

  从太炎先生的遗嘱中可以知道,他的古物收藏不算丰富,但类别不少,有古籍、古泉、古玉、古砚、古瓷等。他对其收藏还进行学术研究,一是记录来源;二是确定名称,包括时代、质地、数量;三是辨识真伪,区别优劣。太炎先生对其所藏古物的价值进行了等级区分,有“差有古意”、“差足矜贵”、“为佳”、“最佳”等不同层次,相当于当下常用的仿品、真品、珍品、精品等层次,表明太炎先生对古物是颇有研究的,能区别古物的真假、优劣,这要有相当的功底才能做到。可见,太炎先生不仅精通国学,古器物学也很内行,是真正的“通古今之变”的一代宗师。

  带着对“二琮最佳”的向往,带着对《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与辛亥革命文物精品展览》的期待,在太炎贤孙念翔兄长的周到安排下,我们在赛似夏日的灼人春光里,上杭州,下余杭,走西湖,行仓前,瞻故居,祭墓园,进入纪念馆参观陈列,品鉴展品。由于自己的专业特长、特别爱好,陈列展览中章太炎收藏品中的几件玉器,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在以文献、法书、图表为主的展览中,犹如谦谦君子,笑迎八方宾客,展示独特品格。一件是玉佛手,新疆和田玉,清代玉作,既可陈设把玩,又可插花,观赏与实用于一体。展览中的两件玉琮,虽没有玉佛手高大,但大玉不琢的状态,方圆兼容的形态,招人厚爱。一件矮方形玉琮,单节,外方内圆,琢磨精细。四角外突,角部还有非常浅的纹样轮廓,应是简化兽面纹的遗痕。本为青玉,沁泽后呈黑灰色,有明显的层次感。类似玉琮,曾出土于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遗址墓葬,当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期玉琮。还有一件白玉琮,外面虽分为三节,器形也不高,四角端琢有横弦纹,应是简化兽面纹。据考古资料,此形式玉琮,当为良渚文化晚期玉琮,主要出土于江淮流域。

  原来,太炎先生的“二琮最佳”,是指其收藏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良渚文化的二件玉琮。由于当时还没有经过田野考古科学发掘的玉琮进行比对研究,因此将外方内圆的玉器,定名为“琮”,不是一般学者所能做到,因为连孜孜不倦钻研学问的乾隆皇帝,还称其为“玉辋头”,清末吴大澂在《古玉图考》名著中,经过大量文献与实物考证,才将其定为“琮”。这一方面说明章太炎先生对古玉器相当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吴地学者吴大澂的考证相当认可,尽管他在文中没有加以说明,但将此类玉器定为玉琮,明显是接受了吴大澂的观点,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将此类玉器正式定名为“琮”的。现在将早期外方内圆的玉器定名“玉琮”,成了学术界共识,既有吴大澂的考据功绩,也有章太炎先生的实践功劳。可见,章太炎先生将二件没有多少工艺装饰的玉器称为“二琮最佳”,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不是随便说说,也不是任凭感觉,而是建立在严格的国学研究及丰富的古物知识基础上的,不是一般学者能做到的,不能不佩服一代宗师深厚的国学功底。

  太炎先生还收藏秦权、秦诏版、秦方量、汉代瓦当、汉代空心砖等上古时期文物,据说还藏有“昭陵六骏”拓片,对有铭刻的古物尤其重视,表明太炎先生是从研究国学的角度收藏古物的,作为不可或缺的史料,兼以陶冶情操,玩物养志。这与当下为了财富,为了金钱,为了功名,大肆掠夺古物,泾渭分明,境界高下,不言自明。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