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币上的辛亥往事
发布日期:[ 2012-01-18 ]
点击:[ 4971 ]
张 驰
辛亥年,推翻帝制,民国初建,为了纪念这一盛举,民国政府在南京发行了开国纪念币,该币正面印有中山先生的五分侧像,面值壹元,史称孙像开国纪念币,一般认为此币为民国银币之首创。而后南北议和,孙中山先生不忍民众再遭战火,因而顾全大局,让位于袁世凯。此间两年,先后发生了国民党元老宋教仁被刺案及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反对袁世凯当局违背《临时约法》而发起的二次革命。至民国三年,袁氏在国内基本消灭了对手,遂颠覆共和,专权当道。是年,袁氏政府发行了银币,正面为袁氏五分侧向,背面为嘉禾,面值壹元,史称袁像银币,俗称“袁大头”。袁像银币含银89%,制作精美,官民多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结束了辛亥以来国内币制的混乱。但此时的袁氏做起了皇帝梦,妄图逆流复辟,终身败名裂,造成了南北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可怜黎民百姓再次陷入刀兵之灾!
袁氏之后的中国仍然是北洋军阀掌权,由于各路军阀混战,各方发行的纸币多不断贬值,期间于民国八年、九年、十年,分别又发行了新的袁像银币,因此袁像银币已经成为当时中国主要的流通货币。而一些地方军阀也趁机自制银元,制作较为精良的有:阎锡山在山西发行的袁像银币,当然精明趋利的“阎老西”在发行银元问题上也不忘大捞一笔,发行的银元含银量只约为80%,较中央版含银量少了一成,也许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因其制作的银元正面袁像双眼微睁,形象较之其他版本的袁像银币很是不同,故受到钱币收藏界的热捧,其价值反而较中央版高了许多。客观上说,各种袁像银币在中国的流通,维系了全国货币形式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货币金融控制。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等东北三省军政要员通电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宣布东北易帜,中国形式上完成了统一。期后虽先后爆发了中原大战、两广独立等新军阀混战,但是,南京国民政府逐步确立了权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民国政府决定发行新的银币,该币面值为壹元,正面为孙中山先生五分像,背面图案为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背面右方有旭日东升及三鸟飞翔的图案,因此该币也被称为三鸟币。三鸟币虽制作精良,但却未能大量发行。原来此币发行之初,便有人指出,此币背面旭日东升的图案,与日本海军军旗图案相似,有暗喻日本吞并中国之意,恰巧代理设计该币的公司正是日方的企业,而国人对“九•一八”事件记忆犹新,一时间社会舆论哗然,引得民怨极大,反日情绪高涨,国民政府也不得不顺应民意,该币发行遂止。其后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民国政府又发行了银币,正面图案与三鸟币一致,但背面图案去掉了旭日东升及三鸟图案,仅保留帆船图案,这两种银币也被称为“船洋”,当然国人亦有称其为“孙小头”,以区别于“袁大头”。
“船洋”的发行,究其原因,首先是连年战乱,国内经济凋敝,金融混乱,市面上流通的纸币有数十种之多,因此政府希望通过发行银币统一币制,恢复金融秩序。其次是当时国际银价低迷,政府造币有利可图。可后来随着国际银价的波动,银价高企,发行银币逐渐无利可图,与此同时,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不仅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还加快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日本政府指示在华的日本金融机构和商社大量收购中国银元,运回国内铸造银条,使得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失,以此来掠夺中国的经济财富,妄图以此控制中国的金融命脉。民国政府获悉后,为护卫国家金融安全,一方面加紧回购市面上流通的各种银元,另一方面停止了银元的发行,放弃了银本位制度,规定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民国的法定货币(简称法币)通行全国,并明令禁止银元的流出,银元的时代至此结束。应该说,这一招是比较及时果断的,有力地遏制了白银的外流。如果当时中国政府不采用这些措施,那么不久后爆发的全面抗战中,中国的金融命脉将受制于日本,经济上就要吃大亏,可见这时的银元不仅是代表了一种货币,也是中华民族在经济战场抗击外敌侵略的主力军。
总之,银币上的这些往事,记载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佐证了历史人物的命运,见证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如今这段历史虽已日渐远去,但偶尔收集一些银币,正反把玩一下,仔细回味一番,却有别样滋味,令人感慨不已,那就是:吾辈唯有自强不息,奋力振兴中华,实现国强民富,才是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