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的那片热土——记民革锡山支部赴厦门考察

发布日期:[ 2012-01-18 ]   点击:[ 4705 ]

                      黄展宏    
  
  7月23日至25日,民革锡山支部组织成员与部分台胞台眷,赴厦门考察。在厦门期间,锡山区支部一行参访了集美学村、陈嘉庚故居、厦门大学,加深了对厦门旅游业的了解,还与同行台胞进行了深入交流。七月流火,我们看到的厦门也是一片南国热土:现代旅游服务业的热土、历史文化建设的热土、两岸交流的热土。

                        蓬勃的旅游业

  厦门的面积是1500平方公里左右,与无锡主城区(不含江阴、宜兴)面积相当。旅游业是厦门的支柱产业。2010年,厦门由旅游业带来的财政收入达到400亿,接近无锡去年的一般预算收入。因滨海土地的盐碱性质,厦门岛无法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主要的工业区也在岛外,厦门岛主要产业就是旅游业及由此带来的食、住、购、娱等传统服务业,金融、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和相关的房地产业。厦门岛及鼓浪屿的旅游景点做到了深度开发,移步即景点;处处有与旅游配套的服务设施;只要有条件,家家户户参与到与旅游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旅游业还带动了城市管理、建设水平的提高,虽处七月流火,然人流如潮,但管理有序,BRT快速公交系统令人印象深刻,没见脏乱差现象。厦门旅游业能做到深度开发,成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离不开市民的参与,也与城市发展思路息息相关。鼓浪屿的旅游服务与苏州西山的农家乐相似,当地人利用民居宅院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吃、住、购、娱、租等。民居宅院历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最终成为市民参与旅游服务和共同致富的工具。厦门发展旅游的经验对无锡的借鉴意义在于,除了对现代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外,各地还要从本地特点出发,利用已有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这项产业。最近,无锡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在产业提升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业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为此,如何在建设湖滨城市的过程中,根据无锡的特点,规划好沿湖旅游业开发,发展有无锡特色的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鼓浪屿的人文与历史的变迁

  无论是厦门岛,还是鼓浪屿,少有内地山野那种旖旎的纯自然风光。鼓浪屿是历史、人文与自然的组合,你可以看到沙滩、海浪、热带林荫大道……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它的人文景观及其背后的历史意味。鼓浪屿有美丽的海岛风光,但它更是历史的、文化的。无处不在的欧式建筑、博物馆、音乐学校、华侨庄园,还有林语堂故居,都在向你诉说着这一特色。

  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美、法、日、德、西、葡、荷等国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纷纷踏上鼓浪屿,建公馆、设教堂、办洋行、建医院、办学校,把鼓浪屿变为“公共租界”。一些华侨富商也相继来兴建住宅、别墅,办电话、自来水事业。由此,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以致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由于西方文明的影响,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音乐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曾居全国之冠,被称为“钢琴之岛”。岛上的风琴博物馆、钢琴博物馆收集着世界各地众多名琴,悠扬的琴声告诉你这里曾是“音乐之乡”。今天,在鼓浪屿还有许多本地居民信仰基督教,游客常能在店铺中见到店主置于案头的圣经、赞美诗。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小岛失去了往日作为“海上花园”的宁静。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出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许多本岛老居民移居厦门区和岛外。现在的鼓浪屿,是一个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商业气息浓烈的景区。然而,人来人往的街区、轰轰烈烈的商业化、郁郁葱葱的亚热带风情都无法掩盖鼓浪屿的历史和人文气息。岛上卖唱歌手忧郁的歌声,随着热带海风飘得很远,似乎在向每个来客倾诉鼓浪屿的沧桑。随处可见的罗马式圆柱、哥特式尖顶,以及种种人文景观,都是中华文明在外力强迫下,第一次被动与西方文明大规模接触的产物。可以想见,那时本地人首次面对西洋器物与文化的惶恐、好奇、学习、接受、消化和改造。1942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    独占鼓浪屿;抗日战争胜利后,鼓浪屿才结束一百多年殖民统治的历史;然后就是解放初的社会主义改造,接着便是改革开放造就的中西文化的又一次大规模融合。与前次不同,这次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动开展的与外来文化的全方位接触。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收获的是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各领域极大的丰富和便利……两相对比,事隔百年,昨非而今是,历史遗留的味道还在,让人生出百年沧桑的感慨。

                        厦大的对台研究与民革的职责

  厦门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前沿,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厦门是片两岸交流的热土,尤其是两岸三通以来,厦门的对台优势越发明显,对台交往更加频繁,这使厦门大学的对台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就坐落在厦大校园内,拥有独立的研究大楼一座。其前身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下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两岸关系5个研究所,是与国台办共建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不仅承担和完成了国家与省部级的大量科研课题,还完成了各级对台工作部门委托的大量调研课题。目前与台湾研究院建立学术交流交往的台湾学术机构有:台湾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数十个专业院校。这里汇集了中国政府历年对台政策和法律法规、台湾当局两岸政策文件、两岸领导人历年讲话,并全部上传互联网,对纵观两岸政策演变有重大帮助。其资料室收藏台湾出版图书上万册,岛内出版的图书在这里基本都能找到。报刊资料就更多,建立了台湾期刊报纸电子索引数据库,仅台湾《中国时报》就被收藏了近五十年发行的所有报纸。本院主办的《台湾研究集刊》(1983年创刊),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季刊,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在台湾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威刊物,已先后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是高校系统内唯一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台湾研究学术刊物。《台湾研究集刊》刊录的研究报告涉及台湾农林海洋、经济金融、工程水利、历史社会各个方面,专业性强,研究深入。这启示我们,要做好对台祖统工作这项民革的特色工作,只有立足专业,深入各个方面,由点及面,才能深入浅出,洞察问题,提出有质量的建议,为履行好民革职责贡献力量。

  参观期间,我们与民革成员陶碧舸女士的先生、台胞陈威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所谈涉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热点难点,通过交流,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我们认识到,由两岸民间交流到两岸社会整合,必然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这使我们对中央提出的两岸和平发展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