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苏省统筹构建特色鲜明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风控体系,引导和激励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绿色发展,在促进江苏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当前,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多但规模偏小。目前,江苏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占全国七分之一以上,居全国第三,但规模不大,仅为344.83亿元。二是互联互通式绿色金融生态还不健全。江苏碳金融市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参与少、交易项目少、碳交易可变现能力不足,不同系统、组织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程度普遍较低,数字化技术手段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还有待深入和拓展。三是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待扩展。至2023年6月末,江苏省金融机构通过“苏碳融”和绿色再贴现支持绿色涉农、绿色民营小微企业4488家,金额867亿元,累计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296.2亿元,带动江苏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493.6亿元,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尚无法有效满足需求。四是绿色金融标准与评价体系不统一。绿色金融多个标准之间不统一、不兼容,“漂绿”现象也不断出现。
为此,建议:
一、完善绿色金融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做大业务规模。对开展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补偿,激励更多金融机构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不断做大绿色金融业务规模。设立明晰的禁止清单与评价重点,完善绿色金融约束机制。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省内企业开展绿色转型重点项目进行贷款增信和风险补偿,引导金融资本加大企业绿色转型支持力度。适当降低发行要求,扩大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提高债券年度利息的贴息率,并对提供绿色债券担保增信的担保机构提高担保奖励。
二、强化绿色金融数字化与规范化,推动绿色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创新打造集绿色金融信息系统、绿色主体认定系统、绿色银行监管信息系统、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综合平台。加快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方式,进一步扩展数字化技术手段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组建省级绿色认证中心,开展绿色项目专业认证,将认证结果作为绿色融资与财政奖补等激励政策的实施依据。建立多元化的认证机构监管机制,提高认证机构违规成本,提升认证服务效率,切实减少企业认证费用。
三、鼓励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优化绿色金融市场供给结构。构建精准有效的评估模型,开展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面向小微企业乃至个人开展“碳普惠”业务,推动探索和实现高碳项目低碳转型的“碳减排挂钩贷款”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工作机制,为优化绿色金融市场中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结构提供依据。
四、统一绿色金融统计制度与口径,探索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架构。打通数据安全、跨境传输、开放共享等方面壁垒,发挥应用隐私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作用,加快统一标准建设。鼓励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探索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架构,为建设全国统一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积累经验和提供模板。逐步完善绿色基金、股票、保险、碳金融领域的统计标准,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共同构成绿色金融综合统计制度,确保各类绿色金融服务类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完善省内绿色金融合作机制与项目投资平台,推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投融资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为促进我国各省份与全球绿色金融同步发展提供“江苏范本”。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1356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