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 2017-05-15 ]
点击:[ 4471 ]
民革江苏省委员会
特色小镇是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对重构区域经济架构、推动产业特色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江苏提出要在2020年前,力争形成100个左右特色小镇。为此,建议突出“特色”二字,统筹、科学、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一、强调规划统筹,控制建设规模
在规划上,寻求差异定位。江苏各地的地域特点、产业特色、资源秉赋各不相同,可根据各地小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思考分析,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在规模上,立足于“小”。把“小”落实到形态上,具有紧凑而明确的空间范围。在设计上,突出“精而美”。产业、旅游、文化、社区等功能空间集中连片,有机融合,将高品质、高颜值、高气质要求贯穿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全过程。
二、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带动能力
各地政府可加强引导,放大地方产业特色,瞄准具有发展前景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从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创造、健康服务、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中,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因文化制宜,选择一个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来建设。在产业定位上,力求“特而强”,而不是“大而全”,以此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和创业空间,并带动产城一体发展。
三、注重特色打造,凸显人文个性
苏南、苏中、苏北,沿海、沿江、沿运河,江苏各地文化特色各异,有吴越文化、大江文化、运河文化,哪怕在同一市,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区域文化。因此,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同时,充分彰显不同的文化特色,告别传统工业园的文化沙漠现象,强化小镇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弘扬、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彰显、文化品牌的开发与经营,协调处理好历史与未来、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等关系,以此全面提升小镇的文化内涵、内在品质和综合竞争力。
四、突出创业创新,凝聚吸引高端
各地大力构建优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打造活力迸发的双创生态圈。发挥小镇创业创新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各项束缚少、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凝聚高端创业要素,推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功能叠加,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耦合,通过创业创新吸引人才,通过优化服务留住人才,为打造特色小镇注入生机。
五、抓好功能完善,强化基础配套
特色小镇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特色小镇对外的交通便捷,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围绕特色小镇加快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和繁荣的“商业圈”。
六、倡导绿色优先,营造良好生态
特色小镇的生态建设要紧贴产业定位,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景区建设标准建设小镇。正确处理生态养护和产业发展、功能建设的关系,在开发建设中突出自然生态、湿地资源和古镇风貌的养护,彰显本地生态环境特色。加大绿色生态建设,提高空气质量,开展河流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
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特色小镇的运作宜按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在投入机制上,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在管理机制上,可以培育小镇自治,探索管理团队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规范化考核的管理机制,实行自我管理服务、多方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在服务机制上,推行“小政府、大服务”模式,探索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受理承办并联审批模式,降低行政成本,削减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八、加大政策支持,做足发展支撑
各地政府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用地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列为省市重大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办理农用地转用和供地手续。加大资金支持,对特色小镇的新增税收在一定时限内可适当返回,赋予特色小镇更大的财政自主权,财政可相对封闭运行。特色小镇内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优先申报国家、省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设立特色小镇产业投资资金,支持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专项债券用于公用设施项目建设,支持设立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鼓励金融机构在特色小镇开展金融布局,鼓励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小镇特色产业的金融需求,提供产业链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