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开放地区,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城市昆山。她古老而又年轻,美丽而又富饶,开放而又文明。她以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的排头兵,她以自已独特的魅力,亮丽的风采,赢得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瞩目。2003年10月,民革江苏省委组织调研组奔赴昆山,对改革开放的前沿昆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两个文明同步发展的情况进行调研。
一、昆山之路
当汽车驶入昆山市,宽阔、整洁的道路以及两旁茂盛的绿化吸引了我们,使我们有一种置身于园林、焕然一新的感觉,不由让我们联想到“昆山之路”。昆山的道路的确不平凡,最初的昆山之路起始于经济联合和自费创办开发区。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这两个创新之举都是冒着不被人理解、甚至是政治风险的压力进行的。
昆山的同志向我们介绍说,过去的昆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县城,如今的昆山已成为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城市。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昆山之路,吸引了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六千家,特别是台资企业就有1700多家。“亲商、安商、富商”,体现政府的政策和服务。在2002年全国100名最发达的县市中,昆山的综合实力名列前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国第一,2003年预计实现财政收入60亿元。
昆山自古以来钟灵毓秀,玉出昆冈,既是鱼米富饶之乡,更是人文荟萃之地,曾诞生了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高地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和艺术家,还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周庄、锦溪、千灯等水乡古镇,完整的保存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阳澄湖、淀山湖和玉峰山风景区,以独特的魅力向海内外展示着昆山历史文化的底蕴。
昆山的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先进文化发展上,同样走出了一条昆山文化之路。这就是采取挖掘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汲取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方式,秉承历史,溶合现代,有机的将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结合起来。“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兼备,才能使区域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古镇锦溪
昆山有个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名满天下。殊不知,距市区不远的锦溪镇,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尤其是“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更是令人神往。在昆山同志的陪同下,我们冒雨考察了锦溪古镇。来到锦溪,诸多的人文景观和许多独具风格的明、清建筑吸引了我们。特别是莲池禅院的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这里既是锦溪人祈祷文运昌盛之所,又是文人骚客结舍之地,它是锦溪古镇人文荟萃的象征。
走在五保湖长堤回廊,凭栏望去,堤外雨水亲吻着湖面,升起一片片银白色的雾气,堤内雨滴滋润着荷叶,尤如一粒粒珍珠在翻滚。细雨中的五保湖,景色宜人,陈妃水冢凸现湖中,别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锦溪的古桥大都为明清建筑,桥上碑记、柱联、花纹镌刻精细,构成了桥的博物馆,形成了特有的“桥文化”。锦溪还享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雅号,由民间集资开办的大小博物馆有十二家。我们选择了几座去看,确实大开眼界。最出名的是中国古砖瓦博物馆,收藏了上至汉代、下至民国的各种砖瓦,计14大类,1700余件。这里的每一件展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也展示了锦溪的文化底蕴。
晚上,我们来到昆山巴城就餐。这里紧靠阳澄湖边,享有盛名的阳澄湖大闸蟹就产在这里。无数家螃蟹馆遥相呼应,形成品尝螃蟹的不夜城。闪烁的霓虹灯,使阳澄湖的夜景更加美丽。昆山的“美食文化”,吸引了众多的食客,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节假日前来品尝螃蟹的上海人就不计其数,成了名副其实的上海“后花园”。
昆山市的夜晚灯火通明,车流不息。这里有着重多的外商,他们在来昆山投资的闲暇,也享受到昆山的文化。这里还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高档的咖啡馆、酒巴、日本料理、韩国菜馆比比皆是,极大的丰富了投资者的夜生活,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畅谈文化
座谈会上,调研组的同志与昆山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就昆山市在繁荣经济的同时,发展先进文化成功的典范,畅谈了自已的看法。
中共昆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何菊兴说,昆山的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基础,经济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又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去年,周庄的旅游收入就实现GDP8个亿。政府通过打造昆山文化来改善投资氛围,使客商感受政府政策优惠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昆山的文化。
调研组成员、民革苏州市委副主委章德基说,昆山的文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概括起来讲就是,开发特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输入移民文化、强化企业文化、普及社区文化、重视生态文化。
调研组成员黄人俊认为,昆山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结合,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昆山市政协副秘书长陈益说,文化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能将文化看作是经济的附庸。文化发展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不得,文化的特征不允许短期行为,要有长远发展规划。
调研组组长、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徐雁说,首先感谢苏州市、昆山市的领导为我们这次调研提供了方便。昆山的考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文化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昆山经济与文化实现双赢,形成了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互动的机制,找准了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结合点,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经验,值得宣传和推广,也是我们调研的最大收获。
文化是一条长河,源远流长,它沟通过去、滋润现在、走向未来。昆山的调研,感受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熏陶,更体会到昆山人的热情。民革昆山小组同志的热情好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山美水美人更美,昆山的人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正用自已的聪明才智和拼搏精神去创造新的辉煌,我们相信昆山的明天会更美好!
(摘自《江苏民革》2003年第6期)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9527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