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缓解基层财政压力
发布日期:[ 2005-08-18 ]
点击:[ 5864 ]
省政协常委、民革泰州市委主委范之俐反映:
随着免征农业税这项重大改革的实施,乡镇一级政府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乡镇财政的压力与日俱增。表现在:乡镇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过快,乡镇财政入不敷出,举步维艰;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乡镇债务沉重,靠自身力量很难化解。
乡镇财政出现上述问题,其原因:一是税源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地处大中城市城郊结合部的乡镇外,大部分困难乡镇的经济仍以传统农业为主,财源单一。二是预算外收入萎缩,综合财政能力下降。由于受农村税费改革和财政改革的影响,非税收入逐步规范,原来利用收入的模糊性和审计的不确定性来增加预算外收入的途径不再可行,在国家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背景下,再向农民伸手摊派已不可能。三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财力分配不合理;事权财权不统一;乡镇无法控制税收征管。四是上级一些决策加重乡镇财政压力。
为此建议:
一、重新调整分税制财政体制。一是在财政体制上要改变上级集中收入过多的现象。建议省委、省政府向中央呼吁增加经济薄弱地方增值税、所得税留成比例(目前两税在地方的留成比例分别为25%、40%),省、市、县重新划分税种,尽量减少税种共享和专项分成,尽可能将增值税、所得税的大额部分留给经济薄弱乡镇,改变目前这些乡镇对自留零散小税种拼命“挤牙膏”的现象。二是下放税收征管权限。
二、本着“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资源、人口、教育、对支出需求等各种因素,尽可能做过细的工作,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阶梯效应,确保转移支付公正、合理、规范,促进经济薄弱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优化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关键是要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进一步改革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要完善省对市、县增收节支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上级财政对乡镇的扶持发展机制。
四、针对经济薄弱乡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培植税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在农业上鼓励发展利税农业,调整种养结构,进行产业化经营;在工业上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大胆推行资本重组和资产运营;在第三产业上引导乡镇把发展个私经济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并以小城镇为载体积聚人流、物流、资金。同时省要及时兑现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注重资金的时效性,发挥资金的最大功效。
五、帮助乡镇化解债务。对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供销社社员股金这两项债务,省里要出台减、免的办法。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情况及承受能力,减免地方的项目配套资金,包括各项为民办实事工程,通过转移支付或专项补助等方式给予乡镇政府必要的资金援助(包括贴息);金融部门也要考虑在适当条件下通过停息挂帐、免除部分乡镇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