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在蓬勃兴起的同时也面临着公信力屡屡受损等问题。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吴晶,全国政协委员、江苏 民革党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请他们就重塑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言献策。
重塑慈善公信力需要补齐三方面短板
吴晶委员表示,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质疑,与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不及时、法律监督不够关系密切。重塑慈善公信力需要补齐三方面短板。一是补齐运作能力短板。要健全慈善资源协调机制,让公信力强的慈善组织发挥核心、枢纽作用,充分对接优秀公益慈善团队,避免出现“小马拉大车”。二是补齐慈善制度短板。要完善与慈善法配套的规章制度,理顺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为慈善组织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实现激励与约束并举。成立由专家、捐赠者代表等组成的突发事件第三方监督委员会,引入专业审计机构,实时监督决策过程和物资流向。三是补齐信息公开短板。要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建好用好信息平台,在捐赠方与需求方之间搭建一条透明、真实、高效的信息互通桥梁。
第三方评估有利于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
蒋胜男代表指出,公信力建设一方面靠慈善组织自我监督,另一方面靠社会各界的共同监督。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帮助慈善组织重塑公信力。第三方评估机构是独立于政府部门及慈善组织之外的,其通过自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能够对慈善组织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运行效率及信誉水平等进行客观评估。尤其针对一些慈善组织只“对上负责”却忽略了“对下负责”的情况,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年可以对慈善组织的信用等级和工作成效进行评估,一方面可以监督组织的运作,另一方面可以在行业内形成良性竞争,既有利于慈善组织发展,又能提升慈善行业公信力。
首要问题是落实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程永波委员认为,信息不透明使得慈善组织难以赢得公众信任,行动力缺乏又降低了公众的慈善积极性。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首要问题就是落实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从技术层面讲,落实慈善信息披露并不存在难度。2017年9月,全国慈善信息平台“慈善中国”就已开通。建议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慈善组织需要定期披露和临时披露的信息,强化政策落实监督力度,完善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方式,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落到实处。
互联网时代慈善组织“打铁还需自身硬”
吴晶委员认为,网络监督、舆情监督对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只要自己做得够好、经得起查,“聚光灯”也会变成“闪光灯”。比如,浙江省红十字会疫情期间网上实时公布捐赠信息,清单精细到每分钱,获得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身处互联网时代,慈善组织“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让组织机构具有公心、爱心和责任心,用好法治、德治和智治,处理好纪律、自律和他律。要与时俱进,积极拥抱互联网,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慈善组织运转效率,提高信息透明度,让每一颗爱心都得到尊重,让慈善在阳光下运行。
慈善组织要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式
蒋胜男代表指出,慈善组织要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式,必须做到三个“转向”。一是从封闭转向合作。慈善组织应该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互联网企业合作,提升慈善活动的受关注度,并实时公开捐款数据,跟踪善款去向及用途,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对物资的需求、供给、运输等环节信息进行审核,在技术层面实现公益慈善项目物资资金公开透明、可溯源、不可篡改。二是从定期公开转向动态公开。传统信息公开方式频次较低,不能及时有效回应公众质疑,慈善组织应加强声誉管理,及时响应利益相关者的评价,将信息披露和舆情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三是从注重结果公开转向强调过程透明。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慈善项目,公众不仅想了解项目运行结果,也关心善款募集、发放、运用等各个环节的情况,这些都与受益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于过程的披露更能彰显慈善理念,更能有效回应社会关切。
当务之急是推动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程永波委员强调,当务之急是推动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要加大从事慈善事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指导公益慈善行业组织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建立健全长效的会员单位交流和学习机制。要推进地区性慈善行业组织成立与发展,在参与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由地区性慈善行业组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加强成员之间的协同性,提升慈善组织行动力。同时,还要健全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快“慈善中国”与其他公益慈善平台的数据联通,方便公众查询和实时监督,由专业的法律监督机构对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进行监督、评价和问责,为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慈善组织应与优秀互联网企业互利合作
蒋胜男代表表示,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慈善需求对慈善组织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慈善组织的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一方面是慈善组织机构自身专业化程度不足,内部管理、外部监督、信息披露、绩效评估等机制缺失;另一方面是慈善组织人力资源专业化程度不足,工作人员整体缺乏经验。所以说,无论是慈善组织人员素质的提升速度,还是组织管理的发展速度,都无法满足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遇到突发事件,难免出现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提升专业化程度方面,建议慈善组织与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向他们学习物资调配和信息披露的经验,将慈善事业和市场化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在互利之中实现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继续推进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吸纳更多乐于做慈善、善于做慈善的社会人才到慈善组织,并建立慈善信用制度,把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计入社会信用体系,引导更多人参与慈善活动,推动慈善事业良性发展。(来源:中国社会报)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586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