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全球各主要大国的高度重视,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缺乏有效支撑低空感知探测和通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议研究和出台国家低空通网络型基础设施发展方案并启动相关试点示范项目,支撑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低空经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多重政策推进,奠定高速发展基础。
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要打造和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并提出开辟产业新赛道。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中明确,支持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基地)为基础,推动打造若干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在空域政策、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等多重政策支持下,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紧抓机遇争相布局,例如南京发布了《南京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核心区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指出以浦口区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的核心区。目前该区已集聚无人机产业相关企业30余家,2023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接近5亿。
二、现有低空通信、探测网络基础设施效果差、进度慢、规模小,成为制约低空经济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第一,现有感知探测基础设施效果差、规模小、管理低效,无法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目前支撑空域管理的信息通信技术主要通过雷达和部分无线技术(TDOA(到达时间差)、频谱探测、光电)等方式来实现,传统雷达成本高、辐射大,无法在城市低空大规模部署;TDOA及频谱探测技术仅对协作无人机管理有效,但无法对非协作无人机(非法无人机)、气球风筝等异物入侵航道等场景进行有效探测;光电技术仅能做辅助识别,无法进行距离和位置的有效探测。技术能力限制导致当前探测基础设施无法形成规模部署,无法实现对于空域航道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实时化监测。根据民航局统计,截至2023年8月,国内无人机使用登记系统注册数量达到111万架,80%以上轻小型无人机活动集中在120米以下(低空或超低空)。由于缺少对无人机主动探测,无法进行精细化的空域管理,导致无人机违规飞行事件频发,严重威胁航空安全、公共安全、空防安全和隐私安全,阻碍了低空经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当前缺少专门针对低空无人机的通信网,制约低空经济的规模及可靠发展。当前主流无人机的操控及图传均采用基于私有协议的Wi-Fi点对点传输技术,传输的距离在1~5km,无法支持中远距离通信,影响低空经济的规模发展。运营商广域覆盖的通信网是理想的低空无人机通讯网方案,但目前的移动运营商的4G、5G移动通信网络是针对地面的人、车、物,基站的部署角度、辐射范围以及网络优化均围绕地面目标,对低空无人机通信网络并未做部署。借用现有运营商的基站来实现低空无人机的通信,网络的覆盖和性能均是“尽力而为”的。但广域覆盖和可靠的低空通信网络对于低空经济的规模化运行起到决定性作用,无论是低空监管平台与无人机机载数据的实时回传,还是无人机的长距离飞行远程操控,都依赖可靠的通信网络。
三、关于加强低空通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第一,研究和出台国家低空通感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方案,形成全国统一的通感基础设施网络。5G-A(5G-Advanced)技术是5G演进技术和方向,5G-A通信感知融合技术基于软硬件资源以及频谱资源共存/共享,实现了在一张网络上同时支持无线感知与无线通信功能。从通信能力看,5G-A作为蜂窝通信技术,具有干扰小、业务保障质量高、收发覆盖范围大、电信级安全可靠,以及终端移动性好等特点,是最适合作为低空无人机通信的技术。从感知能力看,5G-A相比雷达和TDOA技术更适合城市低空无人机监控,解决了城市低空雷达无法组网和辐射功率大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非协作无人机(非法无人机)的识别探测问题,在建设和运维成本上也存在优势,也是最适合的低空无人机探测解决方案。
第二,建议选取典型城市加速启动低空通感网络组网试点,催熟技术方案及产业生态,形成样板向全国推广。当前低空通感网络技术和低空经济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通感网络技术方案还处在单点技术验证和与上层的业务应用平台的对接测试中,无相应的成功案例和应用可以参考。建议在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市中选取典型城市开展低空通感网络组网部署试点,通过试点催熟技术方案、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形成样板向全国推广。试点的城市建议优先选择已经发布低空经济发展政策的城市,如南京、深圳、杭州等。在样板城市的试点中,重点开展低空通感网络的组网技术验证,以及通感网络与上层业务、应用平台的对接测试,实现低空经济各个业务流的闭环运行。(文章来源:调研处)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3913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