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水磨腔 魂牵两岸情——记民革党员、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昆曲学者周秦

发布日期:[ 2010-11-03 ]   点击:[ 4457 ]

                       
                         朱 玲
  
  周秦,江苏苏州人。1982年1月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苏州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昆曲及古典戏剧理论。2004年获苏州市政府昆曲传承荣誉奖,2009年获文化部“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称号。主要著作有《寸心书屋曲谱》、《苏州昆曲》等。现任民革苏州市委副主委,苏州市政协常委,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谁家玉笛暗飞声

  周秦教授1949年1月出生在昆曲的故乡——苏州,家中书卷翰墨之香绵绵不绝。在长辈们的熏陶下,他自幼便与昆曲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乡插队期间,他依然曲不离口笛不离手。昆山地方仍保留着在婚丧嫁娶时演戏的传统,当地的堂名演出时,他自然而然地与他们相和,那些老艺人们很奇怪,“怎么城里来的孩子也懂这个?”昆曲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陪伴他度过最艰难的岁月。1981年,他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考入了本系明清诗文研究室,师从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治清代诗学,成为钱先生的入室弟子。家学渊源、钱老的教导、自身的不懈努力使他不仅在案头研究上有很深造诣,更懂得音律规范、填词打谱、拍曲奏笛,无所不精,成为学界少有的案头场上兼善的学者。

  1989年,周秦教授在苏州昆剧传习所协助下,在苏州大学中文系主持开办了中国首个昆曲艺术本科班,并全面负责教务,亲自教授度曲、昆剧乐队、诗律学、昆曲通论等四门骨干课程。但由于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利因素,20位学生毕业后都没能从事与昆曲有关的工作,也令昆曲班成了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尝试。但昆曲艺术本科班率先尝试昆曲专业高等教育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办班本身。从1993年起,苏州大学的昆曲教育从专业教育转型为面向普通学生的素质教育,并成立了东吴曲社。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质疑,周秦教授一直无怨无悔,让更多学子在某段不经意飘过的低唱浅吟中怦然心动,昆曲的永恒青春和不灭希望就在这些青年学子的身上。

  昆曲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濒临失传的困境,却一次又一次的挺过了难关。1921年,一批有识之士创办昆剧传习所,为昆曲保留了一线血脉;1956年,昆剧《十五贯》号称“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将昆曲重新拉回主流视野中;2001年,昆曲被评为联合国“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加上昆曲本科班和社会各界昆曲爱好者的努力,昆曲虽然命运多舛,但始终绵绵若存。书斋里,一大批学者、学生沉浸其中,呵护着这一枝空谷幽兰。舞台上,内地六个昆剧院团在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甚至湖南延续着昆曲的魅力。昆曲的双重生命在灿烂绽放。周教授理想的昆曲发展状态便是将这双重生命完美融合,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演员和真正“懂戏”的学者都将会是昆曲最佳的传承者。周教授不仅自己身体力行,更为培养这样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

  “外在诚朴,内在精致,讲究细节”,昆曲与她的故乡苏州有着同样的气质。周教授本人也是如此,注重自身修养和内在品质的提升,外在保持朴素低调,做事严谨认真。周教授说:“在人心日益浮躁的今天,苏州人还能够仔细认真做自己的事,保持着不争不赶,悠游自得的生活状态,这正是江南文化的性格,也是昆曲的性格。”所以,昆曲选择了这里作为自己的家园,作为最本真的自我栖息和延续的地方。

  周教授在日常生活中平易近人,但学术上却是非常严格,一旦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纰漏,就会受到周教授的严厉批评。传授知识的同时,他更注重自然熏陶和潜移默化。他的女儿周南也是个“小昆曲迷”,旅居美国的著名学者、昆曲曲家张充和来华探亲,小周南为她唱了一曲《牡丹亭》,引得老人连连赞赏,称赞她前途无量。回到美国后,她依旧对小周南念念不忘,写了一封长信鼓励她,希望她持之以恒、学有所成。而今,亭亭玉立的周南已是上海戏剧学院硕士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平时学务繁重,但闲暇时总不忘唱上几段,过一把昆曲瘾。谈起这些,周秦教授眉飞色舞,这不仅是为女儿的聪慧而自豪,更是为昆曲多了一个传人而感到欣慰。

  周秦教授低调内敛的处世之道并没有掩盖住他和昆曲的独特魅力。在这个宣传至上的时代,从不大肆张扬造势的周教授身边却聚集了越来越多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学生李昂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了周秦教授,第一次听到了“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于是他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北方南下到了苏州,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周教授的研究生。跟随周教授四年之后,他最大感受是“脱胎换骨”。周教授门下像这样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专业却又皈依于昆曲的学生还有很多。昆曲的细腻优美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以高雅的气息吸引和感召人,以精致的品位提升和陶冶人,文化精神的传承就是这么简单。

  周秦教授担任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以来,一如既往地致力于研究昆曲保护、继承和弘扬的有关规划、方案、措施;整理昆曲历史资料,研究昆曲历史、现状与发展理论;整理与改编昆曲剧目等。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始终将教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如今,苏州大学选修昆曲课程的本科学生每学期均在近百人,最多时达到一百三十多人,其中不乏专程前来旁听的研究生、留学生、退休教师、外校学生、外籍教师及社会各界的曲友。笛韵悠扬,水磨腔转,百年校园里萦绕着不老的传说。

  昆曲的美、精、雅是岁月的沉淀,是淘尽黄沙始见金的砺炼,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忍,是时光孕育的珍珠、书香凝聚的琥珀,封存着千百年的文人情怀、曲家心血,她超群的品质注定她不会一直孤独。

                      莫愁前路无知己

  以昆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两岸血脉关系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为了传播和教习昆曲,周秦教授先后12次渡海赴台,他的曲学造诣令台湾昆曲界为之折服,故台北媒体有“昆腔达摩东来”的说法。2007年11月,文化部负责人就海峡两岸文化交流20年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着重提到:“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与苏州昆剧院共同打造了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并在海内外成功巡演。台湾文化界推出的新编昆剧《梁祝》、《孟姜女》,结合了岛内京剧和昆剧演员以及大陆昆曲界人士的力量。”作为编创团队成员,周教授全过程参与了这三个昆剧的编演,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白先勇先生主持编演青春版《牡丹亭》,聘请他担任首席唱念指导,为主要演员说戏拍曲。随后,周教授参与了从彩排到台北首演、大陆(苏州大学)首演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剧院、国家大剧院等一系列重要场次的推广演出。时至今日,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已近200场,走遍了中国、世界,成为21世纪初的一个文化亮点。

  新编昆剧《梁祝》、《孟姜女》都是台湾戏曲学者曾永义教授编剧,周教授谱曲并教习唱念,由台湾的京剧团演出的。台北首演三场,约4500张门票在上演前19天售罄。兹后,该剧巡演桃园、台中、高雄、马祖等地,都得到观众热烈追捧。

  2008年4月8日至24日,周秦教授亲率苏州大学东吴艺术团民乐队为《孟姜女》担纲伴奏,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台湾戏曲学院郑荣兴院长一行与苏州大学等学校进行了学术交流,并签订了校际合作备忘录。2009年夏,他赴台参加新编昆剧《李香君》的唱念教习,同年11月由台湾京剧团首演,适逢江苏省委省政府赴台交流,一起观看了演出,反响热烈。

  2010年4月29日下午,“苏州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启动仪式在苏州大学红楼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这是一次两岸三地合作的昆曲文化盛会。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任总策划,旅美企业家赵元修先生及夫人辜怀箴女士提供资金支持,苏州大学主办,周教授领衔的中国昆曲研究中心承办,周教授亲自担任执行人,苏州昆剧院与苏州大学文学院协办。计划于2010年9月正式展开,将邀请南北方各剧团的表演艺术家与两岸三地的著名学者参与。昆曲的独特凝聚力将两岸三地联系在了一起,为着共同的文化血脉延续而努力。

  台湾地区的昆曲研究和传播都呈现出非常繁盛的景象,相比之下,大陆地区则显得有些沉寂。周教授解释说,两地目前只是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地因为历史的原因,传统文化命脉受到重创,所以存在差距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作为昆曲的原生地,大陆尤其是苏州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人说,“最好的昆曲演员在大陆,最好的昆曲观众在台湾”,这就注定台湾与大陆在昆曲振兴的道路上要携手并肩。两岸就如同演员与观众一样,相互扶持,加强协作。作为一名民革党员的周秦教授,在这方面的努力和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他表示,他会继续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和昆曲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两岸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乃至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文化保护与交流,也离不开周教授这样永远无私奉献着的人。过去、现在、未来,他的身影会在每一个属于文化的地方出现,会一直为编织昆曲甚至整个中华文化美好未来而努力。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