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田中勤耕耘——记民革党员、江苏海辉律师事务所主任李风
发布日期:[ 2016-07-12 ]
点击:[ 4801 ]
投身法律援助的热心人
除了律师本身这一重身份,李风还有着无锡市职工法律援助团副团长、无锡市劳动争议调解员等多重身份。他所在的海辉律师事务所,也挂满了各类法律志愿服务站、工作站的牌子。
当被问起“为什么做律师?为什么做法援?”这两个问题时,李风笑着给出两个很直白的答案——“赚有钱人的钱,互利双赢,利之所往;帮没钱人的心,助人自乐,义所当为”。
在李风所参与的法律援助案件中,有一件让他颇为自豪。
事情发生在2012年6、7月份,位于无锡高新区的某外企连续两个月拖欠职工工资,致使300多名职工工作、生活没着没落,家庭生活陷入了困难。全厂员工群情激愤之下,甚至出现了上街堵路、围堵政府部门上访的极端事件。李风主动承担起这个案子,并在接到任务后,连夜组织全所人员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案。
李风带领同事深入事件现场调查取证,配合工会等有关部门苦口婆心地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召集职工代表、公司代表协调相关处理方案。两个月后,极端事件得以平息,300多名职工的500多万工资和社保也全部执行到位,李风和同事们却几乎个个顶着黑眼圈。
“当时最难的是,员工人员情况复杂、情况各异,并分布在全国各地,调查取证极其困难,我们团队十几个人熬夜近两周时间,一一核对这300多个员工的信息,整理全部准备材料。”李风回忆道,“但当看到他们拿到工资的喜悦时,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5年,这件法援案例被江苏省工会系统评为十大法律援助案例之首。事实上,像这样的案例对李风来说并不少见。而除了热心法援外,李风还长期坚持在普法第一线上。海辉律师事务所提供了这么一组数据,仅在2005年,李风就带领所内律师深入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免费为5000余市民作法制讲座。
李风还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为了更持续地做好捐款捐物工作,经和无锡市光彩事务所促进会、民革无锡市委商议,成立了“海辉律师公益基金”,这也是无锡律师事务所中第一家公益基金。
在律师事务所,他是勤于开拓、精于创新的痴心人;在街道社区,他是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热心人;在民革组织,他是敢于直言、善于献策的有心人——他就是民革党员、江苏海辉律师事务所主任李风。
今年刚到四十岁的李风,个子不高,长相憨厚,皮肤微黑,很难将他与精明的律师形象重叠起来。然而,正是这个看起来像邻家大哥的人,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今年4月份获得了“江苏优秀律师事务所”的称号;也正是他所领衔的法律援助案件,当选为江苏省十大法援案件之首。
创新法律服务的痴心人
律师并不是李风的第一份职业。从苏州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他经过考试,成为无锡南长区人民法院的一名基层法官。
3年后,经过深思熟虑的李风决定“下海”当律师,这一年他刚刚26岁。此后,李风先后供职于两个律师事务所长达9年,并在2011年创办了海辉律师事务所(当时叫锡城律师事务所)。
三年的法官工作经历,让李风培养出高度的责任心;9年的律师工作经历,则让他对律师业务有着特有的思考。创办海辉律师事务所之初,他就决定,海辉要不同于一般律师事务所,应有自己的特色服务内容。考虑到无锡以工商业为支柱的经济特点,李风将特色定位为主要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因业务精熟,服务到位,李风被数十家全国500强企业和无锡市新区管委会、锡山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聘为常年法律顾问。但李风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自己的服务有新的突破。
在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李风发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共性的法律问题或相似的服务需求。
这让他起了一个念头——何不让法律服务也像其他服务业一样,推出定制产品、提供订单式服务。
经过和同事的摸索,李风提出“推广维护产品化”的概念,即先分析类似案例、问题,提炼出其所涉法律法规、可能解决途径等关键元素,再通过网站、微信等各类渠道,发布出去,供用户参考,以便用户自主选取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李风又提出“过程控制书面化”的概念,即在提供各类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先期抽样调查、掌握需求状况,中期制定规划、确定具体内容,后期调查反馈、汇报评估效果。
李风的创造性思维,营造出新的服务模式。这不仅让他和律师事务所在无锡业界广受推崇,也为他在之后的法律援助服务提供了便利。
做好民革党员的有心人
2010年4月加入民革组织,对李风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在工作中,我发现了很多涉及法律的问题,但又找不到很好的反映渠道。加入民革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了。”回忆起成为民革党员的经历,李风现在还有一些兴奋。
2012年,李风当选无锡市人大代表,他的参政议政热情再次迸发。当年,他提交的《关于加大我市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促进司法公开公正的建议》得到了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专门开会研究、发文贯彻落实,极大推动了无锡法院系统裁判文书网络公开工作,现在裁判文书公开工作也已在全国法院得以推行。
在随后的四年里,李风共提交了20篇建议,虽然数量并不多,但很多都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应。《做好异地劳务派遣人员工伤赔偿的建议》《关于改进我市律师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的建议》等,都是其中的典型。
在律师工作之中,李风认识到打响品牌的重要作用。他把这点经验,也带到民革组织当中。考虑到自身专业特长,他向组织提交了《关于成立无锡民革律师志愿者服务团的建议》。
民革无锡市委很快同意了他的建议,并在2012年成立博爱志愿者服务团,下设法律服务分团,李风任副团长。
法律服务团提供哪些服务?除传统的法援和普法服务,李风结合无锡的发展特色,看出了新品牌诞生的契机——无锡是台企高地,工作生活着大批台商台胞。
“涉台法律问题向来是各类法律问题中不好把握的地方,而民革又在对台交流和社会法制领域有先天优势。法律服务团在这方面正可有所作为。”李风当时想到。
不久,无锡市涉台法律服务团成立了。该团专门为台企、台商和台胞提供公益性、针对性的法律服务。李风随即根据自己“法律服务产品化”的经验,想出了涉台法律问题产品化,提供给台商台胞,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涉台法律服务团后来还形成了“月月有资讯、季季有活动、年年有产品,全程跟踪参与”的服务模式。两年来,先后免费发送手机短信10万条次,寄送《企业法律资讯》杂志3000余份,普法、培训、沙龙等活动也每季度至少有其一。(团结报记者采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