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康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江苏省黄埔亲属联谊会副会长、民革徐州市委祖国统一委员会主任孔玉苓,从小就有着深厚的黄埔情结,这源自于她的家族、父辈。
责无旁贷 传承和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孔玉苓的父亲孔繁昶,1913年出生,祖籍山东,黄埔军校18期炮科毕业。1932年冬季,19岁的孔繁昶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直属炮兵四团,1933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曾参加过长城古北口抗战、淞沪抗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多次正面战场的战役。抗战胜利以后,孔繁昶任长山炮台台长。1949年4月21日在渡江战役中为解放大军渡江作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得到党和政府关怀照顾,享受离休干部待遇。2004年11月过世,享年92岁。
“父亲是军人出身,一生讲究军容军纪,不苟言笑,平生我只听他唱过两首歌,一首是1993年长城抗战60周年前夕,接受徐州电视台采访时唱的《义勇军进行曲》,另一首是在2003年底接受中央电视台《世纪黄埔》摄制组采访即将结束时,91岁高龄患帕金森病的父亲突然从沙发上站起,高唱《黄埔军校校歌》,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孔玉苓说道,“父亲曾感慨地说‘我19岁投笔从戎,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虽九死一生,但无怨无悔’!”
每当孔玉苓说起她的家族、她的父辈、她一直放不下的黄埔老人和浓得化不开的黄埔情结,她总是既骄傲又伤感。
孔玉苓正是由于自小得到了父辈爱国主义和黄埔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从1994年起就主动积极地为黄埔老人和去台湾的老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帮父亲执笔给远在台湾的黄埔同学、同事、亲友写信,忆友情,叙亲情,盼统一。黄埔情深,两岸同根也在她心中扎下了根。此后她热情接待来自台湾的黄埔老人。她将专程来徐看望父亲的黄埔老友、台湾“国防部”退役将军龙启贵老人接到家中,介绍家乡变化,并找来小乐队为老人演奏黄梅调和凤阳花鼓。安徽籍的龙老先生眼含热泪拉着她的手说:“你就是我大陆的小女儿!”从此这爷俩儿书信来往、电话拜年,嘘寒问暖,情似父女。如今老人已经作古,她与龙老的后代仍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同时把这份特殊的亲情传承下去,把父辈“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传承下去。
2010年,孔玉苓参与江苏接待海外百名退役黄埔将军参访团活动。参访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时,不料天气突变,温度骤降,原台湾“陆军总司令”陈廷宠将军因穿着单薄,晚上体温升高染上感冒,会务组立即安排随团医生照顾陈将军服药治疗。孔玉苓听到同行的团员说陈将军的旅行箱里全是短袖T恤不禁着了急,天气这么凉可怎么行?她冒着雨出去,想给将军买厚实的衣服,无奈商场已打烊,后通过亲戚朋友为陈将军送去了一件全新的衬衫。
身边人都说她是在用心用情去为黄埔老人、抗战老兵做事。而有一句话她总是挂在嘴边:“我知道黄埔老人一辈子太不容易,我就是要加倍地去关爱他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和大家的尊重。”
愿做一股暖流 融化历史结在人心中的坚冰
孔玉苓的舅舅刘方憬是家中的独子,也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黄埔炮科毕业的军人。解放前夕他随部队从山东青岛去了台湾,从此没能再回来。外公、外婆还有母亲、舅妈、大表哥都是在心心念念对亲人的期盼中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终没能团聚。孔玉苓曾经这样说过:“我要想办法从台湾的彰化把舅舅的骨灰接回家,那是外公外婆和母亲的夙愿!”想起外婆外公晚年思念独生儿子时,那种无法言说的苦和只能偷偷抹泪的痛,就像一幅剪影定格在她脑海中,让人心碎。2006年中秋节这天下午,返乡台胞赵厚魁先生来访。晚上孔玉苓为了陪赵老先生,放弃了家庭的团圆。赵厚魁先生当即打电话告诉海外的亲人,他今天在故乡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吃上了团圆饭!晚上回家孔玉苓对母亲说:“因为舅舅去了台湾,所以当我看到每一位返乡的台湾黄埔老兵都觉得像亲人一样,我要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他们。”而有着切肤之痛的母亲感同身受,一直默默支持着女儿所做的促进祖国统一和海外联络的工作。
倾注真情 黄埔老人的事无小事
一次孔玉苓在南京参加省黄埔工作会议,晚饭后听说参会的一位苏州黄埔老先生,因严重便秘,身体不舒服,出现险情,她与苏州的同志商量,带老人立即去附近的医院看急诊。医生诊断期间,她跑到附近商店买来卫生卷纸等,协助医生为老人做灌肠治疗使用。老人病情缓解后感激地说:“我们素不相识,让你忙里忙外的,我怎样感谢你呢!”她笑笑回答:“您老不用谢。天下黄埔一家,这都是晚辈该做的。”
2005年夏季,她受中共徐州市委统战部委托,要对徐州的黄埔同学现状进行实际摸底调查。就这样,她用整整一个夏天的双休日,几乎走遍了所有黄埔老人的家,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子女状况等,按县区分别填写表格、装订成册,报给了中共市委统战部,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市委统战部发放黄埔同学慰问金和生活补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黄埔同学陈玉新住进民政医院,她千方百计求告医院朋友,多加关照,及时会诊,与老人子女交流如何更好地护理老人,并留下200元为老人补充营养。黄埔老人蓝洪安、周广礼等病重期间,她多次自费购买营养品送去。为了黄埔老人胡人仰抗战老兵政策的落实,她不顾盛夏酷暑,奔走市民政局、所在区民政局,向省黄埔同学会反映汇报情况。2015年,她去看望黄埔老兵蓝洪安。蓝老说:“玉苓,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真想得到一枚党中央颁发的抗战胜利奖章。”她感到老人那期盼的眼神真的让人无法拒绝。她立马开始了奔波,而后通过中共市委统战部和省黄埔同学会的共同努力,终于为徐州的13位黄埔抗战老兵领到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她陪省黄埔领导在蓝洪安老人弥留之际送去了奖章,蓝老手握奖章,朝她努力露出一丝笑容。她说:“蓝老那是‘此生无憾的’的表情,我懂。”2016年5月25日迎来了徐州黄埔老人田茂华的百岁华诞,她像张罗自家老人的喜事一样,冒雨去买寿礼、定鲜花和蛋糕。将朋友圈求来装裱好的大红寿字取回已是午夜。看到寿宴上老人高兴,家人满意,她的心里美美的。田老儿子从台湾赶来看到这些,激动地说:“我真真感受到了大陆的亲情!”2015年,省黄埔开展为老兵送温暖活动,她捐上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在此之前的台湾风灾、台湾地震,她都寄去了善款。平时,她自己节俭,将生活标准降到低位,但只要关乎祖统、关乎黄埔同学,她毫不悭吝。她说,黄埔精神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可以献出身家性命,自己做的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小事不小,感人至深。黄埔老人的喜怒哀乐时刻牵动着她的心。黄埔老人离世,她都送上花圈。只要家属提出,她就会认真整理老人的生平,主持告别仪式。她说,认识这些老人20多年了,他们都是非常自爱、自尊的人,她会像老人的子女那样戴上白花黑纱,送老人最后一程。
她说,每次去黄埔老人家里看望,看到参加过抗战的老兵、曾经保家卫国的耄耋老人生活上还需要帮助、精神上还需要抚慰,便会寝食不安。当他们用那么信任的眼神看着自己,心中会感觉责任重大,自己需要做的还很多很多!
多年来,祖统工作、黄埔工作、关爱抗战老兵工作花费了孔玉苓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她觉得自己虽是一个付出者,但更是一个受益者。因为老人的高风亮节,净化了她的心灵。黄埔老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君子品德传递的是责任感,还有“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在帮助黄埔老人的同时,整个人都在成长,精神也在不断升华,学会像他们那样做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中国人。
2007年,民革中央在深圳举办“我的精神家园”演讲大赛,孔玉苓根据自己父辈的历史和个人感想,撰写了题为《最盼两岸月圆时》的演讲稿,经民革江苏省委推荐,参赛入选并获奖。她声情并茂的演讲打动了评委,也打动了现场的观众。
情系黄埔促统一,最盼两岸月圆时!这正是她20多年来团结广大黄埔亲属、热心关爱黄埔同学、加强海外联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尽职尽责的真实写照。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473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