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书法作品曾连续五次入选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并两届获奖(首届、第五届);还获得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金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银奖、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大展优秀奖、全国第二届篆书展优秀奖;其书法专著《解密泰山刻石》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多次义捐自己的书法精品,将所得善款全部用于助学、助困,他就是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院长、南京财经大学中国书画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仇高驰。仇高驰现从事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创作、教学和书法理论研究。其书法作品用笔如锥画沙,笔势洞达而无霸气,雍容秀润而无媚态,线条稳健凝练,而又有流动飘逸之致。2017年9月,仇高驰应邀为《新华日报》创刊80周年现场创作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整幅作品书写用时近2个小时,一气呵成,蔚为壮观,现场观众无不为其宏大气势所感染。
守正求新,潜心书法
1964年11月,仇高驰出生于江苏省丰县。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从唐楷入手,遵循“楷入立”的古训,先是从颜真卿《勤礼碑》入手学书,每日临摹颜楷三百字,寒暑不辍;之后,他又对褚遂良、智永禅师以及魏碑《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多有取法;行书学米芾、黄道周、赵孟頫,于“二王”用功尤深;隶书学于《曹全》《礼器》《华山庙》诸碑刻。
“我学习篆书是从邓石如写起的,在研习邓石如的篆书上花了不少工夫。早些年时,我收集了大量他的书法帖,用心揣摩、临习,期间幸得王冰石老师和好友们的鼓励,大约写了三四年后,自觉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之后我便‘穷源竞流’,上追《石鼓文》《虢季子白盘》和《毛公鼎》,下探赵之谦、吴昌硕和萧退庵。”在谈到学习篆书之路时,仇高驰这么说。他的篆书得石鼓神髓,颇具深邃悠远之旨,形成了线条稳健凝炼,墨法浓淡变化,气韵空灵高古的独特风格。
“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不急不弛,才能恰到好处。”线条的灵动和稳健是仇高驰书法艺术的一大特点。其实,中国书法是线的艺术。线条依于笔,本乎道,通于神,达乎气,这是一种以刚雄清新的生命为美的书法美观,一种以书法线条与天地万物和人的生命同构的书法本体论。仇高驰在书法的线条上自言其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艰辛的探索过程”,“摸索了近三十年,充满成功的欣喜和迷茫的苦恼”。仇高驰篆书线条上的稳健凝炼,非一日之功也。站在仇高驰的篆书作品前,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在,有一种褫魂夺魄的视觉感触。比如,其篆书作品《披书过雨》七言联在书写过程中,以中锋为主,但同时在局部辅以侧锋用笔,以逆锋入纸取势,中段丰实,收笔凝重,使线条呈现出毛、涩、松、畅的艺术效果。在线形上,打破了匀称如一的“玉箸”状态,增加了线条的粗细变化和用笔的盘曲度处理,这样就强化了作品的书写性和跌宕感。
“书篆用墨的变化,一直是我近些年来篆书创作重点探求的课题之一。”仇高驰认为,在书法世界里,用墨已不仅仅是一种技艺,而成为一种书境,一种人生意趣高下的投射。有多位书法评论家都注意到仇高驰的书法用墨,给予很高评价。传统书法强调“墨分五彩”,即“渴”“润”“浓”“淡”“白”。通过墨色的变化,可以造成一种变化错综的艺术效果,表现出空间的前后层次,从而达到笔歌墨舞的境界,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仇高驰在书法创作中,着意于它的欣赏价值,着意于墨法与笔法的结合,着意于人品与书品的交相辉映,因而实现了那种“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价值和效应。
仇高驰说:“我极力追求书法气韵,我尤爱空灵、清醇、古朴和天真。”所谓气韵指的是书法中的生气、气势、韵味、韵致等,是书法家撷取节奏感、韵律化的意象,又化入自我,并通过笔墨、线条而形成的一种味之无穷的丰富美感。有人评价仇高驰的篆书风格用了八个字:“意境空灵,格调高古。”可见其书法在气韵上已有名家的风范和气象。在古代书家那里,书法审美讲究的“气”,字与字,行与行,乃至整幅作品联络照应有气势、有韵味,这自然是一种高超技法的操纵和驾驭。故而仇高驰有言:“就书法创作而言,必须从熟练的技法作为切入点。”
关于书法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如何继承与创新,仇高驰心里有自己的答案。“向古人学习、向传统学习是我得到书法灵感的主要途径,我能在不断向古人学习的过程中迸发灵感和创作激情。”谈及书法学习,仇高驰提出先“专”再“博”、专精一家、博取众长的学习理念。在他看来:“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涉猎一点,那他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做事情首先要‘专’,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仇高驰坦言,要想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既不能空想,亦不能空等,应当积极捕捉创作的灵感,抓住灵光闪现的时刻,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创作样式和艺术语言,做到独特不从众,尊古不乖时。他说:“我们应该站在前人优秀沉淀的基础上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力求使书法既能传承古韵不失典雅风范,亦能创新改造不落时代潮流。”
为师为学,引路春秋
“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教育。”仇高驰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始终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准则。他说:“中国书法绵延千年、博大精深,除了艺术欣赏价值,更寄托着古代中国文人的处世之道与价值关怀。现在传承书法艺术,根本上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对于教书育人,仇高驰从不含糊,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授课风格他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抬高自己,不保留技艺”,这是他觉得身为一名师长应有的风范。仇高驰曾感慨:“我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这份热爱,促使我在德、能、勤方面不断地努力想办法提高自己,也使我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能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
在南京财经大学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仇高驰承担了全校的《书法赏析》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书法艺术》《篆刻艺术》任选课以及研究生的教学任务。面对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仇高驰教授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方法,真正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热爱书法艺术,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练习书法的兴趣。
在课堂之外,仇高驰坚持身教胜于言传的理念,在科研工作中为全校师生树立榜样。近年来,共发表书法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仇高驰书法作品集》(上海书画出版社)、《仇高驰篆书琵琶行》(上海书画出版社)、《解析峄山碑的临习》(安徽美术出版)、《仇高驰篆书前赤壁赋》(上海书画出版社)等多部专著;参与并成功申办了教育部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篆刻基地,荣获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文化传播突出贡献奖”;共举办“小善大爱——仇高驰捐赠书法作品展(徐州美术馆)、“高雅文化进校园——李啸仇高驰书法作品展(南京大学美术馆)、“仇高驰、晁玉奎书法作品展”(上海朵云轩)、“仇高驰书法作品展”(太仓包俊宜艺术馆)等书法作品展四次。
不忘初心,回馈社会
“有成绩更要回馈社会。”仇高驰不只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孜孜以求,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成绩转化为对社会更大的贡献。
2019年9月2日,仇高驰“小善大爱——仇高驰义捐书法作品展”举行。此次义展共有60件书法精品,计458平尺,价值约132.5万元全部捐赠给了徐州市红十字会,善款所得设立“高驰博爱基金”,旨在救困难群众之急、扶弱势群体之困、传人道博爱之情、扬艺术报国之志。而后,作为爱心捐赠者,仇高驰应邀赴北京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对于这些,仇高驰很淡然地表示:“作为一个书法艺术家,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准,同时要有社会担当精神,要有责任感,要弘扬正能量,只有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统一的的艺术作品才是社会需要的。”
在仇高驰看来,艺术是培根铸魂的大计,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青年人才需要榜样引领;文艺之魂,当薪火相传。在他的鼎力支持下,2019年1月18日,“仇高驰书法馆”暨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举行,此举旨在以高端平台引入一流书法名家,建设书法教学基地,培养书法传承人才,努力探寻“书法走进校园,翰墨浸润成长”的育人模式。2019年11月4日上午,在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仇高驰书法馆隆重举行书法特长生拜师仪式,拜师现场,两位同学表达了学习书法的决心,以及拜师学艺提升自我的美好愿望。敬茶行礼后,仇高驰教授给两位同学送上殷切嘱托。他说:“习书之路是漫长而艰苦的,学习中一定会有很多困难,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广泛学习,在勤练书法的同时,文化课学习丝毫不能放松,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而我愿意做你们的良师益友,共绘未来更美好前景。”2019年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庆典在河南省安阳市举办,在这次庆典大会上,仇高驰被授予“汉字文化传播贡献奖”。
至此,我们可以窥见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为中国书法艺术传承所肩负的责任。
履职尽责,不负重托
2017年10月,仇高驰如愿加入了民革。作为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院长,他时刻牢记作为民革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传承民革优良传统,团结动员江苏民革党员中从事美术工作的艺术家,凝聚起江苏民革书画力量,积极发展具有时代精神和民革特色的书画艺术,服务江苏文化建设和民革工作,为扩大江苏民革影响力贡献力量。仇高驰先后在南京和徐州设立书画创作基地,为培养书法传承人才搭建起了交流学习平台。在成立后的不长时间内,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先后举办了“纪念民革成立70周年暨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书画展”“新春送春联”等极具影响力的活动。
仇高驰一直高度关注艺术教育,包括书法教育进入课堂、艺术考试改革、艺术教育资源分配等问题。今年省“两会”期间,他就提出了“高等艺术院校设立美术实践类硕士”建议。他指出,在美术学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很多高校基本上都强调既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结果却是实践型研究生理论研究能力常常不足,而学术型研究生创作水平往往不高,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两项能力均不突出。仇高驰还就此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作为新当选的省政协委员,仇高驰表示,他将尽快转变角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通过民革平台,用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是书法家,是教书匠,是一名民革党员,他的身份是多样的,但他始终把书法看作生命的流衍,在书法艺苑中,耕耘不缀,诠释着汉字之美、艺术之道,为传承书法艺术默默地贡献力量。
(作者为民革江苏省委宣传处干部)
(该文刊发于《江苏民革》杂志2020年第1期)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4437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