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声 笑傲人生——民革党员王毓骅教授和他的法学情缘

发布日期:[ 2020-07-30 ]   点击:[ 3167 ] 作者:[ 张志洁 ]

“东吴学士”“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耄耋老人居然做出司法部都干不了的事,这群中国精英,我们居然都不知道……


近日,这些被媒体以惊人的字眼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文章,助推了我们为一位老人推出此篇文字的激情和责任。


王毓骅,在上述媒体中多次被提到、今年已97岁高龄的老人家应我们的邀约,为我们讲述并撰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和对民革南京大学总支发展的真知灼见。


1923年 出生于上海

1941年 考入沪江大学

1942年 选学东吴大学法学院

1945、1946年夏 分别毕业于沪江大学和东吴大学法学院,获双学位

1946年 考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

1949年 任教沪江大学

1951年 任教南京四中

1981年 任教南京大学法律系

1987年 因身体原因办退休手续

1998年 离开讲台,接受审定《英美法辞典》工作


凝视上面的时间轴和地点、事件组成的文字段落,眼前呈现的是一副沧桑而充满生命脉动的历史画卷。王老先生所经历的前58年注定是中国动荡不安、天灾人祸不断的时期。幸运的是,老先生有一位知书达理、独立自尊、爱国亲民、与时俱进的好母亲为他撑起了一片天!


“我的学习在初中时因遭到日本侵略上海而受到重大影响。初三阶段颠沛流离,时断时续,曾借读崇明县立初级中学又逃亡到上海,初期、短期就读于惠灵中学,直到在上海租界(当时被称为“孤岛”)定下来,才续上高中考入麦伦高中部(英国教会办)。上海麦伦中学的学生生活是我一生的关键。”从老先生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战争的硝烟和国民的颠沛流离……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母亲身上、从学校的师生那里,老先生平生所具有的爱国敬业、坚毅乐观之高贵品格已经形成。所以,即使在走出国门到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继续深造且有更好的机会留在美国的时候,也能毫不犹豫地不忘报国:“毕业后各谋出路,当时校方说可到律师事务所,那里对中国(或其外国)法律有专门学识的人较为欢迎,另外我们同学中有一位姓夏的女同学(也是东吴的),她的哥哥是国民党国民政府驻联合国的代表,可以介绍去国民政府驻联合国代表处工作,这我是绝对不想去的,我的打算是回国”!


de781debc512795a1efa307c135d9663.jpg


“1941年夏我从麦伦中学毕业,考入沪江大学……我因深深地感到国家贫弱屡受侵略,国耻重重所以选择了政治系,政治系课程很广泛,我也选科较多,除学完政治系各门课程外还学了生物学、公共卫生、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系开的课。图书馆虽缺,学的东西倒不少,大大超过了毕业的要求,所以按当时新规三年半就毕业了。但是因为我在大二下又插班到东吴大学法学院开始学法学,此时尚未毕业而且我主持的《沪江》(1945)年刊尚未出版,作为年刊社社长,一时不能撒手,所以继续又选课在沪江读了货币银行学、比较心理学、实用心理学、联合国组织等学科。一直是上午在沪江,下午在东吴。因此跟两校的教师相处很好……1946年夏我从东吴法学院毕业。”


154b4915cc629e7244700bc6de044a65.jpg

   

王老先生与沪江大学政治系、东吴大学法学院、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法学院的这些渊源,成就了他后来成为中国法学界的前辈名宿,更是因为他的淡泊名利、乐观知足、健康长寿才有幸参与了《日照英美法词典》的审定工作。“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法学院的功课首先必须学图书馆使用的课,每堂课后都有习题要做,所以对法学的典籍,包括英国的几百年前的英国王家古旧法等都要能查找到,其他功课如契约法、侵权行为法、宪法、商法、刑法、国际私法等,我在东吴时已都学过了,用的教科书都是美国的,课堂上也是用英语教学,英语讨论,所以到了美国等于是复习一遍,因此较为轻松,我就选修了一门国际公法专题研究课,原先在沪江大学时学的是国际方法原则,在东吴大学学的是国际公法判例,到美国就选学国际公法专题研究。”


d4f15b7dfa288ced49f3a8284fad3a73.jpg


“1998年离开讲台后我就专心转到审定《英美法辞典》的工作中去了。《英美法词典》编辑部设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内,以国际法院大法官倪征燠为首的七人为顾问,审定学者三十四人。我负责首字母为C、D、L、M、S部分的词条……历时十年。”正如媒体已报道那样,国家司法部一位司长对这部巨著的评价:“这是个很奇怪的事,一部具有国家权威的词典,却由一群无职无权无钱的学人和老人编撰,他们做了我们整个司法行政教育系统想做而做不了的事。”

 

“至今已十五次印刷供应法学界及市场需要。第二版为扩大增订版,稿件已准备好了,但因许多词条涉及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英国“脱欧”问题发生后,影响许多法律问题,以致该第二版被暂搁,工作团队停顿。我又经十年的审订工作,已于完成所指定任务后就因视力大衰,已不再予以顾问了。”


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改革开放,为许多人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对王老先生来说,是找回了丢失30年的专业所学。老先生讲起1981年任教于南京大学法学院时的情景,我们不胜感叹……“我被调往南京大学,这时我已58岁了……法学的研究与教学,我已抛荒了三十年,虽然国际公法是我曾在三所大学以不同方法学过,但吃老本是不行的了,时代不同了,形势也多有变化,所以还得认真备课,多找各方面的资料,写了一篇有关外层空间法的论文,还能得到省级的奖,在上海,北京,香港都发表一些论文或译作,但终于年已周甲,脑力衰退,除教国际法和法学专业英语外,其他活动只能少有参加。偶尔有几次有外宾开会上,有时当译员在某些专业名词上出现僵局时,我出来代为翻译了(有些术语不是用的英语,我也用法语或拉丁语来救急)。”

 

据老先生介绍,法学学习于八十年代有过三次高潮:一是高校竟相建立法律系或开法律课,二是自学考试规模庞大,三是“普法”宣传。在每次的法学热潮中,老先生都不顾年迈、身先士卒为各级各类普法教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的热情和追求真理的本真宛如热血青年。所以,我们尤其我们民革南京大学总支极其幸运地拥有了这样一位老人,也使我们的党员有幸与这样一位可敬可爱可学的老人家从相遇、相知到成为民革大家庭的精神财富!

 

e865262882b6bf8ae514701fb1643a1a.jpg

2015年12月,南京大学总支党员组织生活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


1947年(民国36年)王毓骅先生曾加入国民党,1982年加入了民革,作为普通的民革党员,他尽量抽出业余时间参与民革的学习、调研活动,为民革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参加民革组织生活时,总能提出对民革更有意义的活动方案,对民革南京大学总支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老先生也时刻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影响着一代代民革同仁。


686dcb314453c49c2bc019a29d94cf64.jpg

2019年国庆节节前夕南大总之看望老先生


今天,之所以与大家分享王毓骅教授的一生,是被他宽容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然。他平和地对待生活的一切、严谨扣问知识的本真、善待所有亲朋好友、不贪不占不骄躁,祝愿王毓骅老人能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健康长寿!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