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文章——访民革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文

发布日期:[ 2020-09-10 ]   点击:[ 3636 ] 作者:[ 黄善娟 ]

091a15aa8bb98beefbc1c58f5561a256.jpg

金文


2020年6月,一场名为“锦绣金陵——金文大师云锦作品展”的展览在南京六朝博物馆举办,《万里长城》《应天繁华图》《梅兰竹菊屏风》等作品悉数亮相,件件工艺精湛、气韵生动,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透过一幅幅绚丽华美的云锦,创作者的匠心独具和极致追求也展现无遗。天上云霞人间织,他用40余年光阴沉淀技艺,一双灵动的巧手穿越于千丝万缕中,创作出无数动人作品,让蕴含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云锦焕发璀璨瑰丽的光芒,吸引众人瞩目。他,即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文。



偷师学艺,百炼成器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晚明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词中提到的需要用“夺天工”技艺来织的即是云锦,其织造技术之高由此可见一斑。而南京云锦,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对织造技艺的要求更为严苛,行内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在 “米大的象牙上雕唐诗”,足见云锦工艺之难。对19岁进入南京云锦研究所云锦车间当学徒的金文来说,这还不算什么,难的是无人肯教,学无可学。“只传儿子,不传女儿;外人进房,停机掩活。”“传媳妇,不传女儿”“六月天戴手套”——这些俗语充分反映出云锦行业工艺密不外传的特点。再加上一些老艺人固守“教会学生,饿死师傅”的老观念,吝于教授学生真本事,两重因素叠加,金文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


有心学习的人总能在问题中找到机会。当其他青年学徒沉迷贪玩、调皮顽劣、不把老师傅放在眼里时,金文却一直谨守尊师重教的家教,对老师傅们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爱戴,跟他们关系都处得很亲密融洽,师傅们挺乐意将一些边边角角的技术教给他。但对于核心技术,老师傅们依然处处回避。这让自幼好学上进的金文坐不住了——师傅们慢慢都老了,再不把技术学到手,这门老手艺真要成为“绝技”了!通过细致观察,金文发现老手艺人的特点——个个身怀绝活,但也自负自己水平最高,容不得别人说一点不行。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也即“挑矛盾”。金文当时是学员组长,云锦研究所的织造任务下来之后,对于具体怎么干老师傅们会有不同意见,金文就趁机在师傅们中间故意传话,巧妙使用激将法,把工艺“真传”一点一点抠出来。


“张师傅,这个活给李师傅干了,李师傅说他做这个最拿手。”金文故意说道。


“他哪里会做这个花纹,你让他干这是要坏事!”老师傅们谁也不服气谁。


“人家李师傅一五一十说得明明白白的,怎么不会干了?我看是你不会干吧?”


“我不会干?你过来我让你见识见识!”


三五句话,金文就把师傅们的好胜心给挑逗起来了,也顺利地撬开了这门传统工艺的核心一角。白天他用这个方法偷师学艺,晚上回到家就赶紧凭着记忆把学到的技术用图文的形式全部记录下来。“复盘”的过程也是强化学习的过程,一遍画下来,基本上就能将要点烂熟于心了。几年下来,光笔记他就写了100多万字,用过的记录本装满了几大麻袋。通过博采众长学习的金文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遇到技术难题时,他反过来教师傅们。


对金文来说,1979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也是他织锦技艺的“大考之年”。时年,南京云锦研究所和北京定陵签订了龙袍复制合同,在无人敢接的情况下,27岁的金文挺身而出,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吓退众人的龙袍复制项目确有其非一般的难处,最难的当属要成型织造,龙袍极其讲究对称,缝接时金彩、花纹要衔接得严丝合缝,浑然天成,保证龙的鼻子、嘴巴都能对在一起。但云锦织造极为费时,对称的两半可能一半是上半年织的,另一半是下半年织的,南京上半年黄梅天丝线容易返潮发霉,下半年腊月天丝线又容易受冷折断,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呈现效果,所以这一点非常难。再加上没有可参考的织造经验,没有专用的织机,一切都要自己去琢磨钻研。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复制中,金文经过四十多次反复探索终于攻克难关,自创的“两把纹刀”织造法,让复制的龙袍最大程度地接近原物。1983年10月,龙袍复原成功。金文也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龙袍制作者,被誉为“织造龙袍第一人”。


7daadc52fe9b658ce286aca8a882ecf4.jpg

金文作品:云锦《汤莎会》


继往开来,扎根生活


金文从事云锦研究和创作工作以来,花费了大量心血在修补复制古代织物上,曾主持和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复制项目,促进了古老织造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然而,云锦工艺要代代传承,必然不能仅仅走还原过去的路子,而是必须要在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与当代百姓生活的深度融合。“不能让云锦进博物馆,只是供人参观,而要让它扎根生活。”这是金文始终强调的一点。


在他的作品中,创新处处可见。例如突破时空限制,让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两位女主人公跨时空会面的《汤莎会》,用层层叠加的表现手法让中西方文化中的经典人物产生了奇妙碰撞。另有创作于2018年的《应天繁华图》,一反传统艺术当中取景点选在山上的习惯,大胆采用航拍视角,形成更为宏大更具融入感的构图。《万里长城》更是突破了传统云锦的平面感,将三维空间加入传统工艺,更显长城之壮丽雄伟。在创作题材上,金文也不走寻常路——传统的云锦图案集中在瑞兽、花卉等,没有涉及人物肖像,而金文大胆创作了多副历代帝王作品,填补了此类云锦作品的空白。


cdc919863571c7050bb31185bb007522.jpg

金文作品:云锦《万里长城》


一般人认为,云锦本为皇家专用,“寸锦寸金”,价格昂贵且风格偏于富丽堂皇,并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金文却并不这么认为,为了打开市场,金文在云锦设计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在创意上积极向年轻人靠拢,吸收融入卡通、影视等活泼的流行元素,创作出一系列风格独特、不落窠臼的衍生品。金文博物馆二楼有一处专门的区域,陈展了一系列云锦创意家居作品——在睡衣和浴袍的前襟或袖口添加上云锦元素,用小块云锦代替整件织造,再特意设计成可调节的系带款式,在降低购物成本的同时让衣物增添了文化韵味,也提升了穿着的舒适度;云锦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拓展,手提包、挂件、工艺画屏、装饰画等等工艺品摆满了几个货架,琳琅满目。对那些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的顾客,云锦系列的床上用品也为他们提供了多一种选择。正是这些偏向于实用的作品,让云锦更接地气,进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金文博物馆会客室有一个素雅的抱枕,初看好像并无奇异之处,细细端详之后才能看出端倪——平面上看上去只有纵横交错的几条线条,从不同角度看过去,“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忘不掉你的容颜”的艺术字就清晰显现出来。这个创意来源于热门歌曲《传奇》,把一种绵延不断、欲说还休的情思巧妙隐藏于看似无规则的图案之下,非常切合歌词中的心情,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在艺术创作的产业化问题上,金文也在积极思考,并走在了前面。今年,金文和贵州茅台集团创始人、白酒界泰斗季克良大师联手合作,推出了五福龙酱香酒。这一款酒,酒瓶上的纹样由金文设计,灵感来自云锦传统纹样《五福祥云龙》。云锦《五福龙》一共是由五条不同颜色、形状的龙组成。金文在设计的时候,把它们拆分,一条龙一瓶酒。一套五瓶,正好对应五福龙。此次的设计,是云锦文化与酒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为佳酿披上五彩霓裳。


0b4bd926daf45f1b502a06426b40df48.jpg

金文作品:云锦《五福龙》


文化释锦,系心传承


听金文讲解云锦,无异于一种享受——四十年如一日的积累让他对云锦的种种都了然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尤为难得的是,他的讲述大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一副作品就是一个故事,讲故事即在讲文化。在他娓娓道来的过程中,人们不仅欣赏到了云锦的华美,更对云锦的每一个图案、每一个花纹背后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八仙过海”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之一,金文取材此民间神话传说,专门创作出一副云锦版的《八仙过海》。作品中的八位神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虽是云锦所织的形象,却充满灵动的生命力,洒脱不羁的性情也跃然锦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幅作品曾被江苏省政府选中,在2018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香港江苏社团总会和江苏旅港同乡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水韵江苏·相约香港”江苏文化嘉年华上亮相,全面展现江苏的文化底蕴,将江苏人民不惧困难、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创造奇迹的精神透过云锦充分表达出来。


金文手下的很多作品都取义于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作品吉祥如意、幸福和美的寓意,进而也提升了作品的受众接受度。一副名为《富贵长久》的云锦作品深受年轻人喜爱,图案由一只只色彩艳丽的蝴蝶和数条小鱼构成,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汉语中“耄耋”指的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取“耋”与“蝶”同音,蝴蝶即代表着长寿、长久,而图中的鱼又意为“年年有余”,组合起来就是富贵长寿的意思。


金文认为,云锦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金文就带队参加了中国馆和中国元素馆的展演,让云锦艺术在世博会上大放光芒,展出的“真金孔雀羽妆花五福龙大地屏”更是观众争相合影的焦点。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会徽设计也融入了云锦元素,让传统的云锦为全世界的人所知晓和了解。


传承问题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金文一直忧心的问题。寻找下一辈传承人并非易事,因学习云锦工艺异常辛苦,不仅要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更需要头脑聪慧、心思灵巧,鲜有年轻人愿意坐下来花费几年慢功夫,踏踏实实学这样一门手艺。目前跟随金文学习的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还是希望有更多青年朋友们来了解这门手艺,有兴趣学习织造云锦。而谈及更广泛意义上的传承,金文一直强调一个概念——活态传承——要让云锦在市场有一席之地,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和喜爱云锦,让更多的人来使用它。不论是在“传统工艺,现代表达”原则下进行的创新性创作,还是进行生活化、通俗化的开发设计,形成云锦系列的衍生品,金文本人都在身体力行地推动这门工艺的“流行”,他自己也在紧跟时代的脚步,经常跟女儿“取经”,听听年轻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新灵感。在南京明孝陵博物馆二楼坐落着金文云锦艺术研究院、金文大师云锦馆,这里一直敞开大门,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认识云锦,亲近云锦,这里同时也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校纤维艺术实训基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社会实践基地,传播影响力不容小觑。


进入科技社会,如何为云锦工艺插上智能化的翅膀,让云锦的生产更便捷更快速?这也是金文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可喜的是,目前金文已经与哈尔滨一家机器人公司建立了初步合作关系,尝试让“机械手”来织云锦。“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把预定程序设定好,织机上提几根线,线怎么穿,用哪种颜色的线,这些问题都都需要提前研究透彻。”那机械手织出来的云锦会不会削弱它的文化蕴味?金文坦言,只要机器织出来的工艺效果和人工的相同,看不出差异,那就没什么问题。


e5251dd1ef3e8f7aaa6a3f88daa9ab48.jpg

金文作品:云锦《三色金秦淮繁华图》


金文是2019年刚刚加入民革的新党员,加入民革对他来说也是从没想到过的事情。谈及为何年轻时候屡屡拒绝领导们的入党提议,却在退休之后主动加入了民革,金文首先提到的是“我想做一点事情”。开创了云锦帝王相创作题材先河的金文,对人物肖像创作也有自己的想法。“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是对中国社会变革真正做出重大贡献的重要历史人物,创作一幅云锦的孙中山肖像,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除了创作孙中山肖像,金文也计划创作“云锦味”的妈祖肖像,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妈祖形象,并着重刻画出她的皇家气派。


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金文每天依然步履不停,几个“大动作”都已在酝酿之中。“大航海时代是从中国开始的,最能证明的就是郑和七下西洋,我计划把史诗般的郑和下西洋搬上云锦。”“人们平时去各种博物馆,却很难看见中国织锦的全貌,建立中国织锦博物馆能让我们更好地记住历史……”


“终岁勤劳匹练成,千丝一剪截纵横。此观不为云章巧,欲俭骄奢赌未萌。”这是康熙帝形容南京云锦的诗句(《织造处阅机房》),写出了云锦织造的辛苦和艰难。但从金文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他对云锦的赤忱和热爱,对云锦传承的急迫和忧心,可谓“妙手织锦绣,铁肩扛传承”。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 万鄂湘率队赴江苏就中医药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