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经典定义,也是李昌庚踏上讲台的第一天就树下的职业追求。师者传道,他身正为范,教育学生修身立德,润物无声;师者授业,他不懈钻研,以渊博知识启迪智慧,传授本领;师者解惑,他温暖热心,潜心育人,为学生奉献光与热……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更时刻谨记教师肩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紧跟国情需要深入开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特长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彰显了胸怀天下、心有大爱的深厚情怀。
孜孜不倦,矢志追逐教师梦
李昌庚大学毕业后曾经在国有企业工作5年,在已有法学学士学位的基础上又通过自考获得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并取得律师资格。自2001年到南京晓庄学院工作以来,他通过努力,从一名本科生转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生,并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学1年。回忆那段时光,李昌庚直言“学习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大”。正是这样的磨砺,让他的教学技能日臻娴熟,掌握了中外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的特点,并在长期教学中不断挑战自我、磨炼自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他日后站稳三尺讲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认为,大学老师的本职工作首先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便后来他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也一直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在南京晓庄学院他主讲过经济法、金融法、财税法等课程,并给外国留学生开设了全英文的《国际商法》等课程。虽然学校没有法学专业,但他结合经管类、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的特点和自身研究特长,开设有针对性的法律课程,把自己所学知识贡献给学校及其学生。他说,老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他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关系上的转变,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思考、去创造,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多教方法、多动手,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大幅减少单纯的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正是基于这种教学理念,他的课程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他曾获得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称号、学校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漫漫求索,笃学善研显成效
李昌庚认为,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提高教学水平的根本在于科研,大学及其老师从事科研工作也是服务国家和社会的使命与责任,科研不能仅仅为了评职称和个人发展,而应当结合国家和社会需要,体现一种社会责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及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基于中国国情尤其需要关注国有财产暨国有企业改革、民族问题和台湾问题等。为此,李昌庚致力于经济法原理、国有财产暨国有企业法、社会转型与社会稳定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经济法教学经历,从事经济法原理研究,已经出版并计划修订再版《回归自然的经济法原理》一书。这为其后出版全国性经济法教材奠定基础,同时借此深化研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他以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博士为切入点,结合曾经在国有企业工作的经历,从博士论文到教育部课题等对国有财产暨国有企业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出版了《国有财产法原理研究》《国有财产法基本制度研究》等著作,并即将出版《国有企业法研究》,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有财产法学系列研究体系。
与此同时,他紧密围绕我国国情下全面深化改革急需回应的问题,进一步思考社会转型与社会稳定等相关话题,并通过跨学科逐渐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与台湾问题等开展研究,出版了《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希冀为我国稳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其学术成果多次被中国智库、第一智库、瞭望智库、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干部学习网、中国改革网、爱思想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资委、财政部、各地方政府网站等转载收录。
他不仅围绕国家和社会需要展开研究,而且将其研究成果反哺教学,结合自己研究特长,有针对性开设相关课程,设计相关教学内容,从而把自己所学知识用来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
春风化雨,呵护民族团结情
李昌庚认为,即便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也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并在教学科研中真正地遵循教育规律。教育管理千万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
无论在社会发展学院担任教学副院长,还是在教务处担任副处长,他都践行这一教育管理理念,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校训,弘扬“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风。为此,他结合学校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他所分管的工作领域,紧密围绕师生需求,不断修订完善学籍学位、转专业、专业分流、大创项目、学科竞赛、学业指导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和激励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尤其在面对西藏等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融入问题上,更是要方方面面考虑周到。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家乡的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与内地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学业能否顺利完成,能否融入所在学校,关系到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为帮助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学校党委和院系党政领导下,他参与起草并贯彻落实帮扶少数民族学生政策。在学习上给予专门帮扶,为少数民族学生专门开设了英语、数学等辅导班,指导他们的毕业论文,鼓励他们参加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协助他们加入各种学生社团,参加校内活动,增进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在思想上进行引导,组织具有民族特色、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集体认同感与归属感。
即便后来到了教务处工作,他也不忘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利用自己岗位职责修订规章制度,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立足本职,服务社会谋发展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和政协委员,李昌庚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基础上,积极履职,服务社会,展现民革形象。他始终认为,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服务社会必须立足本职岗位,不能本末倒置。为此,他怀着一颗爱国心、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一直践行这一理念,为人谦卑,低调做事,在做好学校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参政议政和服务社会。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他整合学校法学老师资源,利用工会平台成立法律咨询室,先后挂牌成立了南京市总工会科教卫体工会联合会职工法律服务站,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站,民革江苏省委、民革南京市委法律服务联系点等,依托江苏森远、东恒等律师事务所,为广大师生及其家庭无偿提供法律服务,为学校化解了诸多矛盾隐患。
作为区政协委员,他不忘初心,履职尽责,参政议政,服务社会。他利用所学知识主持和参与南京市政法委、南京市法学会、建邺区政协等地方横向课题,积极提交有价值的提案和社情民意,比如《基层社区依法治理模式及路径研究》《推动建邺国际化社区建设的理性思考》等课题报告和提案,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其中,由他主笔的民革江苏省委集体提案《关于企业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的建议》曾经获得时任副省长史和平批示;由他主笔的《基层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为民革建邺总支的集体提案获得建邺区优秀提案;他曾经获得民革江苏省委提案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作为民革南京晓庄学院支部主委,他积极组织支部党员开展富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如,与南京监狱开展共建活动,利用学校党员多有音乐、舞蹈、艺术等专长的条件,为南京监狱服刑人员开展义演,举行法治讲座;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尤其当某些监狱出现集中疫情时,他为南京监狱、高淳监狱积极牵线搭桥学校心理健康研究院,为监狱干警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与民革高淳区支部合作共建,为学校与高淳区教育局搭建合作平台,服务当地中小学教育等。
采访最后,他一再强调,“这些事情都很普通,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和民革党员应该做的基本工作,并不值得宣传;路很长,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4231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