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悟空号征名仪式科普报告
“作为天文学工作者,我感到自己非常渺小。人类所在的太阳系仅仅是银河系的千亿分之一,我们实际居住的地球又仅是太阳系的微小一部分。但是,作为天文学工作者,我又觉得非常自豪,因为我们可以用这个小小的脑袋,借助现代科技,研究整个宇宙,研究人们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暗物质。”这是民革南京市中山支部主委、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与空间天文研究部主任范一中2017年国际暗物质日在上海科技馆对听众的一番“自白”。
在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工作期间留影
范一中目前醉心于他的暗物质与高能天体物理研究,但他走上天体物理研究的道路并不寻常,从丈量大地到仰望星空,堪称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励志教材。
范一中本科学的是地质调查与找矿以及工程测量。但2000年本科毕业的时候,范一中做出一个大胆的选择——他毅然决定报考南京大学天文系硕士研究生,希望能更深地洞悉自然界的奥秘。“考研3天我一共只睡着了4个小时,其他时间就算躺在床上头脑也是浑浑噩噩的醒着。”范一中这样回忆那段难熬的时光。三年硕士,有两年半的夜晚范一中是在办公室度过的,有些早起的同学和老师早上来到办公室时还经常能看到尚未收起的地铺。在南京大学三年的努力让范一中补齐了短板,2003年夏天他考入紫金山天文台。
范一中研究团队
2010年,范一中接到紫金山天文台“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团队发出的邀请。当时他在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做访问学者,正在做伽玛暴物理研究。暗物质是一个陌生的研究领域,而伽玛暴物理研究依然是一个高产领地,接受暗物质团队伸来的橄榄枝就意味着研究方向的极大改变。“我心里其实并无把握,因为毕竟没有系统接受过扎实的物理训练,但我决定直面这一挑战。”范一中常常对他的研究生们强调,“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指导研究生
在学生和同事眼中,范老师对科学总是充满了热情,仿佛永远不知道疲倦。给他发邮件,几乎没有超过一个小时回复的,哪怕在周末晚上也是这样。学生们很好奇:“我们常常在想,范老师是不是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全天候地坐在电脑前面工作。”范一中经常会迸发出一些奇思妙想,每当脑袋里出现了什么新的想法,总是会非常兴奋地和大家分享讨论,即便在晚上或是周末,甚至凌晨三四点钟,团队成员也经常会收到范一中的工作邮件, 很多工作就是这样开展起来的。范一中曾直言:“我觉得寻找暗物质可能是我这辈子能够做的最酷的一件事情。其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专家能够明确地告诉你应该到哪个地方去找暗物质,应该怎么去找暗物质。所以说这件事情特别具有挑战性,而我喜欢挑战。”
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号顺利升空,作为科学团队负责人的范一中更是异常忙碌。几乎每个周末都会与中国科大的研究组展开深入讨论,实时了解卫星数据处理的进展,并负责对数据进行物理解读。2017年底,“悟空”号首批电子宇宙射线能谱精确测量成果发布,引起了全球关注。由于长期的艰苦工作,年过不惑的范一中显得比同龄人苍老;可对于暗物质近乎狂热的痴迷,让他依然像年轻人一样激情四射。这种对科学的激情深刻地感染和影响着这个年轻的团队,一步一步走进未知世界的深处,去解开那远在星辰之外的宇宙密码。
范一中(左三)在“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专家解读会”上作为领奖代表参会
在加入民革之前,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范一中一直积极与台湾地区的学者、学生开展交流,增进他们对大陆的认识。2004年,他访学美国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台湾学者,尽管大家的政治观点不尽相同,但能够和睦相处。范一中从中深入了解台湾青年所思、所想,掌握了与他们交流的方式方法。2019年9月,范一中通过组织程序,正式加入民革,成为一名民革党员。加入组织后,他努力学习民革各项章程,积极参加为湖北省阳新县疫情防控捐助等组织活动。范一中还利用日常工作交流的机会向青年学生、学者们介绍民革,宣传中山思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民革。在社会服务方面,数年来范一中坚持利用自己专业所长,在南京、上海、天津等地开展或参与科学传播、普及工作,增进公众对天文,尤其是暗物质的了解。
2020年12月1日,民革南京市中山支部成立。范一中当选为首届民革南京市中山支部主委。他在代表支部班子作表态性发言时表示,支部成立后将注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加强学习,认真履行职能,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打造出支部特色品牌,画出支部最美同心圆。(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
中国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15楼 | 邮编:210024 | E-mail:jsmgtg@jsmg.cn | 苏ICP备09014637号 | 建议分辨率1920*1080
© Copyright 2004 - 202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南京梦起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您是本站第 5808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