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甘薯科研工作作为终生追求,民革党员李强致力打造甘甜致富路

发布日期:[ 2023-08-04 ]   点击:[ 5641 ] 作者:[ 民革徐州市委会 ]

他是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拥有众多头衔和荣誉;他温文尔雅、平易近人,深受民革徐州市党员的信赖和支持;他勤孜不倦、开拓创新,勇攀农业科技高峰,研究成果丰硕……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徐州市委会副主委、徐州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强。


1971年6月,李强出生于徐州市铜山县大许镇一个农民家庭,1992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来到徐州农科院工作,立志于科技富农。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工作。从技术员到研究员,30余年的农业一线科研工作,李强每年有大半的时间是在试验田、示范基地和实验室里度过。他说:“大学毕业后,因为热爱而选择了农业科研工作,经过田间地头及实验室的一次次试验,更加坚定了这份信念,把甘薯科研工作作为终生追求的事业,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乡村振兴。”这句话不仅仅是他追寻梦想途中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这些年作为民革党员在履职路上的生动实践。


钻研品种创新 小甘薯做出“大文章”


解决我国甘薯种质资源数量少,常规育种周期长、效率低,品种专用化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一直是李强长期扎根在甘薯试验田的根本动力。


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才能破解发展瓶颈。李强带领团队选育出早熟优质高花青素品种徐紫薯8号、优质鲜食品种徐薯41、高胡萝卜素品种徐渝薯35、高产耐盐品种徐薯28、高淀粉品种徐薯37等10余个专用甘薯新品种,让甘薯品种既高产又优质,不断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很快,甘薯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得到快速推广应用,甘薯新品种长势强、结薯早、薯块膨大快、结薯集中,产量水平由每亩3000余斤提高到5000余斤,提高近50%。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作为徐州农科院院长,李强非常重视农科院的团队建设。如何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如何优化创新组织模式,探索以科学家为主导的创新模式,李强在专业创新团队建设中不断寻找答案。


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20年4月,徐州农科院正式启动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李强作为带头人,推动建立甘薯分子育种创新团队,传承和发扬以盛家廉先生等为代表的几代甘薯育种家“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育成品种受到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欢迎,有效支撑了甘薯产业发展。经过几年探索,团队建立了甘薯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开发了甘薯重要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挖掘了一批重要性状相关的优异基因,初步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先后荣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次,甘薯分子育种创新团队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首批重点学科和首批“四星创新团队”。同时,李强还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一直用心用情培育青年人才,关心关注青年人才的思想,放心放手让青年人才尽快成长。


在创新品种的同时,李强积极打造学科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徐州农科院甘薯学科国内领头羊的地位,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他联合国内双子叶杂粮优势单位,成功申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担任“双子叶杂粮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项目首席专家。


结缘贵州安顺 鼓起农民“钱袋子”


自2009年加入民革,李强历任民革徐州市委会综合支部主委、农科院支部主委、市委会委员,2021年当选为民革徐州市委会副主委,兼任民革徐州市委会“三农”委员会主任、民革徐州市农业科技专家团团长。加入民革后,李强坚持开展送技下乡活动,尤其从2016年起,他与贵州安顺结下了特殊缘分。


贵州山水秀丽,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也是民革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对口省份。为了这片热土,民革中央倾注了大量心血,部署安排民革江苏省委会参加民革中央第四调研组对口贵州省安顺市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2016年10月,李强作为民革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第四调研组成员,第一次走进安顺市紫云县。


“对面山上穷窝窝,哪家姑娘愿上坡?等你换了穷面貌,哥哥你再来向妹说。”这首土歌谣唱出了紫云县人民的脱贫期待,这个全国唯一的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长期以来戴着“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穷帽子”。这首童谣刺痛了李强的心。如何发挥专业优势让紫云县摘掉“穷帽子”使李强成了紫云县的“常客”。从2016年到2020年,李强先后六次赴紫云县。在详细了解紫云县甘薯产业种植情况和经营销售情况基础上,李强因地制宜针对天气条件、地质条件、品种选育、栽培施肥、农业增收等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和科学建议,并进一步提出了“市场主导、理性生产;科技支撑、优化品种;生态保障、特色品牌”等专业建议。


绿油油的甘薯秧苗长势喜人,鼓舞着紫云县人民的种植和经营干劲。2017年8月,李强促成了“红芯红薯助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论坛”在紫云县召开。活动中,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紫云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紫云县红芯红薯发展保驾护航,为“红芯红薯红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产业帮扶,李强使“紫云红芯”造福一方,实现精准扶贫,仅白石岩乡甘薯种植面积就由原来的5000亩扩大到15000亩,带动132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李强也先后获得民革江苏省委会授予的“定点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江苏民革榜样人物”、民革中央授予的“民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坚持科技帮扶 贡献民革“三农力量”


如何守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稳步衔接乡村振兴,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李强持续奔跑的动力。


身为民革徐州市委会副主委,李强分管徐州民革的社会服务工作尤其是农业帮扶工作。针对苏鲁豫皖接壤的苏北、鲁西南、皖北、豫东,以及河北省经济欠发达县,在疫情稳定情况下,他坚持定期带领团队中甘薯、大豆、小麦、果树等专业的专家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会农民如何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如何根据品种的特点和用途科学种植农作物、如何绿色防控病虫害、如何能卖个好价钱等,看到自己的知识能为乡亲们带来实际的收益,李强心中洋溢着满足感。


近年来紫薯产业发展势头好,作为甘薯专家,李强针对主持选育的新品种徐紫薯8号的特点,研发了不同用途的配套栽培技术,根据徐紫薯8号结薯早、品质优的特点,为甘薯种植户带来优良新品种和高效种植管理新技术,教会薯农科学增加栽插密度、缩短生长期,80-90天上市,错季销售,一年两季栽培,实现亩纯收益过8000元的目标;根据徐紫薯8号产量高、花青素含量高、淀粉品质好的特点,指导薯农延长生长期,实现亩产量过3000公斤的目标。江苏省睢宁县其中一个村2019年种植200亩徐紫薯8号,当年实现了脱贫,2020年发展到1200亩,生产的紫薯供不应求,亩收益过6000元。


用心履职尽责 让“中国好种子”生根发芽


李强不仅忙于投身科研事业,他始终牢记加入民革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深刻的理解。百忙之中深入调研、笔耕不辍。


他连任三届徐州市政协常委、一届江苏省人大代表,如今又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得益于他出色的参政议政能力。他注重在本职工作中发现议政调研的好题目,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推进根茎类作物产业发展助力农业振兴三策》《江苏省粮食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建议》等被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政协采用;《小麦种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加强种业科技创新与种源安全保护》《关于将紫甘薯纳入〈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的建议》等被民革中央、全国政协采用。在各级政协、人大会议上,他也提出了许多提案和建议,经他手的材料,调查之深入,分析之细致,根据之充分,数据之翔实,让人折服,连续多年被民革、政协等授予“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社情民意信息先进个人”称号。


如何加快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是李强关注的重点。今年全国两会,他带着“加快建设国家植物品种测试中心助推种业振兴”的建议赴京参会。李强说,《“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在江苏徐州和海南三亚建立国家级植物品种测试中心。一旦测试中心落地,不仅可以满足植物新品种测试和保护需求,解决目前品种同质化和假冒伪劣种子的问题,激发广大育种者的创新活力,还可以承担更多的品种测试技术研究工作。他期待能够促成国家植物品种测试中心早立项、早建设、早发挥作用,使越来越优新特的“中国种子”生根发芽,推动国家种业的振兴,提升国家种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闻推荐
民革江苏省企业家联谊会工作座谈会 李惠东率队来江苏省淮安市调研:聚 民革江苏省委召开“主题教育活动”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 民革榜样人物、示范支部、优秀党员 “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隆重开幕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主题推荐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年全国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 民革江苏省十一届十次常委(扩大) “风雨同舟七十载 携手奋进新时代 民革江苏省委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 民革江苏省委开展“完善法治建设, 陈星莺带队再赴猪场乡开展定点扶贫 江苏省政协民革界委员开展界别活动 民革中央画院美术基地暨民革江苏省